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審美誤區及策略
美是能夠使人們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它包括 客觀存在和主觀存在。這個問題提得準確,應該深入揭示美的內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教育審美的含義
審美是 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 形式,指 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狀態。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識、理解、感知和評判世界上的存在。審美也就是有“審”有“美”,在這個片語中,“審”作為一個動詞,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審“,有主體介入;同時,也一定有可供人審的”美“,即審美客體或物件。審美現象是人與世界的審美關係為基礎的,是審美關係關係中的現象。美是屬於人的美,審美現象是屬於人的現象。
認為美是能夠使人們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不準確,不應該是”使人們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只應該是其中的一部分事物。所以,美是事物促進和諧發展的客觀屬性與功能激發出來的主觀感受,是這種客觀實際與主觀感受的具體統一。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審美誤區
第一,將審美教育看做單純的教學手段,忽視了審美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在我國現階段的中小學美術教育中,普遍將審美教育看做一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存在於素質教育改革下的教學手段。許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單純的將美術作品歸類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存在,而不是將美作為美術作品的內涵。這樣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時往往無法抓住其中的中心,是的審美教育淪為美術教育的手段,而無法實現其對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應當起到的作用。可以說,這樣的審美誤區時片面看待審美教育的結果。
第二,割裂了美術教育中審美教育與其他教育的關係,缺少與德育、智育的有機聯絡。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實施審美教育必然會涉及到其他教育方式,特別是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與智育是與美育密切聯絡的。
但在我國現階段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無法正確認識到三者之間的密切聯絡,往往盲目的割裂三者之間的聯絡,使得美育的作用無法在實際教學中得以發揮,也無法真正的做到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學生不具備正確的道德觀念時,也就無所謂審美水平。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認識到德育才是所有教育的基礎,美育和智育時對其的昇華。因此,教師一旦在美術教學中割裂美育與德育、智育的關係,容易造成審美教育的扭曲,是美術教學成為一種單純的審美教學,起步到其他的作用。
第三,在中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將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與其它學科的審美教育等同起來,缺少學科的獨特性。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學具有美術學科獨特的特徵。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大多無法正確理解美術教學的審美教育,將在語文、音樂等學科中對審美的理解強加到美術之上,使得美術中存在的審美範疇成為形式。這樣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師對美術學科的審美教學理解不夠透徹,無法深入的教授給學生,學生也就不能做到真正領會美術學科之中存在的審美意味。
中小學美術教育審美誤區的策略
第一,正視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作用,採取多種手段使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力量。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確實是一種提升學生美術水平的教學手段,但不能單純的將其視作教學手段,而是需要將美育作為美術教學中的一項任務,一個教學中的重點。
教師應該認識到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教授給學生有關美術的知識技能,還需要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開拓學生的創作視野。這樣看來,教師應當對教材進行深入研讀,從中挖掘出美術作品中存在的美,並按照美的發展規律向學生教授。例如在進行有關剪紙藝術的學習時,教師不僅要交給學生剪紙的技巧,還應該引導學生髮現剪紙過程的趣味性以及剪成之後作品的美感,讓學生感受到剪紙藝術蘊含的魅力。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美術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際作用。
第二,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適當加入德育、智育,使美育能夠與其他教育相協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適當加入德育與智育的教學。德育是所有教學的基礎,學生只有在真正學會做人,樹立好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之後再進行智育與美育的教學。美術教學中進行智育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教學中相關的知識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到美術作品中存在的美感。尤其是中小學生在智力發育和人格建立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德育、智育與美育相結合,這樣才能利用好三者,相輔相成的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第三,對美術教育中的審美教育進行深入的研究,使其具備美術教育的特色,與美學中的一般審美範疇進行區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明確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與美學中審美範疇的不同,進行審美教育時注意美術的特點,與其他學科進行區分。美術之中的審美是構圖、色彩搭配、形狀等帶來的美感,語文中存在的美是文字、語言的美,音樂中的美是節奏、音律等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應予以區分。教師可以針對每節課所涉及的不同的作品進行分析,這樣才能保證美術審美教學與美術作品的密切相關,使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美術作品。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審美誤區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