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財政政策的免費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6日

  自上世紀30年代“凱恩斯革命”開始,財政政策作為巨集觀經濟管理的重要政策手段,不僅是經濟學理論重要的研究領域,更是各國政府政策時間所使用的主要工具。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國財政政策的選擇

  美國的次貸“颶風”,引發了國際性金融危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著複雜而嚴峻的形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作出判斷與預測,並在立足國內外實際的基礎上作出科學的財政政策決策,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2011年上半年,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徵可以用“四大關鍵詞”來概括:經濟增長、債務危機、通貨膨脹、財政整頓。雖然各國面臨的問題各有側重,但是這“四大關鍵詞”在國別層面依然具有普遍性,在不同國家以不同方式“集結”,形成合力,影響著全域性。應對此局面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也具有“雙刃劍”的特徵:運用得當,可能解開“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的困局;運用不當,“四大關鍵詞”就會相互作用,一環套一環,經濟形勢就會越發複雜,甚至產生經濟“崩盤”的風險。如何在短期和中長期處理好這四個關鍵問題之間的關係,實現經濟在全球層面的再平衡和國家層面的可持續,是當前所有經濟主體都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從中國來看,在世界經濟的溫和復甦、國際政治和軍事的複雜多變、國際熱錢不斷湧入、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政府巨集觀調控力度加大,經濟增速也有所回落。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為9.6%,較去年同期的11.1%回落1.5個百分點,但是仍然高於年初政府制定的全年8%增速目標,且工業增長出現加速,夯實了整體經濟進一步增長的基礎。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仍然是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穩定和中堅力量。第二季度中國GDP資料釋出以後,市場信心顯著提升,據國內外機構預計,2011年中國GDP增幅仍將達到9.3%。而且,中國經濟持續向好不但提振了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也為全球經濟注入強心劑,全球股市大振。由於中國的經濟政策較好地保持了穩定性和連續性,中國經濟得以穩定增長,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逐漸加強,仍然是全球經濟復甦的希望和有力支撐。

  二、我國財政政策決策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財政政策是政府巨集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政策決策時,應具備國際視野,又要立足於我國實際,兼顧近期與中長期的不同需要,充分發揮與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各項調控目標。當前,全社會都在熱議4萬億元投資之事,除此之外還有擴大消費與促進出口等一系列措施,所有政策的核心無非是減收增支。處處要錢,錢從何來?財政收入畢竟是有限的,而且首先要保吃飯與穩定,其次才是建設與發展。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財政就是“收收支支”,這是一種非常狹隘的財政觀。實際上,財政是治國理政的基礎,“收收支支”只是外在表現。各級政府各部門的決策都包含著財政要素,其行為舉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最終的財政績效。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理財觀,即政府財政管理每個機構與個人都有責任,而且要藉助法律與制度予以貫徹和落實,並基於此實現業務管理創新與財政的良性迴圈。如果不具備這一視野或理念,很可能帶來不可估量的困難或損失。

  三、推進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

  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實現若干根本性的經濟結構轉變,而這也決定了財政政策的重點。市場化程序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發展完善本身就可以推動上述經濟社會結構的有利調整。從根本上講,上述主要經濟社會結構調整的完成其實質是一個資源再配置的過程。市場機制決定了資源將優先配置於能夠產生較高回報的經濟活動領域。那麼市場化程序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完善的、對於資源在不同經濟活動領域所能產生的回報進行更為準確評估並按照這種評估不斷調整其配置的過程。而這正是運用財政政策對資源配置進行調節所要實現的目標。

  推動結構調整的財政政策不應該是總量型的,僅採取單一政策手段,而應該是結構化的,採取綜合政策手段。在市場機制基礎上以結構調整為目標的財政政策,其作用的發揮是通過相對改變資源在不同經濟活動領域配置所能產生的回報來實現的。

  財政政策的運用,必須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對各市場參與者決策和交易行為形成誘導和激勵,而不是以政

  府決策和收支取代個體在市場中的決策和收支。政府直接就資源配置進行的決策和相關 財政收支往往缺乏效率約束,而且在資源稀缺 條件下會產生顯著的擠出效應,或者形成政府和企業重複投資、重複建設的格局,造成資源浪費。比如在推動全 社會增加研究開發投入時,政府對科學研究的投入應更多地進入基礎研究領域,與企業對 應用研究和試驗 發展的投入形成互補關係。若政府資金平衡地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則由於基礎研究投入不足而相對加大基礎研究風險,降低應用研究的投資回報,另一方面財政投入應用研究又對企業的研發投入形成擠出。所以合理的科技財政投入應通過形成對企業研發投資的風險補貼來激勵企業的研發投入而不是取代之。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財與勢不能號令一切。發揮財與勢的最大效應,關鍵在於建立一種公平、均富的體制,由此釀成的民眾心態必然是和諧、平穩的,在富貴面前不驕縱奢侈而能自享其樂,在貧苦面前不怨天尤人而能泰然處之。這種“同心同德”所具有的威力是難以用 經濟資料來衡量的,尤其是在危機到來之時,能夠保持經濟和社會基本面的穩定,而不致被沖垮。事實上,這種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以與市場經濟並行不悖,既實現經濟興盛,又實現 文化繁榮,既會生產,又懂生活,能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各經濟主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總之,財政政策原則或政策取向的合理確定與適時調整。對政策目標的實現和政策效應的優劣,有著決定性影響。既然積極財政政策並非一種長期政策選擇,那就必然有一個政策調整或政策轉換的問題。關鍵就在於,能否出現或找到替代當前財政政策“拉力”或“推力”的因素和條件,如何進一步掌控積極的財政政策值得我們深思。

