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天氣寒冷也是一些疾病的高發期,因此更要引起重視,那麼小大寒節氣養生如何保暖,防疾病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小寒大寒的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1:熱水泡腳防“寒從腳起”

  中醫認為,泡腳有助加速腳底血液流通,有助身體驅寒。泡腳時可以新增一些艾葉,具有溫經通絡作用,驅寒效果更好。南方溼冷,可以泡一些中藥祛溼驅寒,比如用中藥材宣木瓜泡腳,就有不錯的效果。針對寒冷節氣的“老寒腿”,這裡推薦一款石楠藤泡腳方:石楠藤、狗脊***兩味藥可祛溼通絡***各15克,補骨脂、骨碎補***兩味藥可溫陽補腎***各12克,合併煮水泡腳,可祛風溼、舒筋絡、除痺痛。

  膝關節發涼可以在膝蓋上敷上花椒殼包***花椒的空殼用紗布包裹好***,有很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先將花椒殼炒熱,再放入紗布包裡,敷在膝蓋上即可。注意,應使用辛溫的花椒殼,取出殼中間涼性的椒目,如果不去掉椒目,容易牽制散寒功效。

  2:護頸背

  小寒節氣人的背部上方容易受涼,此時可以試著做做隻手擎天的養生操,活動肩胛骨,使頸背部熱起來。具體方法為:左腳開步與肩同寬,兩手收於腰間,身體左轉穿右掌,手和肩對拔拉伸;右手向上劃弧,轉掌心向上,同時抬頭看手,左手下按,兩手對拔,掌根用力,目視右手,緩緩俯身,加大幅度;身體轉正,右手緩緩下落,兩臂還原體側。換另一側重複動作。

  3:喝臘八粥暖胃健脾

  民間傳統臘八粥講究選用八種主料,八種佐料。主料為米類和豆子,米類有小米、黃米、粳米、糯米、黑米、薏米、燕麥、玉米、高粱等,豆類有紅豆、綠豆、黑豆、扁豆、豌豆、芸豆等,佐料則習慣在果脯、核桃仁、紅棗、栗子、瓜子、蓮子、花生、葡萄乾、桂圓等裡選。現在熬臘八粥的原料少則七八種,多則幾十種,可見非常符合食物多樣化的膳食原則。小寒季節喝臘八粥有暖胃健脾的功效,對補養身體十分有益。

  4:吃些羊肉暖身體

  《本草綱目》稱,羊肉主治虛勞寒冷,補中益氣,安心止涼。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提到,當歸甘溫,可以養血,羊肉搭配當歸具有很好的驅寒效果,當歸生薑羊肉湯也因此被稱為“驅寒養生第一方”。具體食材搭配為:羊肉250克,當歸45克,生薑75克***或草果30克,草果有溫熱提香,行氣和胃的作用,可用來替代生薑***,該方可溫中補血,驅寒止痛。

  再給大家介紹一種家常做法:將羊腩或者羊腿放於清水鍋中隔夜浸泡,將血水泡出,使腥羶味減少50%;湯保留***湯裡溶出30%的蛋白質***,和羊腩羊腿一起上火煮,焯制一段時間待血沫凝結,拿漏勺將血沫撈出;選用胡蘿蔔、西紅柿、芹菜、洋蔥等蔬菜***芹菜、洋蔥片可二度去腥***,開蓋煮30-45分鐘,使蔬菜味道與羊肉味道充分融合,同時拌入少量胡椒粒、丁香、花椒、生薑、當歸***2片即可***;改中小火,蓋上鍋蓋燜25分鐘,出鍋時放一小勺鹽即可。

  5:溫補腎陽

  《黃帝內經》記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大寒節氣一定要溫補腎陽,補充人體的陽氣,來年春天才能不生病。中醫認為,尤其是身體容易疲乏困倦的人群,更要補充腎陽,這是因為陽氣入陰以後人才會睡著,而睡醒之後陽氣才會出表,如果腎陽不足,沒有足夠的陽氣出表,沒有足夠的活力,人就會顯得睏倦,實際上為腎陽虛的表現,具體又表現為腰膝酸冷、陽痿、失眠健忘、小腹冷痛、夜尿清長、月經失調、五更瀉等。

  溫補腎陽的具體方法

  1、按摩神闕穴、關元穴溫補腎陽。中醫推薦一個很好的溫補腎陽的方法——按揉肚臍,即用手心的勞宮穴對著肚臍的神闕穴按揉,或者用勞宮穴對準臍下四橫指的位置***關元穴***按揉,同時按揉與關元穴相對應的背部平行穴位——命門穴。大寒節氣每天堅持按揉以上穴位就能獲得補腎陽的好效果。

