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耳部易患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因為耳疾不能潛水,或者因為潛水不當引起耳疾的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因此而不能潛水實在是一大憾事。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一、外耳炎
外耳道頻繁暴露於水中***特別是裸潛時***會去除正常皮脂和耵聹,從而破壞外耳道正常的pH值,同時減少友好菌群,為機會致病菌提供了適宜的微環境。外耳道炎也是游泳和娛樂潛水者的常見疾病。
飽和潛水中,革蘭陰性綠膿桿菌較常見,可引起相當疼痛的外耳道炎,被潛水員們稱之為“綠膿耳”。這些細菌在水中廣泛存在,並能在飽和艙溼潤空氣裡很好地生長。只要外耳道面板保持完整無破損,儘管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可寄生於此,但並不會引起炎症反應。但是,哪怕是指甲或其他如掏耳勺等物品引起微小劃痕都能讓致病微生物經此穿過角質層導致炎症。外耳道炎是最常見的醫學問題,約佔44.5%。外耳道炎可向周圍組織擴散,引起周邊組織炎症。
預防:有外耳道溼疹的潛水員不應參加飽和潛水。在飽和潛水過程中,應避免掏耳朵或讓鹼性肥皂水流進耳朵裡。在飽和艙內應優先考慮使用中性或酸性洗滌用品來清潔頭髮和身體。因外耳道面板在潮溼時候極易受傷害,禁止任何時候用任何物體掏耳朵。做好艙室衛生有助於將細菌控制在最小限量內。在密閉空間絕不能使用可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去汙劑或消毒劑。某些國家,常預防性使用2%乙酸滴耳,它有利於正常菌群生長,抑制綠膿桿菌和其他革蘭陰性桿菌生長;也有提倡使用呼吸器潛水前用石蠟油滴耳,潛水後使用乙醇、乙酸水溶劑滴耳,但乙醇會洗脫保護面板的油脂。絕對禁止使用預防抗生素類滴耳液。
治療:主要的治療是規範吸引、反覆清洗耳道,然後區域性用藥,用浸有適當抗生素和/或防腐劑及腎上腺素的紗布填塞。2%乙酸處理通常有效***2%乙酸和乙酸鋁溶液***。大多數病例合用氫化可的鬆可有效減輕症狀。可根據耳道清洗前的耳拭子培養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與慶大黴素相比,0.2%的環丙沙星與10 mg/ml氫化可的鬆地複方合劑既對綠膿桿菌有效又無耳毒性。皮質醇能減輕炎症反應和疼痛。
大多數病例區域性處理都會有效,但對嚴重的和遷延不愈的病例,有必要全身應用抗生素。藥物選擇要依據耳拭子培養結果,有時必須使用沙星類***環丙沙星、氧氟沙星***或者β-內醯胺類藥。
二、耵聹閉塞
只要其中還留有細小的通道,耵聹的填塞就不會影響聽力。一旦受潮,耵聹會膨脹,引起耳道閉塞,造成傳導性耳聾。
預防措施主要是在潛水後清洗外耳道,並保持外耳道乾燥;若存在耵聹閉塞,應及時清除。
三、外耳道外生骨疣
機械、化學或熱等不同刺激會誘發區域性骨增生。有報道顯示,外耳道長期、頻繁地暴露於水***尤其是冷水***環境中,外耳道壁可形成侷限的骨增生,大部分研究者支援該“水生”學說。
對日本軍方潛水員的調查顯示,北方寒冷水域潛水員發病率高於溫暖水域,而且這種發病率隨潛水經驗的增長而增長。美國海軍潛水員中發病率26%。如果“水生”學說正確的話,選擇乾式潛水服可減少外耳道外生骨疣。
治療:通常外生骨疣沒有明顯症狀,只能被常規耳鏡檢查發現。但外生骨疣可導致耵聹或汙水滯留,引發炎症,導致暫時性傳導性耳聾或外耳道炎。一般採用手術治療。對於出現相關併發症時,需改善併發症後再行手術治療。
四、外耳道氣壓傷
在下潛過程如果外耳道閉合***如戴乾式頭盔***,周圍組織壓隨靜水壓上升,耳道內負壓會向外吸引牽拉鼓膜引起疼痛;面板毛細血管壓增加不足以平衡耳道內壓力,就會引起血管擴張、水腫、皮下出血,形成出血性水泡,有可能轉歸為水泡破裂耳道內出血。潛水員會認為疼痛是由於中耳氣壓不足平衡引起,強有力捏鼻鼓氣會增加已經拉長的鼓膜壓力並導致破裂。
預防:外耳道擠壓傷的潛水員應著乾式潛水服。如果裝具有密閉領圈,為防止氣體從潛水服軀體部進入頭盔,在裝具內應戴厚帽子。這樣會形成一個安全氣體儲備池,用以填補下潛時耳道內的氣體被壓縮減小的空間。此外,頭盔可置於面罩上緣,面罩下部緊貼面部,從下潛開始氣體通過鼻子呼進面罩,過剩氣體會逃逸進頭盔和耳道。在下潛前耳道灌水或著溼式潛水服同樣可避免這樣的問題。
治療:如果鼓膜沒有穿孔,防水的表皮可形成保護層,耳道可用溫鹽水和洗耳球清洗。不應當切開或刺破水泡。如果已經穿孔,潛水員可能會繼發感染。在常規清潔消毒耳道前應做拭子細菌培養,有助於抗生素的選擇。
糖尿病的飲食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