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基本知識大全
肝癌是已經接近是癌症中發病率最高的一類惡性腫瘤,而且臨床上死亡率不斷上漲,那麼肝癌大家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肝癌的基本知識
肝癌的形成原因
肝癌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黃麴黴素、飲水汙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遺傳因素、嗜酒等因素有關。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者之間的關係,已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資料顯示,我國肝硬化患者中20%%有既往肝炎病史;56%%可查出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的陽性指標;而肝硬化患者中,16.5%%—51.5%%可發展成肝癌;肝癌高發區有26%%的人群可能是乙型肝炎患者或長期乙肝、丙肝病毒攜帶者。由此可見,肝癌的發病與肝炎、肝硬化密切相關。
早發現肝癌的方法
對於如何做到早期發現肝癌,解放軍302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醫師馮永毅指出,沒有得乙肝的人,要注射疫苗;如果得了乙肝,要及早治療。有乙肝病史或有癌症家族史、有5—8年以上的酗酒史並患有慢性肝病臨床表現者、以及已經確診的肝硬化患者均屬高危人群。這類人群需定期的隨訪觀察,建議至少每半年全面檢查一下肝病的生化和影像學指標,包括做B超、查甲胎蛋白***AFP***。一旦發現可疑病變,就要做CT等進一步檢查,以便明確診斷。如果患者AFP持續升高,B超和CT檢測不能支援診斷,應進一步做肝動脈造影檢查,這對早期小肝癌和肝癌子灶的發現有重要價值。
肝癌病程分四期
肝癌病程大約兩年半時間,其中兩年都是在沒有症狀的早期階段,一旦出現症狀就只有半年的存活時間。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手術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腫瘤越小,5年生存率越高。單個癌結節直徑小於2釐米的肝癌切除後,5年生存率為66.3%,10年生存率為48.9%。
肝癌的自然病程分為早期亞臨床期、亞臨床期、中期和晚期四個階段。早期亞臨床期,無任何症狀,影像學也難以發現,時間約10個月;亞臨床期,常由影像學發現,有些病例可能出現慢性肝病的臨床表現,一般10個月。此時若能早期診斷,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可達60%—70%;中晚期肝癌除了原來慢性肝病的症狀外,出現肝區疼痛、消瘦、黃疸、發熱,查體可以發現肝腫大、結節狀、有壓痛或叩痛、惡液質等,時間約6個月。
戒酒預防最重要
研究發現,有90%是經過肝炎肝硬化才變為肝癌,10%的乙肝病毒有直接造成肝細胞癌的可能性。臨床發現,長期飲酒對乙肝或丙肝病毒攜帶者和患者,可促使肝硬化或加速肝癌的發生。因此,戒酒是預防肝硬化和肝癌的一種重要措施。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對肝細胞有直接的損害作用,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另外,酒進入人體後,90%%以上要經過肝臟代謝。肝炎患者的肝細胞已經受損傷,解毒功能也大大下降,若再飲酒,即便是少量的,也勢必會加重肝臟負擔,影響肝功能恢復,甚至進一步惡化。
防癌先從吃做起
當心“吃”出癌症來,這絕不是聳人聽聞。專家指出,絕大部分癌症的發生與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一旦飲食中經常含有致癌物質,就容易促發肝癌。
確診肝癌需要做的檢查
1、B超檢查:B超檢查經濟方便,可以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與部位。
2、超聲造影:在肝腫瘤數量的診斷方面,聲學造影擁有更多的優越性,如安全性好、無過敏反應,檢查費用相對較低等。
3、增強CT:相比普通CT,增強CT對病灶的定效能力高,可提高腫瘤分期的準確性,對於肝癌、總膽管病變、肝血管瘤和膽道等肝膽病變具有診斷優勢。
4、核磁共振檢查:該項檢查是這幾年發展比較快的一種檢查方式,對於肝臟的一些小病灶也能作出比較準確的判斷。
5、腹腔動脈或肝動脈造影檢查:屬創傷性檢查對血管豐富的且較小的癌腫檢出率較高。
6、甲胎蛋白檢查:當B超或CT等成像檢查懷疑是早期肝癌時,一般會建議做個甲胎蛋白檢查輔助診斷。
肝炎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和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