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創業致富事蹟
人生一個樂事就是創業有成,但創業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創業事蹟,學習他們的創業方法,從故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她2次創業外賣只送面,如今饞師兄估值達2000萬
“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這是饞師兄在位於成都軟體園店的標語。
成都軟體園天華路被成都人譽為“小吃一條街”,幾百米的小街上雲集了眾多面館、中餐和特色美食,有些江湖“險地”和兵家必爭之地之意。
小小的店面格調滿滿,擠滿了顧客。據創始人陳蘭介紹,饞師兄是一家去年十月才正式上線的新興餐飲公司,因為通過兩年技術研發,解決了麵條在煮熟後不能久放的難題。
饞師兄憑藉這一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就以“我們外賣只送面”的精準定位在軟體園打開了知名度和市場。
這家店據說僅用了一個月就完成了立項、裝修、開業。
“當時我們在極其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這家要轉讓的鋪面,但是房東只給了我們不到一週的時間籌措資金,於是我們緊急啟動了眾籌計劃,在短短三天內就超額三倍完成了眾籌。”說起眾籌的火爆,陳蘭掩飾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
這便是饞師兄的第一家門店。
據陳蘭講,饞師兄的團隊是由廣告創意人、影視導演、資深餐飲行業運營管理人以及行政大廚跨界組成的專業團隊,全職員工在20人左右。
目前饞師兄有生產部、品牌部、營運部,除了品質的保障,在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推廣上本身就具備別人沒有的優勢。
獨門技藝,外賣只送面
在寫字樓和白領人群較為密集的地區,外賣自然而然成為了剛需。
而陳蘭正是發現了其中的商機。
通過調研,她發現目前外賣基本上只有米飯的選擇,但相當大一部分人喜歡吃麵。包括之前北方的同事,寧願吃兩個饅頭也不願意吃盒飯。
麵條和米飯一樣,都是主食,是剛需。就世界範圍來說,吃麵食的人口比例大於米飯,中國地區不一樣,比例不一,但就北上廣深這樣的以外來人口居多的大城市來說,比例比較均衡。
“外賣市場有多大,外面送面的需求便佔有半壁江山。”
最後,她提出了一個問題。能否有一款可以外賣的麵條?她就此諮詢了身邊很多喜歡吃麵的朋友,他們都表示很需要這樣的一碗麵。
於是,陳蘭便開啟了2年的研發之路,而這已經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了。
他們先期投入了100多萬進行產品研發,包括建立中央廚房等基礎設施。
當前,已經完成產品標準化,建成一個目標日承載量2000份的中央廚房。外賣上線100多天,老客戶佔比達到60%。
對於外賣送面,更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當面送到你面前時不是已經坨了就是涼了,從而嚴重的影響了食麵時的口感。
對此,陳蘭苦心研究兩年的技術終於派上了用場。
“保證麵條口感是我們的技術核心。”
她向i黑馬解釋到,面不坨其實是通過原材料選擇、麵條生產、產品製作等環節環相扣,最終綜合呈現的結果。
饞師兄通過改變麵條中麵粉、雞蛋等食材的配比***絕不含任何違規新增劑***,解決了麵條煮熟後無法長時間存放、外賣影響口感等現實難題。
而對於送餐時的溫度問題,饞師兄則是全程80度恆溫。
當i黑馬向陳蘭詢問今後會不會推出其他主食時,陳蘭則搖搖頭說到。
“‘外賣只送面’是饞師兄的品牌口號,要讓大家一眼就能記住我們,我們想在麵條這個細分領域結出一顆碩果”
似乎說到這裡時,陳蘭更加堅定了她的語氣。
當然,這裡也有在陳蘭看來的一些難題。
“其實這是整個外賣市場的問題,比如:平臺對商家的影響和制約,第三方配送客戶體驗的困擾,外賣平臺前期燒錢形成消費者貪便宜的習慣等問題。”
