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中國人吃什麼
七夕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情人節,農曆的七月初七。你知道七夕中國人吃的東西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七夕中國人吃的東西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七夕中國人吃的東西
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扞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花瓜
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晒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晒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祕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鬆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藥。比較實用的藥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一天,人們還會用麵粉製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裡煎炸後稱“巧果”。晚上還會在打掃乾淨的庭院裡,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
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藥用價值很高。桂圓有開胃益氣、養血健脾、補心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紅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榛子有“堅果之王”的美稱,《開寶本草》說它“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飢,健行”;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瓜子據《本草綱目》及各大中藥辭典記載,具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各地七夕節美食
山東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州,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
七夕巧果製作方法
1.水調麵糰調製:在綿白糖、飴糖、豆腐、精鹽中加適量水充分攪拌,然後加入小麥粉、芝麻仁繼續攪拌成水調麵糰,靜置片刻,使麵糰處於鬆弛狀態。麵糰調製時加水量要恰當,麵糰宜編硬一些,以便壓制皮面。
2.成型:將麵糰等分若干塊,靜置片刻***5分鐘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機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撲粉,用擀麵杖***專用木棍***先將麵糰壓扁。然後擀薄***約厚1毫米左右***,橫向整齊摺疊;摺疊寬度8釐米以內,約在4釐米處的中間從左到右直線開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寬3釐米以內。在每段摺疊連線處打刀眼***即面片中間切兩條縫隙***,篩去撲粉待油炸。機械成型:用軋皮機***皮子車***壓薄成型。
3.油炸:油鍋油溫加熱到175℃左右,先將生坯篩淨撲粉,預防粉受高油溫焦化而汙染油質,影響製品色澤。再將生坯倒在笊籬中慢慢放入油鍋;待浮上油麵時,迅速用笊籬撥動生坯,並且不斷翻身,待呈金黃色時,立即撈出油鍋。
4.冷卻、裝箱:撈出油鍋後,迅速瀝去多餘的油,攤開冷卻,趁微熱裝入箱內密封。
七夕在家做什麼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