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有什麼習慣
處暑之後的天氣經常會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這時要特別注意調理好自己的起居飲食等習慣。處暑養生養成哪些好習慣?下面由小編為你介紹一下。
處暑時節不要過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小孩。不少家長愛子心切,看到季節變化,生怕孩子生病,於是急忙給孩子增加衣物,但這種做法不科學。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這些抵抗力還沒發揮之前,就通過人為的方法制止,反而對身體不好。也就是說,在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溫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後吹風,也很容易傷風感冒。因此,家長不必急急忙忙為孩子新增衣物,這時可接受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
中醫認為“肺乃氣之海,氣乃人之根,人乃氣之聚”,肺與秋氣相應。秋季降雨少,空氣乾燥,燥邪最易傷津犯肺,使人出現咽乾、鼻衄、咳嗽、膚澀等“燥病”。因此,秋天養生應以養肺為先,防病要特別注意防止呼吸疾病感染。
處暑養生需練習吐納:
晨起可在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然後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津液滿後,分3次嚥下,並用意念送至丹田臍下三寸處,再緩緩將氣從口中吐出。最後用兩手握拳輕輕叩擊背部,左右各3次。此法對肺和呼吸系統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可於每日早、晚各練一次。
處暑養生需調理飲食:
以生津潤肺,養陰清燥、通暢大便為主。可選用百合、芝麻、蘿蔔、蓮藕、蜂蜜、銀耳、梨、鴨等食物,忌進食辛辣、煎炸之物,生冷食物也不宜多食。有高血壓與冠心病的老年人應防便祕,小兒要防秋瀉。以麥冬30克水煎代茶飲用,有滋陰潤肺之功。
處暑養生需穿衣宜薄:
"春焐秋凍"我國古代的一種保健方法,民間稱“薄衣法”。其做法是在夏末秋初之時,慢加衣服以逐漸適應外界的環境,達到鍛鍊抗寒能力的目的。
處暑養生需調攝精神:
樹立豁達的人生觀。秋風瑟瑟,黃葉凋落,常會使人感到淒涼,低落的情緒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此時,人必須及時調整心態,振奮精神,培養樂觀的情緒。
處暑養生需早睡早起:
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這樣,以利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成人應保證8小時睡眠。
處暑養生可堅持冷水浴習慣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鍊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型別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做一些既可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另外,如果是有冷水浴習慣的市民,這時候還是可以堅持的。因為冷水浴本來就是一項對人體機能的鍛鍊,被稱為“血管體操”。據悉,它不但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加強神經的興奮功能,使得洗浴後精神爽快,頭腦清晰,還有助於消化功能的增強,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祕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冷水浴鍛鍊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如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一直堅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時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區域性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學習古人養生十大祕訣以及技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