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國旗下講話稿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糧食是寶中之寶。應該節約糧食,不應該浪費糧食,這是人所共知的真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

  秋風在我們身邊盪漾,今天我們又迎來了新一週的學習和生活。讓輕鬆愉快的學習伴隨我們成材,讓甜蜜的生活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建國66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的確,節約一粒米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它卻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請各位同學想一想,在家,在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你們知道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同學們深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周恩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裡。我們應該向周學習。

  同學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謝謝!

  篇2

  同學們,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它強調了目前全球10.2億人營養不良的嚴重困境以及在當前蕭條的經濟環境下幫助飢餓人口的必要性。那你們知道世界糧食日的由來嗎?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成立於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到1997年,有成員174個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改進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狀況”,“幫助發展世界經濟和人民免於飢餓”。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但是,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每次吃飯後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飯?難道我覺得可惜嗎?同學們可知,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人處於飢餓之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億多人口處於飢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群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飢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說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為飢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說,由於直接或間接的飢餓原因,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浪費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誰也不會忘記祖祖輩輩用汗水演繹了何處黃土不埋人的壯烈,我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經過的一片片高粱、麥田、綠得誘人,可愛!可是,豐衣足食的我們是否就能夠拋棄艱苦樸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費的只是那麼點微不足道的糧食,實際上,我們愧對了億萬農民辛勤的汗水,作為時代驕子的我們,我們喪失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學節約糧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兩不拿一斤。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為我們美好的將來,從節約糧食做起。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得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謝謝大家!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一***3***班的**,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或許,大家是第一次聽說“10.16世界糧食日”。當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匆忙的時代裡,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在飛速地運轉著,我們的目光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關注得太少太少。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關注糧食,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全世界還有許多地方和我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一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

  節約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經歷了太多的戰火與災難,並且當時糧食生產又是靠天吃飯,產量極低。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糧食就非常的重視,我們說“手中有糧,災年不慌”,正是源於前人對糧食的深厚情感和節約糧食的習慣,使他們度過了一年有一年,迎來了光輝的新世紀。節約糧食,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古人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描述了農民在炎炎烈日下耕耘的場景,可以想象農民種糧的艱辛。有的人說:吃飯的錢我繳了,我浪費的是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係。從表面上看,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但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在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尤為嚴重,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據統計,今年頭9個月,全球有624萬人死於飢餓和相關疾病,其中約500萬為兒童。非洲南部地區和一些西非國家,由於地區衝突和艾滋病,飢餓形勢尤其嚴重。枯瘦的非洲兒童似乎已經成為飢餓的代名詞。1994年,南非“自由記者”凱文卡特憑藉自己的攝影作品《飢餓的蘇丹》獲得美國新聞界最高獎普利策新聞獎。照片記錄著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濟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動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遠處,蹲著一隻禿鷲,正貪婪地盯著地上那個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著即將到口的“美餐”。人類,通常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通常作為最終的捕食者,而這樣一個錯位的場景,錯位的角色,讓每一個人看後都震撼不已、唏噓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已超過12.5億,每年的淨增長是 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天節約一粒大米,那麼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摺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小學五十萬元算,則可蓋四十所希望小學;按每人學雜費三百元記,則可使七萬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因此,光碟行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這些事例和資料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節儉自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

  在我們的校園裡,仔細觀察,也能發現許多浪費的現象。不僅僅是糧食的浪費,還有生活中的細節,例如跑操時有些無人的班級沒有關閉電源,洗手間的水龍頭在無人使用時仍然大開、垃圾桶中丟棄著吃了一半的麵包等。

  在此,我提倡每一位同學讓節儉成為習慣,節約資源,從我做起。

  古人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素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智慧。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看過的人還看了:

世界糧食日主題演講稿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國旗下講話稿
相關知識
世界無煙日節小學生國旗下講話
世界無煙日節小學生國旗下講話
小學節約用水國旗下講話稿
節約用水國旗下講話稿
節約用水國旗下講話稿
倡導勤儉節約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倡導勤儉節約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勤儉節約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勤儉節約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七一建黨節大學生國旗下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