而對於外賣平臺燒錢的說法,陳蘭認為,饞師兄只是在品牌的前期建設中會相對的投入基礎建設,不存在燒錢的說法。
現在,各大平臺也在不斷合併和重組,我相信通過不斷的調整,市場一定會趨於理性,迴歸商業的本質,平臺燒錢也已慢慢在降溫。
目前,饞師兄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已達2000萬元。老客戶復購率能夠達到60%,消費10次以上的復夠率能夠達到11%。
饞師兄的下一步計劃是在半年內開6-8家線下體驗店。
而擴大配送範圍也成為了其目標之內的計劃。
“我們未來的發展模式是實體體驗店即外賣配送點,未來我們將覆蓋整個城市,實體店2-3公里範圍的寫字樓都可以覆蓋我們的外賣。”
二次創業,“痛”並快樂著
饞師兄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她有著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並且勇於嘗試。
陳蘭在創立饞師兄之前,是四川四知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從那時起到現在已有7年了。
而創立“饞師兄”正是我們前中所說的,她希望可以拯救寫字樓裡面“無面不歡”的這群人,同時,她更希望把成都的美食帶向全國。
她說,每當取得一個階段性成功或解決一個重大難題時是最開心的,而心情最低落時,往往是公司面臨缺錢缺人才之時。
“最困難還是資金。”陳蘭對i黑馬說。
在她眼中看來,饞師兄的團隊、方向、目標都很明確,而團隊成員在各自的領域也都很專業很優秀,大家也都很拼。
一個想法變成現實,整個流程是需要不斷優化的,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具有一定創新的公司,所以前期流程中的不斷試錯很重要。
創業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生活充滿無限的精彩,當然也可能是驚嚇,需要創業者有一顆頑強的心臟。
這是陳蘭對於創業意義的理解,也是每一位創業者應當必備的。
創業是持續進行中的狀態,是生活的常態。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現在有許多創業者無法平衡自己與家庭的問題。
對於陳蘭這樣一位女性創業者來說,更加難以平衡。
“家人的理解和支援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來,在創業的過程中,家庭生活只能見縫插針的參與,並且提高每次活動的質量,讓相處的時光都儘量愉快。
在缺少陪伴家人的情況下,要跟他們多溝通多表達,爭取他們發自內心的支援。
“現在可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饞師兄上,希望它能成為中國外賣麵條的第一品牌”。
這是最後陳蘭對i黑馬說的一句話。從話中的字裡行間透露著這位平凡女性的野心,同時也透露著她對饞師兄品牌的愛。
就像開篇所說,“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希望我們能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收到這張美食“名片”。
二
一個女人 為何能帶動近千戶致富 還意外收穫愛情?
被人拐騙、種植西瓜血本無歸,閬中市文成鎮白廟村村民何俊華在創業路上屢次受挫。2011年,不服輸的她再次回鄉創業,創辦起俊華畜牧養殖場,靠養殖小尾寒羊,走上了致富之路。她還意外收穫了愛情。
作為四川第一個成功養殖小尾寒羊的養殖戶,她的養殖場經過5年多的建設,現已建成集種羊培育、肉羊養殖、羊肉湯鍋,年產值近千萬元的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10個縣區、110個鄉鎮,近千農戶共同發“羊”財。
2月19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走進何俊華的小尾寒羊養殖場,探訪她背後的財富故事。首次養羊:因被“誘騙”接觸養羊
“山不轉那水在轉,水不轉那雲在轉……”2月19日中午,何俊華的養殖場中,廣播裡響著悅耳動聽的音樂。佔地1000多平米的俊華養殖場,小尾寒羊按照大小圈養在不同的圈舍中,個頭最大的接近一頭牛,個頭小的也比本地山羊大。
