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我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發展還不完善,各地教育水平不一,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學習,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 心理健康的含義
心理健康是相對於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衛生,其含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狀態,即沒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說能以正常穩定的心理狀態和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面對現實的、發展變化著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自身內在的心理環境,具有良好的調控能力、適應能力,保持切實有效的功能狀態。二是指維護心理的健康狀態,亦即有目的、有意識、積極自覺地按照個體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遵循相應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訓練,以求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質,維護和促進心理活動的這種良好的功能狀態。上述兩個方面即構成了心理健康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
二 心理健康的標準
1、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能瞭解自我,悅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不僅能現實的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而且還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能力、特長和性格中的優缺點,能做到客觀、恰當的自我評價,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視現實,生活、學習目標符合實際,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尋苦惱。對自己的不足或某些無法補救的缺陷,能正確對待,安然接受。
2、 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應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出來,取得成就,獲得滿足感。能夠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自覺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而不以此為負擔。在遇到困難時,能努力去克服,爭取新的成就。
3、 善於與同學、老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尊重友誼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表現出樂群性,有人際關係交往的慾望。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穩定的人際關係,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團結互助,對人善良、誠懇、寬容、公正、謙虛有愛心。能尊重他人的權益和意見,正確對待他人的短處和缺點,善於與各種型別的人相處。
4、 情緒穩定、樂觀,能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主導心境始終處於輕鬆、活潑、快樂的狀態。雖然因學習、生活中的挫折、失敗或不幸,也會有悲、憂、愁、怒、煩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不會長期處於消極、悲觀不可自拔的體驗中,更不會因此而輕生。善於適度的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能隨時排解各種煩惱,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而不卑,自尊自重。決不因一時衝動而違反道德行為規範,能在社會規範允許的範圍內,滿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
5、 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處於協調統一之中,有正確的人生觀,能以此為中心,把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樂於生活、學習,興趣廣泛,性格開朗,胸懷坦蕩,辦事機智果斷,表裡如一,行為上表現出一貫性與統一性。
6、 面對挫折和失敗具有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禦機制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時,能夠表現出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響或改變自己的目標和正常的學習生活。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自覺運用自我防禦機制,隨時可排洩影響學習和健康的情緒困擾,消除各種焦慮、緊張、恐懼、煩惱等情緒現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狀態。
7、 熱愛生活、熱愛集體,有現實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感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熱愛自己的學習生活,積極投入有樂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對社會和對國家有意義、有價值。能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事有意義的事業,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勇於承擔社會義務,善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服務。
8、 心理特點、行為方式符合年齡特徵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其認知活動、情緒反應、性格特徵等心理特點以及行為表現應與其年齡階段相符合,與其充當的社會角色相適應,保持一定年齡階段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9、 能與現實的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能夠根據客觀的需要,主動調整自己的言行,在暫時無法改變客觀環境的情況下,能主動改變自己,以適應社會環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態,並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10、 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過強的逆反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保持相對穩定而常態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變故和學習環境、學習任務的改變而產生過度的焦慮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負擔。能坦然處事,保持安寧的心理狀態。善於合理的提出和表達自己的意願及要求,不盲目衝動,不表現與成人的反抗對立的情緒。能有效的控制和改變消極的逆反心理與行為,使之健康地成長
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中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中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
其次,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係十分密切,是新形勢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補充。我們認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個層次,即政治觀點教育,倫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在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屬於心理方面的問題,而並非道德品質或政治觀點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二者相互滲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思想覺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又會促進中學生心理素質進一步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中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一項測驗表明:“一部分學生學業成績低下***文化科學素質欠佳***是由於心理素質造成的。”學生心理素質好,學習質量就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中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中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
