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1日

  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因此,立冬養生有一定的原則小常識。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立冬養生保健小常識,希望對你有用!

  立冬養生起居常識

  1、早睡晚起

  冬天是早睡晚起。越是老年朋友越要保證七到八小時睡眠。

  2、10:00-15:00最合適

  冬天活動一定要在陽光充分的時候,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之間最合適。冬天紫外線有,紅外線更多。紫外線有防毒、補鈣作用,紅外線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尤其我們的背,後背暖了,全身舒服。

  運動要選擇適合的方式,就是走路,不要著急,慢慢走。只要你邁開了腿,它就對你有益處。

  3、18-23℃

  室內環境要保持一定的適宜溫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18~23度之間比較合適。冬天千萬不能太熱了,本來就乾燥,越熱溼氣越蒸發,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相差很大,也容易感冒。

  立冬養生飲食常識

  1、立冬多吃白

  中醫認為,從五行五色養生的角度來看,立冬後應當多攝入“白色”食物來養生,功效顯著。

  白菜

  民諺有云:“白菜幫子最有營養”、“冬日白菜美如筍”、“百菜不如白菜”、“白菜豆腐保平安”……。冬天天氣乾燥,多吃白菜,可滋陰潤燥、護膚養顏。

  另外,白菜的大幫子含有葉綠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遠遠高於白菜內葉和菜心,食用時切勿丟棄。

  白蘿蔔

  潤肺止咳吃白蘿蔔!道醫認為肺乃“嬌髒”,是外邪首先侵襲的臟腑,立冬以後需要特別呵護,白蘿蔔有一定的潤肺止咳功效。

  白蘿蔔生吃促消化,熟吃補氣。此外,生吃白蘿蔔時,其辛辣的成分可促進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還有消炎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白蘿蔔屬於寒涼性蔬菜,體質偏寒的,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2、少食鹹,適當吃點苦味的食物

  鹹味入腎,苦味入心。如果鹹味吃多了,會促進腎水升騰而以水生木,腎水反而不能閉藏,有損健康。而苦能降火,適當的苦味可以幫助相火下潛,更好的促進冬天腎水的閉藏。所以,立冬後天氣寒冷,耗費的陽氣增多,要適當的吃點苦味補充身體所需。

  3、補養食用肉類和乾果

  冬補可以適當的多吃肉類,比如牛羊雞肉、鯽魚鯉魚等,也可以吃一些乾果,比如栗子、核桃、花生等,這些食物都可以幫助我們補氣填精、壯養元氣,有助於冬日收藏。

  此外,立冬吃餃子,羊肉大蔥餡無疑是上選。這是因為羊肉性溫而不燥,具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可謂一舉兩得。

  4、立冬之飲食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立冬後天氣逐漸轉寒,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而陽氣根源於腎,故寒邪最易中傷腎陽。因此立冬後宜多食養腎食物,以提高人體禦寒能力。腎陰虛者,可多食海蔘、枸杞子、銀耳等食物;腎陽虛者,宜多食羊肉、韭菜、肉桂等。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羊肉、烏雞、鯽魚,可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栗子、花生、豆腐、木耳等。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出血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靈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冬季雖然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補冬,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此外,冬季養生可以多吃堅果,堅果是指油脂多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時,要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膩或過鹹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如果要食療,可食用黑芝麻粥、蟲草老鴨湯等,可以補益肝腎、滋陰助陽。

  需要提醒的是,食補和精神、起居調養要結合起來使用。立冬時節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靜、情緒安寧外,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熱水泡腳,促進機體陰陽氣的調和。

  立冬養生補腎的方法

  立冬節氣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這個節氣最主要是保腎護精。中醫認為腎含真陰和真陽,五臟之陰非腎陰不能滋,五臟之陽非腎陽不能養。

  立冬後是冬季的開始,冬天天氣寒冷,寒與腎相應,最易傷害腎的陽氣。這對身體造成了兩個傷害,一是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疾病;另外,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不足,則咽乾口燥,頭暈耳鳴疾病也隨之而生。所以說立冬對腎的保養十分重要。

  1、減鹹增苦

  立冬後,可有意識地多吃一些補腎的食品,如山藥、黑木耳、栗子、枸杞、黑芝麻、核桃仁等,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

  在飲食養生方面,要謹記“減鹹增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橘子等。

  2、灸助冬日

  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溫補脾腎。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於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

  在這裡,“灸”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這說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優於針法的。

  3、衣著合適

  冬季養生要避寒就溫,要早睡晚起。注意衣著合適,太厚太薄都不好,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立冬過後,天氣逐漸轉冷,很多人也習慣懶在家中,不願意到戶外運動。事實上,這樣對健康有害無利,在立冬時節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

  4、多晒太陽

  從平時來說,最好操作的補腎方法,便是多晒太陽。多晒太陽可以使體內的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質的吸收,這對老年人骨質疏鬆、周身疼痛都是有好處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人體表皮毛細血管的擴張,起到防治感冒、調理臟腑氣血、驅除脾胃寒氣、補陽氣的作用。

  冬季養生要注重於“藏”,就是在精神上儘量保持平靜、安靜。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抑鬱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洩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

  5、泡腳活絡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重要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養腎要先護腳,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扇;不要赤腳在潮溼的地方長期行走。

  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臟腑功能紊亂、消化不良、便祕、脫髮落髮、耳鳴耳聾、頭昏眼花、牙齒鬆動、失眠、關節麻木等症。因此民間有“睡前一盆湯,賽過人蔘湯”的說法。

  6、按摩養腎

  按摩是冬季養腎簡單易行的良方,一是兩手搓熱後緊按腰部,用力搓擦腰眼30次。二是兩手搓熱,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這兩種方法,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的作用。

  對於保養腎臟,還有一個既有效又簡便的方法——揉按“太溪穴”。揉按“太溪穴”的最佳時間是在每晚9時,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痠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猜你喜歡:

1.冬季養生歌謠大全

2.冬季養生問候語

3.立冬養生應該吃什麼

4.立冬養生要注意什麼事項

5.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立冬養生

6.立冬怎麼正確養生

立冬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立冬時節為什麼要吃餃子的原因
相關知識
立冬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立冬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冬天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中老年人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秋季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春節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老年人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春季中醫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