為何會要給羊播放音樂?“剛隔奶的小羊,由於想要吃奶,就會叫個不停,小羊一叫,大羊會跟著叫。”何俊華說,播放音樂可以減少小尾寒羊的躁動,增加它們的進食量。
“這也是一次偶然中發現的。”何俊華說,有一次她在圈舍中檢查小羊長勢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電話,當電話鈴音響起時,原本躁動不安的小羊,突然安靜了起來。從那以後,養殖場就開始播放音樂。“主要是一些輕音樂,不能放一些高亢激昂的,會引起羊群躁動。”同時,羊子怕黑,養殖場還會通宵開著電燈。
說著說著,何俊華就像抱孩子一樣,隨手抱起一隻小尾寒羊,給大家介紹起她養殖場的情況。
何俊華16歲那年,被同村村民“誘騙”至河北保定。“拐騙我的那個人說,在外面打工每個月可掙到300元人民幣,而當時在單位上班的工人每個月才賺45元。”何俊華說,由於家裡太窮,兄弟姊妹都要靠父母養活,為了給父母分擔重擔,在高額工資的誘惑下,她便跟隨著老鄉外出打工。
可到了保定後,老鄉並沒有帶何俊華去上班。在老鄉的軟硬兼施中,何俊華被迫與當地一村民結婚。由於丈夫家養殖有不少品種的羊子,何俊華便開始了放羊生活,也是在這裡,她第一次接觸到小尾寒羊。
時間一晃幾年過去,丈夫家人放鬆了對何俊華的看管。在一次趕集的日子,何俊華帶著出生不久的女兒逃回了老家閬中。
初次創業:種植西瓜損失慘重
回到老家的何俊華,一邊種植莊稼,一邊尋思著做點小生意。
“當時我沒有技術,就跟著別人學習磨豆腐。”何俊華說,學成歸來後,她便在閬中做起豆腐生意,兩年多的時間裡,除去開支並沒有多少盈餘。女兒一天天的長大,生活的壓力壓得何俊華踹不過氣來,她尋思著換點事情做。
2003年,何俊華便在文成鎮西山鄉承包幾十畝土地種植西瓜。可命運又一次和她開了個玩笑,突如其來的暴雨讓她損失慘重,幾近破產。
那年幾十畝的瓜地眼看著就要豐收。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將何俊華的西瓜地衝毀殆盡。持續了將近一週的大雨,不僅把西瓜採購商的訂單澆滅了,還讓何俊華損失近十萬元的全部家當。現實的遭遇並沒有壓垮不服輸的何俊華,何俊華背起行囊前往深圳打工。
2007年,深圳房價暴跌。何俊華用僅有的5萬元,在深圳龍崗首付了一套80多平米的住房。2009年,深圳房價回升時,何俊華將住房出售,淨賺80多萬元。何俊華用這筆錢,在深圳又購買了兩套住房,又先後賺取了一些錢。
2010年,何俊華見房價行情不穩,便從深圳回到老家閬中文成鎮。
再次創業:選擇養殖小尾寒羊
再次回到老家的何俊華,沒有選擇過安逸的日子。何俊華思考著再次創業,到底做什麼專案,讓她十分糾結。
偶然一次看電視中,她發現小尾寒羊的價格高、市場前景好。“第一次回閬中,就想過養羊,但那時老家土地都在種莊稼,沒有養羊的青草、秸稈。”何俊華說,曾經在保定曾接觸過小尾寒羊,知道小尾寒羊生長週期短、產仔率高,經濟效益好,也學習了一些養羊技術,便下定決心養殖小尾寒羊。
2011年8月,何俊華在自己家門口的土地上建起羊圈。11月,她前往山東濟寧嘉祥縣購買種羊。“當時,我們是在網上聯絡的,哪知見了面才發現他們是羊販子。”何俊華說,通過和周圍人的攀談,她才知道濟寧梁山縣養殖小尾寒羊更成規模,“羊販子當時是寸步不離地跟著,意思是不賣種羊就不能走,在一次買衣服的時候,我趁著人多跑了,連包和行李都沒有拿。”
跑出來的何俊華,攔了一個的士徑直前往梁山縣。在詢問當地人後,何俊華來到當地養殖小尾寒羊大戶陳風立處,購買種羊。“我本來打算買500只小尾寒羊回鄉養殖。”何俊華說,但陳風立並不贊成,建議她第一次飼養少量的小尾寒羊。最終,何俊華接受了陳風立的建議,購買了27只波爾多山羊和3只小尾寒羊。
意外收穫:因為養羊收穫愛情
30只種羊,如何從梁山運回閬中的途中不受傷害,成了何俊華焦慮的問題。陳風立對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情況,提前配制飼料和藥物,並告訴何俊華如何辨別和處理這些情況。1500公里將近30個小時的路程,何俊華和30只種羊寸步不離,陪護著種羊平安到家。