其次,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係十分密切,是新形勢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補充。我們認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個層次,即政治觀點教育,倫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在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屬於心理方面的問題,而並非道德品質或政治觀點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二者相互滲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思想覺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又會促進中學生心理素質進一步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中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一項測驗表明:“一部分學生學業成績低下***文化科學素質欠佳***是由於心理素質造成的。”學生心理素質好,學習質量就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
四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原則
1.目標性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在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優良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的生存、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潛能。圍繞這些目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人格培養、情緒情感訓練、意志力的培養、自我覺察與認識、生存訓練、潛能開發等。除此,還應包括與之相關的心理測驗、諮詢輔導、課程安排、活動訓練等各項工作。
2.現實性原則。由於目前大多數學校都缺乏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因此,各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 、教師實際的教育能力、學生髮展的實際水平和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3.發展性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確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面向全體、注重發展”,選擇具有普遍意義和有代表性的主題內容,從而有效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預 防、促進”的功能。例如,中學應當把青春期教育作為核心內容來抓。
4.差異性原則。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僅有個體差異,還有年級差異。因此,確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時應當遵循差異性原則,以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這是保證學校獲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進行同伴關係的心理健康教育時,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所講的知識內容、所舉的教育例項都應有所不同,所設計的教育活動、訓練內容及方式也應有所調整。同樣,對不同特點的學生應該進行分類指導。如對離異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往往需要進行特殊的心理 健康的教育與活動。
5.活動性原則。根據實踐性與應用性的要求,在確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在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活動中,發揮活動的優勢,注重活動過程的教育作用。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中,應創造性地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角色扮演、繪畫、想像、辯論、演 講、表演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參與中、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成長與發展。
***二***內容
1.學生心理健康維護。這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包括:①智慧訓練,即幫 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而設計的不同訓練活動等;②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宣洩自己的消極情感,體察與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 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我表達訓練、放鬆訓練等;④人際關係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 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係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衝突解決、合作 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尊重、支援等交往原則;⑤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於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應具備的 健康人格品質,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⑥自我心理修養指導,即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科學的認 識自己,並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做到能較好地悅納自己,如悅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培養自信、建立良 好的自我形象等;⑦性心理教育,即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 性別認同,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與異性交往的知識及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調適等。
2.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而開展的心理諮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範疇。具體包括:①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②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 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③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 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徵,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 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經性強迫症、癔病等;⑤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於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 各種性變態行為,這一問題在中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3.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小學時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潛能的開發與創造力的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判斷、推理、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還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 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三***方法
講授 講授包括講述和講解,這種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也適用於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或專題報告是由團體諮詢演變而來,通常由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或教師面對全班或全校的全體學生進行指導。為了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提高他們的自我調適能力,要讓學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同時為使指導具有針對性,在指導中也常引用一些典型案例,並對個案做出分析,通常採用的就是講述與講解的方法;另外在個別輔導中,幫助學生分析心理問題的成因及澄清不合理的認識,同樣需要講解,所以,講授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活動為基礎展開,講授法的運用必須恰當,不能以教師的講授取代學生的感受與體驗。
討論 這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常用的方法。傳統的注入式的授課方式很難保證教育效果,而讓學生積極參與的討論則有利於學生的感受與體驗。討論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論題要集中,應是學生關心的並且是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或某種傾向;氣氛要熱烈,要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抒發自己的感受;組織要有序,教師要作積極的正面引導以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保證學生通過討論能有所得。
