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還五湯治療周圍性面癱36例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作者:路熙盛 譚燕 韓西茜
董平高
周圍性面癱又叫面神經麻痺(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痺、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陰陽臉、歪歪嘴、吊線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表現為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筆者在臨床上常遇懼怕針刺疼痛者,多以補陽還五湯治療,療效較佳,現小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58歲,以20—40歲居多。病程最長6月,病程最短1天。其中34例為初發面癱,2例為復發面癱;右側面癱為20例,左側面癱為16例。
2 治療方法
2.1中藥治療 中藥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g,當歸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紅花6g,地龍10g,全蠍10g,蜈蚣2條,殭蠶10g,蟬衣10g,防風10g,1劑/日,3次/日。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鮮、濃茶、麻辣火鍋等。
2.2其他 (1)冬季注意避免面部寒冷刺激,每晚用毛巾熱敷臉3-4次。(2)自行用患側手掌按摩患側面部3-4次,每次5分鐘左右。(3)服藥期間,根據自身恢復情況,面部多做抬眉、皺眉、閉眼、聳鼻、示齒、努嘴、鼓腮動作,以配合治療。
3 適應體質
按《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對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血瘀質者使用上方。平和質者,黃芪10g,以防補益過度,致氣過旺而生火;陽虛質者,加桂枝10g以振奮陽氣,溫通經脈。兼夾痰溼,溼熱,氣鬱者,臨症化裁。
4 療效觀察
療效判別標準:痊癒:患部完全恢復正常;顯效:患部基本正常,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皺眉時額紋較健側淺;有效:患部明顯恢復,患眼尚閉合不嚴,口角輕度歪斜;無效:治療後無好轉或略有改善。
結果:本組36例經上法治療後,治癒34例,顯效1例,無效1例,療程最短7天,最長30天,平均15天,治癒率達97.2%。
5 病例介紹
張某,男,58歲,2010年8月6日初診。口眼歪斜7天。患者7天前起床後突然感覺左面部不適,左眼不能閉合,流淚。口眼向右側歪斜,喝水時順口角外流。鼓腮困難,經當地西醫輸液治療,病情未見好轉。查體:左側額紋消失,不能皺眉,左眼閉合不全,畏光流淚。口角及人中溝向右側歪斜,左側鼻脣溝消失,伴耳後疼痛。體溫正常。舌質淡紅苔白稍厚,脈弦無力。證屬氣血虛弱,絡脈空虛,外受風邪侵襲,風邪痺阻經脈所致。治宜益氣活血,通絡祛風。方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方劑如下:黃芪30g,當歸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紅花6g,地龍10g,全蠍10g,蜈蚣2條,殭蠶10g,蟬衣10,防風10g,法夏10g,6劑水煎服,1劑/日,3次/日,忌辛辣刺激食物。8月13日二診:額紋出現,耳後疼痛消失。閉眼,咀嚼較前好轉,但眼瞼閉合仍不自如,流淚減輕,仍怕強光。笑時口角仍向右側歪斜,舌質淡紅,舌苔薄白。原方去法夏,繼服6劑,8月20日三診:額紋稍淺,左眼睜閉可,強光下活動過久,仍感眼睛不舒服,面部表情基本協調,笑時口角基本接近正常。守方再予6劑。8月26日複診,患者眼睛睜閉如常,面部表情協調,病情痊癒。
6 體會
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方中重用黃芪以大補元氣,取氣旺血行之義,為主藥,當歸尾補血活血為輔藥,兼能祛瘀。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四味,協同當歸尾活血祛瘀,同為佐藥。地龍通經活絡,其性善走,配合諸藥以行藥勢,以為使藥,諸藥合用,使氣旺血行,祛瘀通絡,諸症可愈。該方以補為通,以通用補,通補兼備,筆者臨症又另加祛風通絡之全蟲、蜈蚣、防風等,正切周圍性面癱脈絡空虛,風邪入中之病因,益氣活血,通絡祛風兼備,扶正與驅邪並進,故臨床運用取得良效。臨床需考慮體質及辯證,不可一概用之。陰虛體質慎用,以免傷陰,陰虛陽亢者勿用,免助陽亢。兼夾痰溼,溼熱,氣鬱者,可靈活加減化裁。
