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論語誦讀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論語》了歷史兩千多年,在世界範圍內都產生重大的,被稱為東方的《聖經》。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著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的知識要時常去複習,不也很快樂嗎?”單單這句話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教會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從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我從來都不懂得複習,總以為自己後會把這些知識記住。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到了即將大考的前幾天,媽媽一檢查,才發現自己記住的東西並不多,在離大考的前幾天裡,總是在很辛苦地記知識點。即使是這樣,還是不能把知識點都記全。在考試上吃虧的總是自己。可是當我讀完《論語》之後,我開開始對老師當天教的知識進行復習,知識果然記得牢了,成績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論語》教會了我一個學習方法,使我學習更輕鬆了,學得更高興了!

  篇二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這句話出自《論語》,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古典名著時,都不禁會讚歎起瑰麗的中國文化,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些燦爛的瑰寶已經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這句話教導我們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鑑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虛心求教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遇見不懂的要及時請教別人,努力與別人看齊。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這種精神,那麼你,你還是原來的你,不會有任何前進的步伐,生活也就不會有動力,而動力決定著你的成敗!

  因此,我們應該有著“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篇三

  孔夫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並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而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於不斷變化過程中,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闢的論述,也自然而然的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和,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麼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是驚人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

  為了學習,可以三有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容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於生命意義有深邃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的專業知識,又具備著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的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為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固然沒有儲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慧的談話卻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慧中找到自己的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聖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事師表的學習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小學生論語誦讀心得作文
小學生論語讀後感
相關知識
小學生論語誦讀心得作文
小學生論語誦讀心得
小學生論語閱讀心得大全
國學經典論語誦讀心得
國學經典論語誦讀心得體會
小學生親子閱讀心得體會3篇
小學生課外閱讀心得_小學生課外閱讀筆記
小學生課外閱讀心得_小學生課外閱讀筆記
小學生論語心得作文
小學生論語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