角色活動 創設某種模擬情境,學生扮演一定角色去體驗感受,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一種活動方式。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處理親子關係,可以創設一個模擬家庭,並設定一些家庭生活的矛盾與衝突,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在矛盾與衝突中去感受與體驗,從而獲得正確認識。學生參與角色活動的積極性一般都比較高,活動氣氛也很熱烈,但要防止形式熱鬧而無效果的現象,因此活動後的總結提高很有必要。總結提高的具體方式可以多樣,或由教師通過歸納而作進一步指導,或組織學生討論敘述自己的感受。
談話 這是心理諮詢的基本方法。心理諮詢是面向個別學生的心理輔導,它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學生向教師傾訴自己內心的困惑,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的成因,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通過會談幫助學生澄清問題、解除障礙,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學習、生活。談話是雙向進行的活動,談話能否取得效果,取決於教師是否能以平等、尊重、熱情、誠懇的態度對待學生。因此運用談話方式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要取信於學生並善於引導,學生才能坦誠吐露;二是要運用教育機智,言必中的,才能使學生口服心服而改善心態。
檔案 心理諮詢要有記錄,要建立檔案。檔案中除記錄學生的基本情況外,要詳細記錄學生主訴***學生所吐露的心理困惑***,並摘要記錄諮詢過程和教育效果。心理問題的解決相當艱鉅複雜,有時還有反覆,必要的資料對諮詢工作有效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建立檔案是心理諮詢的一個重要方法,它可以使諮詢有序地待續進行,並有利於從中發現典型,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指導。檔案材料除了學生基本情況外,其餘都在諮詢後整理。一般不向學生公開,但可用於研究。用於個案研究或公開研究結果時,學校、班級以及學生的真實姓名等應化去。
社會實踐 廣泛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鍛鍊中親身感受與體驗,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有效方法。比如組織參觀訪問與社會調查,讓學生在瞭解他人、瞭解社會的同時,認識自我、實現自我;組織社群服務活動,讓學生在人際交往與社會服務中鍛鍊與提高自己的生活與社會適應能力;組織夏令營一類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磨練自己,形成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等。社會實踐活動需要精心組織,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活動中要加強指導,也要注意安全。此外,為了鞏固活動效果,還要採取一定的方式,如座談討論等,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理性認識。
家長工作 絕大多數家長都很關心自己子女的心理健康,學校應加強與家長的及時聯絡與交流;同時又由於家長的個人素質、家庭教育方法及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其消極因素很容易引發子女的心理問題,做好家長工作更為重要。就教育效果而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自然比單方面的努力要強,所以,溝通學校與家庭的聯絡,做好家長工作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具體的實施主要是由班主任進行家庭訪問或召開家長會。在家訪或家長會上實現交流與溝通,能使學校與家庭雙方都能瞭解自己平時不太清楚的情況,同時也能瞭解對方的希望與要求,有利於形成教育合力,實施針對性的指導。如果說學校發現個別學生因心理問題有行為偏差激化傾向時,更應及時與家庭聯絡,共同疏導,防患於未然。進行家訪和召開家長會是學校的一項日常工作,應有計劃地安排。另外,為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學校還有義務舉辦"家長學校",介紹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幫助家長提高自我調適的能力和教育子女的能力。
篇2
一、 領導機構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其具體目標為:
***一***培養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樹立敬學、勤學精神,養成自覺自願學習的態度,促進學生學業的成功。
***三***、培養學生學會創造,鼓勵學生創新,發揮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特徵的發展。
***四***、培養成學生學會生活,增強學生人格協調能力,生活適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競爭能力,促進學生生存能力的發展。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成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內容方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學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輔導人員在瞭解中學生心理髮展的一般規律和年齡特徵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在中學階段所面素質臨的任務,素質和個別差異,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輔導,促使學生心理素質販妥善解決,心理潛能的充分發揮和個性品質的和諧發展,從而預防各類身心疾病,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內容。
1、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因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學會微笑面對學習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學時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時期,根據中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進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輔導,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感的主人,學會正確處理理智與衝動,個人和社會,挫折與磨礪的關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性格特點。
3、人際關係心理教育。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處在多維的、錯宗複雜的人際關係網之中,可以說協調、處理人際關係是中學生經常遇到,不可迴避的事情,因此,要培養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規範和技巧,養成寬巨集大度,自我剋制;尊重他人、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4、個性心理教育,把塑造個性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
5、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時期,隨著學生生理、心理的不斷成熟,一些特殊的生理現象和心理問題,特別是學生的性成熟問題,經常困撓著他們,因此,加強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識,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讓學生形成自我調節的控制能力,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的間的交往,做到自尊與互尊。
***二***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預防無效的情況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運用心理學的原理與方法,對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的學生給予直接指導,診斷和矯治,幫助他們克服困撓,恢復心理健康。
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以心理衛生為中心的教育內容。
這部分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處理學生的教育,問題行為的早期發現及矯正。不良習慣對學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導,不良個性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糾正等,這部分內容強調問題的早期發現,及時補救,避免問題的加重,逐步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和行為。
2、以心理治療為中心的教育內容。
主要是對中學生中常見心理疾病的諮詢和診斷、治療和護理等。從而讓學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長。
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1、建立心理諮詢室,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學校設立心理諮詢信箱,配備懂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學科知識,又具有豐富教育工作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諮詢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跟蹤學生心理變化,及時矯正學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開設心理保健課,加強心理健康指導,做到全員育心。