補陽還五湯治療周圍性面癱36例體會
關於山楂的食譜
周圍性面癱又叫面神經麻痺(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痺、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陰陽臉、歪歪嘴、吊線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表現為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筆者在臨床上常遇懼怕針刺疼痛者,多以補陽還五湯治療,療效較佳,現小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58歲,以20—40歲居多。病程最長6月,病程最短1天。其中34例為初發面癱,2例為復發面癱;右側面癱為20例,左側面癱為16例。
2.1中藥治療 中藥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g,當歸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紅花6g,地龍10g,全蠍10g,蜈蚣2條,殭蠶10g,蟬衣10g,防風10g,1劑/日,3次/日。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鮮、濃茶、麻辣火鍋等。
2.2其他 (1)冬季注意避免面部寒冷刺激,每晚用毛巾熱敷臉3-4次。(2)自行用患側手掌按摩患側面部3-4次,每次5分鐘左右。(3)服藥期間,根據自身恢復情況,面部多做抬眉、皺眉、閉眼、聳鼻、示齒、努嘴、鼓腮動作,以配合治療。
按《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對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血瘀質者使用上方。平和質者,黃芪10g,以防補益過度,致氣過旺而生火;陽虛質者,加桂枝10g以振奮陽氣,溫通經脈。兼夾痰溼,溼熱,氣鬱者,臨症化裁。
4 療效觀察
療效判別標準:痊癒:患部完全恢復正常;顯效:患部基本正常,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皺眉時額紋較健側淺;有效:患部明顯恢復,患眼尚閉合不嚴,口角輕度歪斜;無效:治療後無好轉或略有改善。
結果:本組36例經上法治療後,治癒34例,顯效1例,無效1例,療程最短7天,最長30天,平均15天,治癒率達97.2%。
5 病例介紹
張某,男,58歲,2010年8月6日初診。口眼歪斜7天。患者7天前起床後突然感覺左面部不適,左眼不能閉合,流淚。口眼向右側歪斜,喝水時順口角外流。鼓腮困難,經當地西醫輸液治療,病情未見好轉。查體:左側額紋消失,不能皺眉,左眼閉合不全,畏光流淚。口角及人中溝向右側歪斜,左側鼻脣溝消失,伴耳後疼痛。體溫正常。舌質淡紅苔白稍厚,脈弦無力。證屬氣血虛弱,絡脈空虛,外受風邪侵襲,風邪痺阻經脈所致。治宜益氣活血,通絡祛風。方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方劑如下:黃芪30g,當歸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紅花6g,地龍10g,全蠍10g,蜈蚣2條,殭蠶10g,蟬衣10,防風10g,法夏10g,6劑水煎服,1劑/日,3次/日,忌辛辣刺激食物。8月13日二診:額紋出現,耳後疼痛消失。閉眼,咀嚼較前好轉,但眼瞼閉合仍不自如,流淚減輕,仍怕強光。笑時口角仍向右側歪斜,舌質淡紅,舌苔薄白。原方去法夏,繼服6劑,8月20日三診:額紋稍淺,左眼睜閉可,強光下活動過久,仍感眼睛不舒服,面部表情基本協調,笑時口角基本接近正常。守方再予6劑。8月26日複診,患者眼睛睜閉如常,面部表情協調,病情痊癒。
6 體會
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方中重用黃芪以大補元氣,取氣旺血行之義,為主藥,當歸尾補血活血為輔藥,兼能祛瘀。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四味,協同當歸尾活血祛瘀,同為佐藥。地龍通經活絡,其性善走,配合諸藥以行藥勢,以為使藥,諸藥合用,使氣旺血行,祛瘀通絡,諸症可愈。該方以補為通,以通用補,通補兼備,筆者臨症又另加祛風通絡之全蟲、蜈蚣、防風等,正切周圍性面癱脈絡空虛,風邪入中之病因,益氣活血,通絡祛風兼備,扶正與驅邪並進,故臨床運用取得良效。臨床需考慮體質及辯證,不可一概用之。陰虛體質慎用,以免傷陰,陰虛陽亢者勿用,免助陽亢。兼夾痰溼,溼熱,氣鬱者,可靈活加減化裁。
關於山楂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