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艾灸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懸殊,當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就會令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使得胃腸道免疫力下降。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症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2、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3、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鵲心書》裡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艾灸過程中出大汗

  這種現象是艾灸改善體質、扶正祛邪、祛病療疾的效果反應,無需顧慮繼續施灸,隨著施灸的藥力不斷增強,排出的濁水、濁氣、廢血越來越多,臟腑逐漸恢復功能,許多顧客伴隨疲勞、頭暈、失眠、舊病復發、疼痛、上火、長痘、起泡、全身長紅疹、肌膚瘙癢、發燒、長時間類似感冒症狀、怕冷、全身浮腫、脾氣越來越急躁,等許多不舒服的難受症狀。

  這是艾灸之火力、藥力使隱藏在臟腑深處疾患,功拔到體表,但還沒有完全排出體外的表現症狀,是非常好的效果體現。正所謂《扁鵲新書》所說:“溫養陽氣,禁戒寒涼。以灼艾為第一。”

  用艾之火力艾灸,能透入到肝臟、脾臟、腎臟、心臟、肺臟,能溫通人體十二經絡,經絡通暢,氣血執行,病邪自然退去,身體康復如同反手掌一樣簡單。

  艾灸療法使人體大量出汗,排出的是臟腑、血液和細胞裡的濁水,與桑拿、烤電、運動…等發熱出汗完全不同,排出的汗水深度位置完全不同。

  艾灸養生要根據體質

  中醫學認為,艾灸可疏通經絡、調和營衛達到預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調整人體的陽氣,屬於溫補,在秋冬季節使用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在使用艾灸前,先到正規醫院辯清體質是否適合以及聽取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的艾灸部位,而不是盲目在家裡自己艾灸。艾灸保健適合體質虛寒的人群,如同樣是灸足三裡,對於寒性的胃痛就有療效,而對於熱性的胃痛就需要用到鍼灸來治療。體質虛寒一般表現為面色黃白、手腳發涼、大便稀軟、怕風怕冷等。身體陰虛火旺、溼熱重等人群就不適合使用艾灸,尤其是高血壓患者,要謹慎使用艾灸。

  面板灼熱才有效

  在家裡做艾灸已經十分普遍,艾灸要掌握度,以感覺舒服為好,如果艾灸後感覺沒有好轉或是心煩意燥,則需要停一段時間。艾灸時,注意不要受涼,也不要在密閉的空間內長時間艾灸,煙燻多了會有噁心嘔吐等情況發生,長期封閉式艾灸對呼吸道也會有不良的影響。

  另外,在艾灸時,掌握時間也非常重要,如果艾灸僅兩三分鐘可以說基本沒有效果,因為刺激量是根據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成正比的,如果達不到刺激量,艾灸就達不到效果。艾灸時,以面板紅暈灼熱為佳,但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

  在做完艾灸後,在飲食上要注意選擇滋潤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蔬菜水果,以緩解艾灸後出現燥熱上火等現象。在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時忌灸。

 

立秋艾灸養生
立冬怎麼養生
相關知識
立秋艾灸養生法
立秋艾灸養生
立秋艾灸養生
立春艾灸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立春艾灸養生需要知道什麼
立春艾灸養生
立秋後的養生艾灸法
秋季艾灸養生知識
秋季艾灸養生保健的禁忌
立冬的艾灸養生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