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夏季腹瀉的用藥要點
春天天氣多變,是小兒腹瀉的高發季節,特別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更容易發生,易導致嬰幼兒營養吸收不良。那麼,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原則是開始出現腹瀉後,給消化道以適當的休息。控制腸道內外感染。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良好的護理。
飲食療法,開始時給消化道以適當休息。輕、中型患兒減食至平時半量左右4~6小時;重型者6~12小時。
1971年以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用口服補液鹽所配製的飲料,在世界各地對不同病原和不同年齡的急性腹瀉患兒推廣應用。我國自1980年以來在各省市廣泛使用,取得較好的效果。
腹瀉的飲食禁忌
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萊等,含粗纖維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醃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食物。
忌生冷肥甘:生冷之品易使胃腸收縮加快。忌辛辣刺激:辛辣食品可刺激腸道,使炎性滲出增多。忌酒水無度:酒精和飲料會使腸道水分過多。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是孩子遠離疾病的關鍵
寶寶春季常見的三種腹瀉
1、天氣變化導致的腹瀉
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強。孩子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特別是胃酸分泌較少,殺菌能力差,再加上春夏喝過多的飲料,容易稀釋胃酸,這樣,病菌就容易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
2、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餵養不當,由於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功能還不健全,消化能力低,飲食不當很容易發生腹瀉。例如:一次進食過多,胃腸無力把食物消化完,輕則大便次數多,如果胃脹嚴重還容易出現嘔吐。
3、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
多發生在夏季,起病比較緩慢,開始比較輕,然後逐漸加重,出現、低熱及脫水症狀,孩子的大便有腥臭味,多見水樣、黏液狀大便,少數孩子出現膿血便。
引發兒童腹瀉的幾大因素
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迴圈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週歲最低,以後漸升高。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餵養兒較少發病,患病也較輕。
嬰兒體液分佈和成人不同,細胞外液佔比例較高,且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又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嬰兒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此時腸道分泌型IgA不足,腹瀉後易於遷延。致病微生物可隨汙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因而易發生在人工餵養兒。哺餵時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夠,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夏季吃豆類食品的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