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有哪些喜氣的慶祝活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除夕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而民間流傳著許多的風俗活動。那麼,除夕有什麼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除夕的一些慶祝活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除夕的慶祝活動

  1、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3、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4、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南方人除夕吃的食物

  吃魚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吃湯圓

  元宵在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除夕和春節的區別

  廣義的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古時候稱為“歲除”,又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春節俗稱“年節”,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傳統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抬頭”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由於春節與大年緊密連線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為一了。


猜你感興趣:

除夕年夜飯吃哪些菜最好
除夕有哪些喜氣的慶祝活動
相關知識
除夕有哪些喜氣的慶祝活動
除夕有哪些喜氣的慶祝活動
除夕夜有哪些喜氣的慶祝活動
除夕夜有哪些喜氣的慶祝活動
除夕有什麼喜氣的慶祝活動
除夕有什麼喜氣的慶祝活動
除夕有什麼重要的慶祝活動
關於除夕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關於除夕有哪些優秀的作文
關於除夕有哪些優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