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草根創業勵志故事
做好創業最好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想法,看看那些,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之道。
一:
孫俊峰:北大碩士不當公務員上海創業幹裝修
北大畢業幹裝修月入百萬元 孫俊峰幹裝修兩年內在上海買房
熟練地刮牆、批膩子、打磨,除了架著一副厚眼鏡,穿著工服的孫俊峰看上去和普通裝修工人別無二致。但是,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實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畢業的一名碩士。畢業後,孫俊峰去當了裝修工人,引起了軒然大波。***6月16日光明網***
北大碩士做裝修工?這事誰聽了都會驚訝。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從北大畢業的“天之驕子”,要麼走上仕途,要麼進入學界,要麼進入國際大公司,怎麼會從事這種辛苦的體力勞動,學豈不是白上了?這其實是對讀書、上大學的一種誤讀。
從小孫俊峰一直很聽話,2006年考上大學時,家人把錄取通知書拿給村裡很多人看,當時在他家鄉是個新聞,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給家裡長臉了”。寒來暑往,幾年後孫俊峰碩士畢業面臨分配,獲得來自好幾個省市不同公務員崗位的選調機會。這次,家人希望他進機關當公務員。覺得這樣才配得上北大學歷。
“從小就聽家裡的,但這次有點叛逆,因為自己性格不適應體制,想進社會撲騰一下,但不知道能幹嘛,做裝修是基於兩方面,一是身邊有人願意帶我,二是覺得做手藝人自由,那時有點理想化,想入行以後開家誠信的裝修公司!“儘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孫俊峰依然得先從力工做起。家人當然不同意,爭執到最後,孫爸爸氣的只留下一句話: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開始也很難,還出過笑話,工長當眾說孫俊峰太乾淨,不像個幹活的,於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髒再去工作。大半年後,瞭解多了,孫俊峰就開始想辦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後來自己也成了工長。
“沒過幾年我就自己帶人做了,“家裝還可以,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室外裝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時候,我們也得在工地上幹活,手凍得全都裂了。”面對鏡頭,孫俊峰向記者展示手上的傷疤和老繭,現在的他帶著工人熟練地攪拌水泥,打孔,批膩子,儼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從厚眼鏡中,能看出他當年的學子情懷。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現在人買房子不容易,裝修時一定要保質保量,把每個家當作自己的新家來裝修,一點也不能馬虎。“ 每接到一個新單子,孫俊峰都會這樣和工人說。
現在孫俊峰的隊伍與人裝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個工地,營業額超過百萬,但偶爾,他還需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碩士出來幹裝修工,多沒出息,家裡錢都白花了。”對此,孫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與戲謔,想要質疑他的人要麼一時語塞,要麼滿意地離開了。唯一讓他高興的是,家裡對他的選擇已經漸漸認可了。
“要不是做裝修,我連房子都買不起。” 孫俊峰私下對記者說,用裝修賺來的辛苦錢,他幫家裡改善了居住環境,還置了東西,裝修工人對他而言,只是當初創業的起步, “哈下腰來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對鏡頭,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偶爾顯露出一點當年的意氣。
二:
19歲大學生創業之路 從賣甘蔗起家到擁有3家企業
大家好,我是黃盛傑!很榮幸能講述我的創業故事和創業歷程。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我和你們 一樣在畢業的那一刻領到了自己的期待已久的畢業證。但是,在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和很多人不一樣,我選擇了創業。其實,確確的說應該在學校就已經選擇這麼做了。創業是一條令人挑戰的路,險惡的路,是一條遙遠的路,一條美好的路。我們在創業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適合創業還是適合工作,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所以,在做選擇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在選擇之後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
入學之路
2009年,我進入廣西財經學院學習,和其他孩子一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一大夢想---大學夢!但是,我跟別人有所不同,因為我剛進校門的時候沒有學費因此選擇了綠色通道,就是助學貸款讀書!當時我深深體會到,天無絕人之路!有一種絕處逢生的感覺。從那時開始,我漸漸意識到了什麼。
進校沒多久,我爭取到了學校的貧困生名額及勤工儉學的工作崗位,我在大一的時候的崗位職責是每天早上5:50分起床去開教室的鐵門和一樓的教室門。這事令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起得比別人早,因為我開的是學習之門,成長之門,捏在我手裡的是一把把智慧的鑰匙。
艱苦賣甘蔗
入學那年10月份,南寧部分校園發現禽流感患者,我們學校為了保證學生安全和做好疫情防禦工作,給在校的學生放了兩個星期的假期,要求學生不能留校。而此時,我突發奇想,要不去外面打工自己賺錢怎麼樣?反正還有幾個朋友也不回家乾脆帶他們一起去。於是我真的這麼做了,我帶領幾個朋友從學校出來來到郊區我們6個人湊夠了160元租了一間即將拆掉的房屋。6個人就是這樣擠在這不到7平方的小屋裡,雖然很擠,但覺得很踏實。
白天我們賣甘蔗。 “我們首先要把房屋的租金解決了,這段時間的生活費也要有保證。”我對自己說。我認真計算了一下,當時每捆甘蔗的成本在20元左右,可以賣到70元左右,利潤在40到50元,6個人要吃飯每天大概花60元,就是每人每天2碗粉。那麼一天至少要賣2捆甘蔗才有飯吃有錢賺。於是我們每天從五里亭市場採購兩捆甘蔗,揹著甘蔗就到附近街道上銷售,那段時間每天都可以賣去兩捆以上,晚上回到住處時已是1點多,渾身疲憊。我們沒有車,去五里亭都是走路的,至少30分鐘,然後大家一起扛著甘蔗出來找地方賣,連公車都不敢坐。就這樣兩天過去了,突然有三人嫌累嫌髒要求退出。結果,最後只有和其中一位同學堅持了下來。我們兩個就這樣堅持完了這個14天的假期,每天都如此。回到學校後我們感到很自豪,我們感覺到自己比別人邁出了一大步,比別人走了更多的路。之後的日子,只要課餘時間充足,我就會出去賣甘蔗。
三輪車敲開創業門
賣甘蔗可讓我自給自足的同時還有一點點盈餘,就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我利用節省下來的一些錢和向朋友借的一共3000元錢買了輛電動三輪車。終於從無車族變成有車族,開始騎著三輪車獨自到市場進貨再到農院路、火炬路、秀靈路一帶等地方銷售水果,開始了路邊三輪賣水果的生活。
“五里亭市場的水果普遍沒有江南區那邊的海吉星市場水果新鮮且價格會貴一點。雖然去海吉星比較遠,但是至少可以買得到更加新鮮成本更低的水果。” 我很看重水果的新鮮程度和價格。那時候,我的三輪車上主要是賣單一的砂糖橘、蘋果或者臍橙、雪梨等,每車水果成本一兩百元,賣得好的話一天下來也能賺到近百來塊錢。那時候被城管趕過好多次,還被當場抓住過幾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西大里面賣西瓜的時候被保安抓了。開三輪車在外面銷售的那段日子是十分艱辛的,每天都是一下課後就出去進貨,到晚上將近凌晨才收攤回到學校。
草根創業者致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