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的症狀
香港腳是一種常見的面板病,很多人在其生命中至少患過一次。香港腳通常發生在少年和成年男性,女性和 12 歲以下的兒童中並不多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臨床表現為腳趾間起水皰、脫皮或皮膚髮白溼軟,也可出現糜爛或面板增厚、粗糙、開裂,並可蔓延至足跖及邊緣,劇癢。可伴區域性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等繼發感染。由於用手抓癢處,常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鵝掌風***。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成甲癬***灰指甲***。真菌喜愛潮溼溫暖的環境,夏季天熱多汗,穿膠鞋、尼龍襪者更是為真菌提供了溫床;冬季病情多好轉,表現為面板開裂。有以下幾種型別:
1.水皰型
多發生在夏季,表現為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佈,皰壁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
2.糜爛型
表現為區域性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面板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於第3、4、5趾縫間。常見於多汗者。
3.鱗屑角化型
症狀是足跖、足緣、足跟部面板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覆脫落。
香港腳的病因
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面板病,具有傳染性。足癬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為普遍。在我國,足癬的發病率也相當高。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面板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禦機能較差,而這些部位的面板汗腺卻很豐富,出汗比較多,加之空氣流通性差、區域性潮溼溫暖,有利於絲狀真菌的生長。此外,足底部位面板角質層較厚,角質層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豐富營養物質,有利於真菌的生長。
婦女在妊娠期間,由於內分泌的變化,引起面板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癬。肥胖者因趾間潮溼,汗液浸漬易患足癬。足部面板受外傷,破壞了面板的防禦功能,也是誘發足癬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於缺乏胰島素導致物質代謝紊亂,面板含糖量增加導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癬。濫用抗生素,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使面板正常菌群失調,也會增加足癬的易感性。
足癬的發病還與生活習慣有關。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潔衛生和鞋襪的情況,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場所。
香港腳的預防方法
1.要注意清潔,保持面板乾燥,保持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3.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趾縫緊密的人可用乾淨紗布或棉球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利於吸水通氣。
4.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情緒宜恬靜,興奮和激動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足癬。
6.足癬是一種傳染性面板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繼發感染。
香港腳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