3、疏通學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發揮家教的作用,邀請學生家長到校聽課、座談,增加家庭教育意識,提高家長心理素質,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內外一體化網路,形成輔導學生,人人有責的良好局面。
4、開展豐富多彩的班團隊活動,寓教育於這些活動中,引導學生在這些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健康成長。
5、利用校園之聲廣播站、文學社,牆報,手抄報等多樣化工具,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6、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磨礪學生的意識,讓學生經風雨見世面,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總之,要注重並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減少學生的不適應行為,減少學生違法犯罪的隱患,為學生正常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篇3
一、指導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而當代社會對學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學校教育的一種新的發展,它的內容已日益滲透到人們的生活態度、生活觀點、以及實際的生活中,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關注學生的成長,就必須兼顧他們的身體、心理兩方面的健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確保學生健康發展。
二、教育目標
針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首先,加強對心理教育領導者、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素質培訓。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和心理訓練法的教師隊伍,建立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其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再次,充分發揮實驗中學的“領頭鷹”的作用,不斷推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縱深方向發展。
三、實施方案
1.確定領導小組,組建教師隊伍。
建議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緊迫的任務來抓,成立以校長親任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抓緊師資隊伍培訓,力求全員參與。
2.做好子課題研究申報工作。
為重視課題建設,可考慮建立十二五課題小組,定期進行課題研究,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研活動,推選優秀教師上觀摩課,認真開展諮詢活動課注意收集整理有關心理健康資料,認真撰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體會、個案分析、總結論文等並進行交流推廣。努力總結經驗,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的業務能力。
根據省十二五重點課題《區域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的課題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初步擬定以盧主任提供的《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課題,立足以人為本,讓學生健康活潑的成長,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陶冶學生的心理情操,鍛鍊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學生的心理疾病,並做好本課題的申報工作。
3.建構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監護體系
充分利用我校現有資源,構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室***心理教研室,心理諮詢室,快樂成長室***一箱***悄悄話信箱***一線***電話“心靈有約”熱線***一聲***校廣播站開設“心靈之聲”***一刊***校報上設專欄“陽光之旅”***一欄***校園網上設“成長線上”欄目***的心理監護體系。
4.大力向師生、家長宣傳有關的心理健康知識
考慮以心理諮詢室為中心,充分利用實驗中學學報***先允許我假設實驗中學學報成立,以下簡稱學報***的強勁宣傳,充分利用校園廣播臺、宣傳欄等宣傳媒體廣泛宣傳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增加廣大師生的心理知識。如可在新生開學第一、二週時間利用學報、校園廣播臺、宣傳欄等宣傳心理諮詢室***剛開始,為防止有些學生對“心理諮詢室”較為敏感,可考慮用“心海驛站”來代替它***的位置***新生不知道***,職能,主要諮詢時間及諮詢形式等;此後,將根據我校師生的實際情況宣傳相關的心理知識。
此外,考慮以心理諮詢室為中心,組織一定人員,在定期出版的學報上開設心理專欄《陽光之旅》專欄,並採用多種形式,面向廣大師生和家長征稿,如關於學生的學習經驗,情緒體驗等等。***可考慮對教師、學生給以部分獎勵***
校廣播在課間操和上學及放學時對學生和家長開放,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並動員全體教師加強對本班學生的心理輔導,在每班設心理委員,建立心理檔案和典型案例做好跟蹤記錄,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煩惱、困惑、焦慮等。
5.搞好家校聯絡,做好家庭教育指導。
家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奠基作用,家長的言行對學生的心理髮展有表率作用。學校將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家長會等結合教育網路,積極搞好學校配合,向家長宣傳“心育”知識,讓家長體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家庭心理輔導的指導,及時對子女進行心理輔導,請他們與學校配合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及校內外德育基地活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6.開展心理諮詢
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我校心理諮詢的形式主要有現場諮詢、電話諮詢、來信諮詢等,其中現場諮詢主要有團體諮詢和個體預約諮詢***上下午課間操***。諮詢室將結合我校的辦學實際,對在校生的學習、適應、發展等問題給予直接或間接的指導和幫助,並對有關輕微的心理障礙者進行診斷、矯治等。
7.開展心理講座
心理諮詢室將根據學生各個階段的具體情況,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題性的講座。
8.開展班級心理活動課
班級心理活動課不同於一般的班級主題活動,它以學生的成長、需求為出發點,並以此作為活動主題,如學習困擾,人際交往、青春期問題等,以班級為單位,主要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輔導。我校將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嘗試開展班級心理活動。
也可考慮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每學期每班開課兩次或是更多。
9.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除了記錄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外,還可以發現其潛能和預防某些心理疾病的發生。但鑑於我校的實際情況,目前可考慮只建立一部分較特殊的學生的心理檔案。
10.教師繼續教育
在教師例會或其他培訓時間將安排全體教師學習《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輯》,增加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增強教師在平時的授課、教育學生等過程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
教師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教師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具有多重性和複雜性的特點,教師角色的多重性決定了教師素質的多樣性。教師的職業是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得教師的心理壓力很大,有的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出現職業適應不良的心理狀態,有的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等。根據教師的職業特點和職業需求,心理諮詢室將根據我校教師的特點開展教師特別是骨幹教師和班主任的講座,向廣大教師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自身的心理保健知識及如何更好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輔導。
11.嘗試建立班主任保健小組
在每班挑選出5~6名同學成立心理保健小組***類似心理委員***,他們將協助心理諮詢人員落實工作,並通過“洩、議、導、行”等方式解決一部分學生存在的困惑。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懇請領導批評指正。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