  2、用肉桂燉湯、燉肉、熬粥以活血化瘀、溫補腎陽。這裡推薦一款肉桂山楂粥:肉桂4克,山楂3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先將肉桂用水煎20分鐘,然後放入山楂、粳米,煮熟即可。注意肉桂活血,出血的病人和孕婦不要食用。另外,我們推薦一道蘋果肉桂點心的做法:蘋果2斤半,切小塊放入平底鍋,撒上半斤白糖和一小勺鹽,再加入一些肉桂粉,開火翻炒,炒到蘋果半熟或者全熟的時候,勾入芡粉再翻炒,出鍋即成。醫學研究證明,肉桂含有桂皮醇,可以擴張血管,適合高血壓、高血脂等病人食用,對糖尿病人還有一定降糖作用。

  3、多吃有溫補腎陽功效的食物,如山藥***偏甘溫***、腰子***膽固醇偏高、尿酸高的人應少吃***、鹿茸、海馬***能墮胎催生,孕婦不宜***等。其中,鹿茸可以弄成鹿茸片泡酒喝;海馬可以研末每天服用一點,也可以用海馬泡酒。泡藥酒最好選擇黃酒或者40度左右的白酒。藥物如果打碎了放酒裡,大概泡7天左右即可飲用,海馬如果保留原形泡製,大約需要泡2-3周左右時間才可飲用。麥冬甘寒,且不傷脾胃,如果虛不受補,上了火氣,可以喝麥冬泡水降火。也可以使用生脈飲調理:將黨蔘30克、麥冬20克和五味子10克,煎煮20-30分鐘服下。虛不受補還有可能是脾胃不好的表現,得先健脾益氣才能進補,此時可服用四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各9克,甘草6克,煎煮20-30分鐘服下即可。

  6:防上火

  肺火:肺在五行屬金,而“火克金”,所以肺最怕火了,無論溫熱或風寒之邪,都可能侵襲肺部,轉化成肺熱,出現咳嗽、咽喉幹疼、嘔吐黃痰、口乾而喜冷飲等症狀。因此,在多風乾燥的寒冬季節,一定要保證每天喝足夠的水;冬季在注意保暖的同時,室內也最好每天通通風;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易上火的食物;戶外活動時避免著涼等。

  胃火:胃上火時消化道里會感覺像有一把火在燒,出現胃脘灼痛、渴喜涼飲、口臭、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大便祕結等症狀。胃熱多由食用辛辣之物過量或不良情緒鬱積所致。平時要注意少吃辛辣、過熱的食物,如火鍋、辣椒、生蔥、姜、蒜等;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飲食,適當食用一些“清涼”食物,如用蓮藕榨汁、配上蜂蜜一起服食,可潤胃涼血。

  大寒是冬三月之末,除了繼續精神調養、早睡晚起、補充腎氣,還要注意少食海鮮、冷飲等食物,因為天氣寒冷,食下寒涼之物易致體寒,傷及脾胃,進而損傷正氣。

  需要提醒的是,大寒前後天氣雖冷,但已到冬季結束之際,隱隱之中已經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並不像大雪、冬至、小寒期間那樣酷寒。加上秋冬季節人們習慣食療進補,運動也相對減少,消耗下降。吃了一冬的火鍋、油膩飲食,如果又趕上降雪少、颳風多的“暖冬”,天乾物燥、室內溫度高,很容易上火。因此,“滅火”也是大寒養生的重點。

  心火:心火過旺時主要表現為心煩急躁、口舌易糜爛生瘡、舌尖紅等症狀;孩子可出現多動不安、好發脾氣等。防“心火”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態,防止情緒波動;避免長時間待在過熱或過涼的環境中。同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之物,少喝酒;加強運動;平時要多喝水,最好是溫開水,特別是老人和兒童。

  肝火:肝的性情最“急躁”,肝火上升時人也會變得急躁易怒,出現頭痛眩暈、目赤、耳鳴、面紅、口苦、咽乾等症狀。養肝的關鍵在於“制怒”,不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悶氣、發火;同時要注意休息,防止過度疲勞,避免因為身體勞累而導致情緒不穩;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儘量少碰菸酒等。

小寒大寒的養生
小寒大寒養生
相關知識
大寒節氣養生小方法
小寒節氣養生大全
小寒大寒的養生
小寒大寒養生
小寒大寒養生
小寒大寒節氣養生
小寒大寒節氣養生
大寒節氣養生保健的小竅門
大寒節氣養生水果推薦
大寒節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