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農村創業致富事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3日

  創業就是為了找到成功的機遇,但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返鄉創業的致富事例,學習他們,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西雙版納種香蕉賺錢 年入千萬元

  ■人物

  姜東海?男,29歲,重慶合川人。9年前隻身來到西雙版納種植香蕉,如今已是有名的香蕉種植老闆,年進賬千萬元。

  ■對話

  重慶晨報:剛來的時候是怎樣的?

  姜東海:一個字,苦。蟲子多、野生動物多、紫外線強、溫差大,剛來的時候差點沒挺過去。後來咬牙堅持下來了,也就覺得沒啥大不了的。

  重慶晨報:現在多久回一次家?

  姜東海:以前沒錢的時候,一年也難回一次家,現在有錢了,什麼時候想回什麼時候就動身,對重慶崽兒來說,出來時間長了,都會思鄉。

  ■聲音

  世界那麼大,不多走走多看看,你怎麼知道什麼職業最適合你。

  他高中畢業,抱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帶著500元錢獨自到外地闖蕩,最終成為年進賬數千萬、西雙版納數一數二的香蕉種植企業的老闆。他就是合川85後——雲南西雙版納東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東海。

  三千畝香蕉園的主人

  秋天午後的雲南西雙版納,氣溫仍然有28攝氏度。

  迎著有些炙熱的陽光,乘車從西雙版納自治州首府景洪市中心出發前往普者黑,在高速路上開30公里,從關坪下道後再經過20多公里鄉村公路,便抵達了目的地——一片佔地3000畝的香蕉園。

  剛走進香蕉園,一位身穿天藍色短袖襯衫、淺灰色西褲、棕色休閒皮鞋的年輕人便迎了上來。如果不是一旁的工作人員介紹,記者很難想象,這位85後男生,就是這片香蕉園的主人、雲南西雙版納東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東海。

  “路上沒人暈車吧?”還沒等記者開口,姜東海就詢問起大家。得到記者的“否定”答覆後,姜東海松了一口氣。他笑著解釋說,這一路上彎道太多,曾經有一些遠道而來的朋友在路上被“甩吐”過。

  揣著500元錢闖天下

  29歲的姜東海出生在合川農村。2006年讀完高中後,抱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態,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帶著僅有的500元錢,獨自一人南下廣東佛山,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

  在佛山一家小型電器廠,姜東海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產品質量管理員,每月薪水不到一千元。憑著踏實肯幹,一年多後他成為部門主管,工資也漲到3000多元。

  加班對姜東海來說是家常便飯,尤其到了銷售旺季,“朝八晚十一”的作息時間不時會出現。

  雖然是電器廠的中幹,但企業有限的發展前景,讓姜東海提不起繼續“往上爬”的興趣。在外漂泊兩年,思鄉的情緒也越發強烈。2007年底,姜東海回到了重慶。

  把香蕉運到盤溪來賣

  “香蕉在這邊適合種植,這邊的地也比較寬闊,所以就到這邊來。”姜東海說,當時自己的親戚在西雙版納種植香蕉,2008年初姜東海也來到這裡,開始了二次創業。

  剛到西雙版納的時候,姜東海在自家200畝的香蕉園裡,乾的是“打雜”的工作,除草、施肥樣樣都幹,也沒少碰到面板晒傷、腳被扭傷的事情。一年以後,看著當初的荒山坡變成香蕉林,盤算著每1元的投入變成2.5元的產出,姜東海覺得之前的種種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0年初,廣西、海南等香蕉主產區大豐收,讓往年不愁銷路的雲南香蕉碰到了“無人問津”的窘境。看著地裡已經掛果的香蕉,姜東海有些犯難,“那時候頭都大了,後來想起家裡有個朋友,他在重慶的盤溪市場批發香蕉,於是我就給他打了個電話。”

  朋友的一個建議,“你可以自己把香蕉拿到盤溪來賣”,讓姜東海動了心。他立即租了一輛卡車,將20多噸香蕉親自運到了重慶盤溪水果批發市場,不到一天的時間便銷售一空。除此之外,姜東海還和不少客商建立了聯絡,產品打開了銷路。

  不忘為家鄉做貢獻

  如今,姜東海的企業在西雙版納當地也是數一數二,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年進賬3000多萬元。今年4月,姜東海在家鄉合川區的中心地段,修起了一座可以同時接待180桌客人用餐的酒樓。這家酒樓有員工近百人,以上是合川當地人,“這麼多年一直很想家,這也是對合川的一點貢獻。”姜東海說。

  二

  兼職農夫種十畝桑葚園 去年賺三萬

  在青西新區的靈珠山街道辦附近,有一片已經進入成熟期的桑葚園,是一位1985年出生的小夥兼職打理的,近十畝桑葚園在去年收入3萬元左右,果園裡的桑葚從五月中旬成熟後,小夥子在朋友圈裡釋出資訊,到這裡採摘的人絡繹不絕。可是,在最初創業的時候,家裡人卻並不同意,不過,小夥子靠著自己的一股幹勁兒,讓桑葚樹見到了收益,也在家人那裡得到了認可,他說,自己想種植齣兒時桑葚的味道。

