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練習的理論
練太極拳的好處有很多,不僅可以鍛鍊身體,而且可以修身養性。孫式太極拳是眾多太極拳流派中,練習的人比較多的一派。練孫式太極拳需要理解孫式太極拳的五大理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三合一拳架”
什麼是孫式太極拳的“三合一”,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三合一”是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一,也就是說跳架子就是推手,就是散手,在跳架子時也就同時練了推手和散手。
我在練習中發現拳架的每一式都是推手或散手的精華用法。因此,我認為,練拳架時勤加體會,天長日久,必有感受,在推手和散手時自然就會運用出來。
孫式太極拳的所有的動作和拳架,都是需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的。
準確地說,就是每一個動作都是武術技擊的精華全息元,也就是每一個動作包含了無限的可能性用法。
所以說,初學者應該學一些具體用法,但必須明白,絕對不能僅僅限於這幾個用法,隨著水平的不斷提高,應該突破具體用法而達到對全息元的理解,這樣,才能理解為什麼“無限勝有限,無招勝有招”、“無勝於有”。
2、“孫式太極拳修煉的三原則”
要練好孫式太極拳,必須把握“三原則”,一是高度協調,在孫式太極拳訓練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動作,都要全身高度協調,而且身體和心靈也要高度協調。
在孫式太極拳的修煉過程中,最主要的運動方法就是要鍛鍊自己身體的協調性。
一旦調性達到高水平,那就會出現德國當代著名學者哈肯的《協同論》中所說的“協調產生新的力量”,在孫式太極拳的修煉中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整勁力量。
二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一種感覺,從一開始,練習者就應該把握這一點,所有的動作都必須體現和合凝聚。
和即和諧,合即合作,凝聚是力量、感覺、精氣神,都要有一種凝聚在一起的感受,絕對不能分散,特別是感覺不能分散。
三是向內收斂,收斂和分散是對立的,所有的動作都產生一種感覺,向內收斂,而不是向外發散。
協調、凝聚、收斂,我認為這就是修煉中國各種功夫,特別是孫式太極拳功夫的根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練成功夫。
3、“打空”解
古拳譜中說“輕比重來重比輕”,又說“打重不如打輕,打輕不如打空”,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高明的打法是打宅。
所謂“空”有兩層意思,一是“引進落空”,使對方進入“空”的狀態,即對方所有的力量全部落空,任你千般力,瞬間全落空;二是把對方打空,比如對方一隻手過來,我抓住其手,翻轉其手,並託其肘,下壓,一個“白鶴亮翅”,對方立刻被打翻在空中。
廣義地講,孫式太極拳的75個招式中的任何一個招式都可以瞬間把對方打在空中,把對方凌空發放出去。能同時做到這兩點,就達到了“空”的境界。
4、“中正”解
“中正”為陰陽平衡之意,在孫式太極拳的練習中,表現為在任何情況下,身體都不能失去平衡,重心不能歪斜,身形不能破體,力量不能出身形之界限。
虛領頂勁,肩身正直,不能歪斜;頭項正直,不能歪斜;整體正直,不能歪斜。特別要注意的是,手隨身轉,手到身到,手能超越身形之中線。
在推手與散手中,唯有中正,才能保證自己處於順勢,而背勢往往因為違背中正原則。
5、論 “無為”
“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順“其 自然,捨己從人”。
在清朝時,許多高手都已經認識到 “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拳無拳,意無意,九意之中見真意”,古人的見解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其實踐中的深刻體會,只有當練到一定的水平之後才能體會到。
我認為,練到十幾年後,就會感覺到,已經有一種隨心所欲的境界,無所謂練也無所謂打,練就是打,打就是練,正所謂“無為方能無不為”。
孫式太極拳的形成
孫氏太極拳是先父祿堂公於民國初創造的,以先父的名著《太極拳學》的出版為標誌。
孫氏太極拳是先父以他自己登峰造極的武功為基礎,通過遵從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兩經之義,依先後易之數,融合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術之真髓發明了孫氏太極拳。
先父幼習形意拳,先從李奎垣復從郭雲深前後十一年。二十多歲時先父的形意拳已功臻化境。
他體驗到拳術之道無它,惟神氣合一化至虛無而已功臻化境者可感而遂通,與人交手時無形無意,無人而不自得、無往而不得其道。
因此在先父祿堂公跟郭雲深修習形意拳的後期,他己經開始試圖運用《易經》來研究拳與道合之理。為此,先父赴京城訪程庭華先生請益。
先父曾回憶說:“餘自年即研究拳術,每欲闡易之奧蘊一一形之於拳術。如是者有年。嗣來京獲見程先生庭華,始知有八卦拳,因從而受業焉。……”***見《八卦拳學》自序***由於先父那時己功臻化境,故修習八卦拳雖僅數月,便己得其精微,體驗出八卦拳與形意拳之間即一理相通又互補相承的關係。
年餘後,程庭華先生評價先父之藝“黃河南北已無敵手”。***見《世界日報》1934年2月2日***但限於當時習武者的理論水平,先父認為在拳於道合的理論研究上仍未盡人意。
於是,先父決定徒步雲遊南北諸省。一方面,先父聞有藝者必訪至,與各地高手廣泛交流切磋、相互印證,而先父末學負之***見《拳意述真》陳微明序***。
另一方面,先父留心尋訪在丹經、易經方面造詣有成者,以期在理論上能有所收穫。期間,先父相繼從雲遊隱士、武當隱道及蜀中高僧修習丹、易二經,獲益匪淺。
為先父在拳理方面進一步深入研究、最終完成拳與道合的武學體系打下了理論基礎。並獲得了深刻的實踐經驗。
練習孫式太極拳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