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早睡早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9日

  處暑是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時至處暑,雖然白天天氣仍然炎熱,但早晚已有涼意,秋燥也逐漸明顯,此時養生也要適當調整。處暑時節要早睡早起,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吧。

  處暑的調養方式

  一、精神調養:

  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不利於人體健康,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安神定志的課外活動。

  二、起居調養

  處暑後氣溫逐漸下降,氣溫日較差增大,此時,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據氣溫適時添減衣服。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

  三、運動養生

  運動不宜太過,儘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如明・高濂著《遵生八箋》中的坐功:每日寅時***凌晨3-5點***,正坐,向左右轉頭,兩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吞嚥津液。也可多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散步等。

  四、飲食調養

  處暑節氣肝心少氣,肺臟獨旺,飲食上宜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飲食上宜多食鹹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薺、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鮮果蔬、多食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品以防秋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還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

  處暑之廣東人的爭秋奪暑

  在廣東此段時間民間上稱之為“爭秋奪暑”,從祖國醫學的養生學說上這段時期稱之為“長夏”。同時祖國醫學認為“長夏主溼,脾主長夏”。所以在農曆七月的日子裡以脾胃病居多。而脾喜燥惡溼,若溼邪留滯,最易困脾。溼為陰邪,而陰遏氣機,損傷陽氣,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則水溼停聚,引發為水腫或腹瀉;何況這長夏七月,天氣尚熱,人們喜食生冷瓜果、冰凍飲料,更助溼邪,損傷脾陽,所以這長夏七月易見腹滿、腹瀉之症。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水溼停聚而生疾。此早秋脾傷於溼,可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復發種下病根,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秋傷於溼,冬生咳嗽”。溼性重著,外溼之邪,侵犯經絡筋骨,使經筋阻痺,可出現“溼痺”、“著痺”。

  因而祖國醫學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而長夏健脾。”結合到今年的氣候特別酷熱,而酷熱日子也特別長的特點,此節氣的養生要點是消暑清熱,健脾祛溼。飲食上要多用蓮子、芡實、淮山這些健脾胃的中藥煲湯煮粥;少用冷飲,多食些西瓜、雪梨、蘋果、香蕉、橘子等;少吃辣椒、韭菜,多進食玉米、番茄、紅蘿蔔、蕹菜、香菇、銀耳、蓮藕、冬瓜、絲瓜等。早眠早起,堅持晨練、游泳、球類等有益身心的體育活動。

  廣東人特別喜愛湯水的養生。消暑健脾的湯品有冬瓜蓮子煲老鴨、苦瓜毛豆燉豬扇骨湯、雪菜黃豆節瓜湯、金線草薏米煲豬小肚、赤小豆紅豆煲生魚湯、清補涼煲豬***月+展***等。

  處暑之睡眠很重要

  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此時,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

  進入秋季,首先應當調整的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但科學的養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規律及方法。

  同時,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於子時、午時入睡***。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復。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時至4時,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而中午12時至13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另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另外,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食品,都可起到調養身心的作用。

處暑養生早睡早起
處暑怎麼通過食療養生
相關知識
處暑養生早睡早起
處暑養生早睡早起
處暑養生吃什麼水果好
處暑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處暑養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處暑養生法益腎養肝多吃鹹
處暑養生方法
處暑養生該吃的水果
處暑養生飲食大全
處暑養生食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