  兼職農夫打理近十畝果園

  記者聯絡到王元兵時,他正在忙活著給客戶發貨,片刻也閒不下來,從五月中旬以來,這樣的忙活情形一直持續。王元兵在2007年畢業,幾經輾轉進入一家銀行工作。他說,自己本身就是農村娃,初中開始跟著父親賣桃,對土地有一種抹不去的情愫。

  從2007年他就發現,市場上的桑葚頗受到歡迎,而且還不便宜,每斤的價格達到了10元,可是,這些桑葚已不是當年的口感,這讓他萌生出一個想法,打算在自家的果園裡種植桑葚。說幹就幹,他在網上諮詢了商販,後來又專程跑到河南、浙江等地學習,把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花費在了路上。後來,他從浙江以5元一株的價格購買回桑葚樹苗,種植在自家的果園裡,從此開始了種植桑葚的路。

  他平時在銀行工作,下班就往果園裡面跑。王元兵說,原本,自己的果園只有三畝地左右,後來他看親戚的田地一直荒著,老人上了年紀也不打理了,就商量著直接租了下來,讓種植的規模擴大到了近10畝。桑葚園建好後三年才見效益,而且最初幾年產量不高,他只能自己跑到市場上去賣,一天最多能賣掉60斤。今年,已經是種植桑葚的第六個年頭,一畝地的產量能有800斤左右,去年,在桑葚的成熟季裡他賺了三萬元。他說,今年,果園裡的桑葚賣到了每斤20元。

  種地遭反對,家人不管桑葚

  說起創業的經歷,王元兵也走過一段苦日子。從菏澤學院畢業之後,王元兵入行做了會計,後來才轉入銀行做業務。在家人看來,這也算份靠譜的工作,可看到王元兵三天兩頭往地裡跑,他的父親就氣不打一處來,老人更希望他專注主業,不用兼職到地裡忙活。

  王元兵說,開始種植桑葚的時候,他沒有給父親打招呼,從外地買了150棵果苗,直接種植到了果園裡。對此意見較大的父親***,平時給桃樹澆水施肥的時候,從不管理這些新種的桑葚樹,王元兵也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到田地裡澆水施肥。平時,從單位下班之後,他就到果園裡轉悠,打理自己花錢買進來的桑葚果苗,週末也都耗在了果園裡。

  看到王元兵的堅持後,父親的態度有所改觀,從桑葚樹結果並有收益後,這種態度更是得到改觀,可是,一家人缺乏管理經驗,之前也走了彎路。比如給田地打除草劑,結果使得50棵果苗枯死在田裡。王元兵看著也心疼,但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剛買回來時如同麥秸一般的桑葚樹已經長到兩三公分粗。

  桑葚得病損失一千多斤

  幾經打探,王元兵瞭解到,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薛家島,曾有人專門種植過桑葚,果樹也都已經長大,他了解到,對方的土地要改為他用,就找上門將果樹買了下來,一下子,果園裡面多了百棵桑葚大樹。目前,果園裡已經有桑葚樹三四千棵。

  不過,王元兵還是缺乏經驗,他說,今年,桑葚樹已經有果子了。可是,樹木也莫名其妙地得了怪病,一些果子甚至還沒有成熟,就爛在了果園裡面,看著掛在枝頭的已經泛白的桑葚,王元兵是說不出的心疼,他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損失能有1000多斤,相當於一畝地在豐產期的產量。

  他自己也在慢慢地學習,他說,自家的桑葚樹得了白果病,他已經盤算,希望來年別再有損失。

  盼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

  王元兵的銷售渠道在網上,主要是從朋友圈裡挖金子,從桑葚開始上市後,他就在朋友圈裡發了資訊,沒成想,這一下倒是火了起來,有不少人到果園裡採摘,一些客戶也聯絡他訂購,讓自己的銷路不再犯愁。在王元兵的心裡,有了長遠的打算,他想要建自己的綠色桑葚園,讓到果園裡採摘的人放心吃,甚至在施肥上也是格外的講究,多用一些雞糞、牛糞和黃豆之類的有機肥。之前,由於果樹較小,出果率並不太高,而今年,果樹一下進入豐產期,前來採摘的人也絡繹不絕。

  “現在,我和家人是連軸轉,訂單都排不過來。”王元兵說,進入桑葚果上市的時間後,他都會接到大量的電話訂單,桑葚供不應求成了讓他頭痛的難題,但他告訴記者,自己有信心將桑葚園逐步發展成為大規模的桑葚採摘基地和優質樹苗培育基地。

  客戶也漸漸地多起來,王元兵也盤算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可是,自己跟村裡人溝通了許久,也沒能夠得到土地上的支援。他說,村裡的人覺得他年輕,相應的社會經驗不多,這事兒一直沒辦成。每當想到這裡,王元兵就嘆氣,這成了心頭的一個結。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事例
返鄉農民創業起家故事
相關知識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事例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事例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事蹟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案例
返鄉農民創業致富事例
返鄉農民創業致富事例
回鄉農村創業致富事例
人才返鄉農村創業致富故事精選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真實先進事蹟材料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