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參考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呼聲不斷高漲,心理健康教育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並日益凸顯其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及探討》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呼聲不斷高漲,心理健康教育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並日益凸顯其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作為一種現代化觀念深入人心,心理素質的優劣將成為評價21世紀高等人才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表現和危害;應對和調適

  2010年西安外國語大學學生藥家鑫駕駛小轎車從長安校區返回市區途中,將前方在非機動車道上騎電動車的被害人撞倒,藥家鑫恐被害人記住車牌號後找其麻煩,即持尖刀將其殺死。在藥家鑫剛被判處極刑沒多久,北京電影學院校園浴池門前空地上一名該校學生與一名清潔工因停車問題產生糾紛,雙方隨後發生打鬥,該清潔工在打鬥中突然倒地,不治身亡。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犯下滔天大罪。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

  那麼這些失衡狀態都是怎麼表現出來的呢?

  首先,從他們外界因素考慮,進入大學以後,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其次,從他們自身的因素考慮,新生的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怎麼樣才能做好大學生心理問題教育呢?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社會各界對在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要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定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

  其次,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諮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型別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同時每班還各設定男女心理諮詢員一名,在平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時刻留意同學的心理變化,定期與輔導員交流情況。一有學生情緒波動較大或者經常悶悶不樂,輔導員就會馬上知曉,並立即進行初步的心理輔導。我們還要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澱的文化知識、道德規範、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最後,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參考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改革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參考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相關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