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論語誦讀心得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9日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論的語錄,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裡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並不是經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少;所以,重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認真領會它的深刻內涵,並且努力去做,還是很有意義的。

  篇二

  論語》是記載孔子和一些弟子言行的語錄,孔子死後由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輯錄而成的。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 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主要活動便是聚徒講學和整理古籍,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治理想是“仁政”。

  《論語》這本書雖然篇幅不大,但是內容卻十分廣泛,有孔子關於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等各個方面的言論, 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也是瞭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宋代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它在歷史上的崇高地位《論語》不僅影響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很早就傳到了海外,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世人稱為東方的“聖經”。

  這本書既可以讓我們學習該怎麼做人,遇到事情該怎麼解決最妥當,對人怎麼樣才能讓別人不討厭你,還能從孔子的話裡體會到孔子對他的學生的良苦用心,學生們對學習的渴望!

  篇三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您能告訴我一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麼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幹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幹。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經與財務經理說過,不能因為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採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啊!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儘量寬容。現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儘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曾經我在內心暗暗發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著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著一份情節,,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現在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於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麼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展著自己的事業,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快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
 

小學生讀論語的心得
小學生論語誦讀心得
相關知識
小學生論語誦讀心得作文
小學生論語誦讀心得
小學生論語閱讀心得大全
國學經典論語誦讀心得
國學經典論語誦讀心得體會
小學生親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
小學生課外閱讀心得_小學生課外閱讀筆記
小學生課外閱讀心得_小學生課外閱讀筆記
小學生家長育兒心得範文
小學生昆蟲記讀後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