原本活潑可愛的這批種羊一到白廟村,就出現了感冒、流淚、拉稀的症狀。這可把何俊華給急壞了,她趕緊撥打了陳風立的電話。陳風立在電話中詳細地教了何俊華如何急救處理。但由於何俊華對藥物劑量把握不準,生病的種羊更加嚴重,一隻病情較重的波爾多山羊死亡。
何俊華再次撥打了陳風立的電話。沒想到,過了幾天,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何俊華的養殖場中,陳風立從梁山趕到了閬中。在陳風立的精心照料中,生病的種羊恢復了往日的神采。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何俊華髮現陳風立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兩人的感情日漸升溫。
四川首家:成功養殖小尾寒羊 帶動村民致富
在何俊華的精心照料下,第一批小尾寒羊成功出欄。這不僅吸引到閬中周邊的養殖戶的注意,還獲得了閬中市畜牧局相關領導的肯定。“就在我剛開始養殖小尾寒羊的時候,畜牧局的專家說由於地理氣候原因,目前四川還沒有成功養殖小尾寒羊的先例。”何俊華說,第一批小尾寒羊的成功出欄,讓她增強了信心,也促使她再次擴大了養殖規模。這幾年,通過客戶的傳播和網際網路的作用,何俊華的養殖場又吸引到來自簡陽、巴中、甘孜、阿壩、涼山等省內客戶,甚至還有貴州、雲南等省外客戶。
老家儀隴的小徐,大學一畢業就來到何俊華的養殖場,學習養殖小尾寒羊的技術。可是家裡人紛紛反對,無奈之下,小徐向何俊華求助。“我當時請何嬢嬢幫忙出主意,何嬢嬢就讓我帶著家人到養殖場參觀。”小徐說,家人在參觀過何俊華的養殖場時,何俊華給他們講技術、算收入,最終家人同意了小徐養殖小尾寒羊,“養殖過程中,何嬢嬢和陳叔叔免費給我選場址、教技術,種羊生病後免費治療。”目前,小徐通過養殖小尾寒羊買了房,買了車。
今年快60歲的村民何永健,兩年前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外出務工。何俊華在瞭解到他的情況後,主動聘請他到養殖場做些看管、餵食的工作。“在養殖場工作,不僅可以在家種莊稼,還有每個月2000元的現金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何永健說。
“何俊華經常主動上門給鎮上文化偏低、年齡偏大的返鄉農民工兄弟姐妹們,講解養殖小尾寒羊的優勢和效益。”文城鎮黨委書記劉明強介紹,她還給村民們優惠提供種羊,免費傳授養殖技術,幫助銷售成品羊,還為特別困難的10多戶村民免費提供種羊。“2013年,由於她創業帶動了鄉親們共同致富,還被村民們集體推舉當上了村主任。”
目前,何俊華的小尾寒羊養殖場已輻射帶動周邊10個縣區、110個鄉鎮,近千農戶共同發“羊”財。
謀劃未來:將小尾寒羊發展成地方特色品牌
目前,何俊華的養殖場,養有200多隻小尾寒羊。“圈養的小尾寒羊,平常有1000多隻。”何俊華說,2015年受疫情影響,羊肉價格暴跌,“但小尾寒羊的市場價格在回升,跟本地山羊相比,小尾寒羊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小尾寒羊的銷售主要是走兩條線路。”何俊華說,一是通過自己建立的網站銷售,主要是售賣種羊。“前來購買種羊的商販,大多是省內養殖戶。2015年疫情出現前,也有重慶、湖北等外地養殖戶前來購買。”另一條線路,便是開店自銷,何俊華在閬中城區開了一家以小尾寒羊為特色的羊肉湯鍋店。
如何把文成的小尾寒羊養殖規模發展壯大,帶動文成經濟社會發展?劉明強介紹,文成鎮黨委、政府專門出臺了發展肉羊產業的實施意見,拿出真金白銀扶持養殖大戶,吸引養羊積極性高的群眾加入養殖產業。對養殖5只以上規模的養殖戶,按照每隻補貼70元的標準進行現金補助。對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土地、資金等問題,進行快速處理。“希望通過何俊華的帶動,能夠把文成打造成小尾寒羊養殖鎮。”
關於未來的發展中,何俊華表示她將繼續免費教大家小尾寒羊養殖技術,幫助村民養殖小尾寒羊。同時,在品牌建立上不懈努力,力爭將閬中小尾寒羊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知名品牌。
農村養殖發家創業成功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