  篇2

  淺析中國當前的財政政策

  [摘要] 2008年,中國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本文通過對中國巨集觀經濟背景的研究,結合新古典綜合學派的政策主張,評析當前的財政政策。

  [關鍵詞] 財政政策 新古典綜合派

  一、我國當前經濟背景

  現階段,中國經濟正面臨著嚴峻挑戰。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加速升值、美國經濟萎縮,我國當前經濟面臨著通貨膨脹、流動性過剩、經濟增長偏快、國際收支失衡等多重問題。

  2008年,我國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政府提出下一階段的重點是突出保持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深化改革開放和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六個方面。特別要著力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盲目擴張,加強重要商品的市場供求調節,防止物價水平過快上漲。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指出,在今年的巨集觀調控中,我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將著力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並加強與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調與配合,把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和促平衡有機結合起來,努力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促進經濟既快又好地發展。

  二、新古典綜合派概述

  新古典綜合派產生於美國的現代凱恩斯主義。它試圖在凱恩斯的總量經濟範疇基礎上,用新古典的個量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構造一個和諧統一的新經濟學殿堂。新古典綜合派主張政府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配合來實現其巨集觀調控目標。

  在財政政策上,它主張政府通過調整總收入和支出的變動影響巨集觀經濟活動水平,手段為改變政府購買、轉移支付及稅率。新古典綜合派認為,隨著經濟狀況的變化,政府幹預經濟的政策措施應該多樣化,政策組合方法也應有所改變。20世紀50年代,漢森等提出補償性財政貨幣政策;60年代前期,託賓、海勒等人提出增長性財政貨幣政策;60年代後期以後進入政策多樣化時期。

  三、當前財政政策評析

  1.政策目標

  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政策主張的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政府實施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穩健財政政策的目標“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符合新古典綜合派的訴求,對於當前經濟問題的解決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新古典綜合派主張打破正統的平衡預算原則,財政政策的長期目標應該建立在“潛在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充分就業預算”的基礎上。經濟政策不能僅僅以經濟是否擴張為標準,而應該以經濟是否達到了充分就業、充分發揮出它的潛力為標準。對任何經濟社會而言,保持充分就業狀態的巨集觀經濟穩定是壓倒一切的事情,政府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行財政政策以穩定巨集觀經濟為基本目標――保持國民經濟處於穩定的物價水平和充分就業狀態。

  2.政策手段

  補償性財政政策認為:在經濟繁榮時期,要壓縮財政支出,提高稅率,增加稅收,抑制社會總需求;在經濟蕭條時期,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稅率,減少稅收,增加社會總需求;繁榮時期形成的財政盈餘可以補償蕭條時期的財政赤字。

  巨集觀經濟波動是市場經濟的常態,經濟衰退與經濟繁榮狀態總會交替發生,引發諸如就業不足、通貨膨脹、投資波動、外貿失衡等嚴重經濟問題。那麼,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就是要求政府審慎地交替使用擴張性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來對商業週期進行人為的補償。當前我國的經濟處於繁榮時期,穩健財政政策的實施可以避免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減輕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

  3.組合方式

  在面對“滯脹”時,新古典綜合派主張實行巨集觀政策的“鬆緊搭配”和微觀化,以保持經濟增長作為政策的首要目標,同時抑制通貨膨脹。“鬆緊搭配”的方式是指以“鬆”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相配合;以“緊”的財政政策和“鬆”的貨幣政策相配合。巨集觀政策微觀化是針對單個市場和部門的具體情況制定區別對待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經驗說明,兩種政策不同程度的結合使用可以更為有效地實現政府追求的社會、經濟目標,可以減少單一政策運用給國民經濟帶來的負作用。當前我國的經濟狀況雖然不同於美國上個世紀經歷的“滯脹”,但是通貨膨脹壓力增大,抑制物價上漲已經成為國家巨集觀調控的首要目標。同時,美國經濟的衰退和人民幣升值給中國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我國的出口行業正經歷著一場暴風雨。同時,流動性過剩依然不減,央行連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利率,人民幣升值加速等貨幣政策的實施帶來的效果卻是有限的。所以,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來配合從緊的貨幣政策,可以達到搭配的效果,避免一味使用貨幣政策而造成“邊際效用遞減”。這樣,一方面抑制國內的流動性過剩,緩解通脹壓力,另一方面鞏固巨集觀調控的微觀基礎,避免從緊的貨幣政策帶來的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促進經濟的繼續發展。

  4.具體措施

  預算報告顯示,今年的穩健財政政策主要包括五大措施:一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國債資金規模。在財政收支方面,穩健的財政政策收縮財政開支,以減輕當前的經濟過熱,避免資產泡沫化。二是積極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仍然具有問題。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逐步成為世界工廠,但是加強產業結構的升級至關重要,加強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鼓勵企業走出去,完成從貿易大國向科技強國的轉變。三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與此同時,還將依法實施企業最低工資制度,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四是發揮財稅政策穩定物價的作用;運用財稅槓桿,支援糧、油、肉等農產品生產,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抑制物價過快上漲,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和物價基本穩定。五是大力推進依法理財,抓好增收節支,引導居民理財,避免股市過熱,規範市場,促進經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蔣自強史晉川: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孫健夫:現代財政政策的特點.南開經濟研究,2003

 

積極財政政策的論文
論我國的財政政策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中國財政政策的免費論文
有關中國夢勞動美的獲獎徵文
有關中國夢勞動美的獲獎徵文
高中英語閱讀類的免費論文
有關中國民族政策體系論文
2017有關中國海上問題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有關中國歷史事件的謎語
有關中國明星人物的謎語
有關中國傳統小吃的作文
有關中國畫樹簡單的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