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孩子的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鄉下孩子》是一首充滿童真的小詩,它描繪了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裡的鄉下孩子特有的快樂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鄉下孩子》全文用兒童詩的形式描寫了農村孩子的快樂生活,讀來清新舒暢,是一篇孩子樂學的詩文。教學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以吟讀為主。創設各種不同的情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各自想象,定能啟用課堂氛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於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無疑也有極大幫助。例如:“曾是媽媽懷裡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躺在媽媽懷裡是怎樣一種感覺?趴在爸爸背上去野外遊玩又怎樣一種感覺?學生爭先恐後的說“幸福、溫馨、快樂等”,也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鄉下孩子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在這一節課我覺得課外拓展還不夠顯著,這一環節今後還得加強。
朗讀第二節時,抓住“捉蝴蝶”----“遍故事”,“含草葉”----“吹歌曲”等詞,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稍稍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在樂趣無窮的自然中玩耍、嬉戲的情景,感受“鄉下孩子”無憂無慮的愉快心情。然後抓住“挖野菜”、“逮小魚”等詞讓學生了解又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會在閒暇時幫父母做一些事了。通過“撐圓了”、“樂壞了”等詞感受勞動的滋味----樂在其中!這些令人充滿遐想的語句引導學生由表及裡地走進教材,在層層深入地朗讀過程中意會課文用詞的貼切與精美,漸入佳境。於是我趁熱打鐵指導學生讀好最後一節:“哦/鄉下孩子/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裡。”通過朗讀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詩句,學生們體會到了農村的廣闊與前途的光明。此刻,我們老師也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由此而產生的藝術魅力,用三言兩語又怎麼表達得清楚呢?我想:“只要我們抓住它的主幹,讓學生多讀就能感悟,還需多費口舌幹什麼!老師講得再多,難道還比課文字身更生動更形象嗎?不如老老實實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讀美,在讀中去感悟、去學習,在讀中去欣賞,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迴歸到語文的本位上來。”
範文二
《鄉下孩子》是一首充滿童真的小詩,它描繪了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裡的鄉下孩子特有的快樂生活。全詩共四個小節,第一小節寫鄉下孩子幼小時生活在爸爸媽媽懷抱裡的情境;第二小節寫鄉下孩子在田野裡歡快遊戲的情境;第三小節寫勞動給鄉下孩子帶來的快樂;最後一小節是對鄉下孩子在農村廣闊天地裡幸福成長的讚美。
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以讀促悟,以悟促情。詩歌文字簡略,極具跳躍性,如果能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髮揮各自想象,定能啟用課堂氛圍,發展創新思維,對於突破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也有極大幫助。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通過情景匯入、自讀體會、語言發展、詩歌創作這四部分,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1、情景匯入,激趣學習
課堂一開始,我就以自己的童年趣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幾乎說了半節課,孩子們的興致可高了,這樣讓學生聯想到鄉下孩子的生活是多麼快樂,很自然地匯入課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抓住學生的興趣的同時,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的設計活躍了課堂氣氛,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2、自主選擇,細讀體會。
詩歌的二、三小節是本課的主要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時要反覆朗讀,達到背誦的要求。首先課文二、三小節的寫
法基本相同,我就安排學生自主選擇朗讀的內容,這樣尊重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在這幾件有趣的事中,你最喜歡哪一件?把它多讀讀,讀有趣一點,如果你能加上動作就更好了。”這一環節的設計,又一次將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起來,不但喚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還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變傳統的教師“講”為學生自己“讀”。
3、語言發展,提高思維。
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特點,我在學習第二、三小節後,設計了讓學生“學做小詩人”仿照詩句改一改,編一編,續一續等,並且經詩歌創作寫在黑板上,最後再讀一讀,這又是一個積累和鞏固、內化的過程,也是學生詩歌創作“扶”的一個階段,改變詩中的幾個字,就變成了自己的小詩。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更使學生在詩歌創作中受到了美的薰陶。
4、詩歌創作,延伸教學。
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課文只有四個小節,老師建議你們能將剛才說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事創編成兩句***也就是一小節***,讓這首詩的內容更豐富更有趣。”教師讓學生在開啟了思維之窗後,發揮各自想象,仿照例句,創作自己的小詩。
整篇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情激情,以讀促悟,以悟促情,以情促說。創設具體、生動情境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交流等手段,使學生在想象、創作等方面能得到有效地發展。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整個教學過程,氣氛愉悅和諧,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作用,有效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範文三
《鄉下孩子》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全詩共有4小節,詞句優美,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遊戲,勞動等生活情景。我首先定了教學目標,重點在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鄉下孩子生活和活動的幸福,快樂、有趣,並進行適當的想象說話訓練。
首先以圖匯入,讓孩子觀察圖上的女孩子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引出她是一位鄉下孩子,揭示課題,引入課文,鄉下孩子的生活怎麼樣呢?比如在教學第一小節中,我通過將“歡唱的黃鸝”和“盛開的野菊”兩個重點詞語出示,指導朗讀,用一句“這隻黃鸝正在唱著歡樂的歌,誰能來讀好這個詞語呢?”然後進行朗讀。
在理解第二節時,抓住“捉蝴蝶”----“遍故事”,“含草葉”----“吹歌曲”等詞,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稍稍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在樂趣無窮的自然中玩耍、嬉戲的情景,感受“鄉下孩子”無憂無慮的愉快心情。然後抓住“挖野菜”、“逮小魚”等詞讓學生了解又長大一些的“鄉下孩子”會在閒暇時幫父母做一些事了。通過“撐圓了”、“樂壞了”等詞感受勞動的滋味----樂在其中!這些令人充滿遐想的語句引導學生由表及裡地走進教材,在層層深入地朗讀過程中意會課文用詞的貼切與精美,漸入佳境。針對第一句,我激發學生想象:看看圖,想想田野上都飛舞著什麼樣的蝴蝶?鄉下孩子捧著這美麗的蝴蝶,編織了什麼美麗的故事呢?學生思如泉湧。有的說,他也想變成那美麗的蝴蝶,為花兒傳播花粉,讓花兒開得更鮮豔;有的說,他希望蝴蝶能帶上他飛到城市裡去,看看和他一樣大的小朋友是怎麼玩的……課堂氛圍異常活躍。通過第二小節的學習與歸納,第三小節採用“放”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來歸納,再以一組填空來激發學生的想下,如:
割一籃青草,*** *** 。
採一束野花,*** *** 。
捉一條小蟲,*** *** 。
第四小節主要理解了“曠野”,學生已經體會到鄉下孩子的勤勞、能幹、自由。朗讀的感情比較到位。
其次,讓孩子進行語言模仿沒在紮實的語言積累的基礎上,二三小節語言優美,很適合句子仿說訓練。如:“捉一隻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含一片草葉,能吹出動聽的歌曲”“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我啟發學生在美麗的田野裡,你還能做什麼,仿照句式來說,孩子們由於還沒有進入那個遊戲勞動場裡,說的不夠生動,進行句子訓練應該是自然而然的生成,而不是硬憑空想象。
適合小學六年級男生愛聽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