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韌性的重要性
柔韌,顧名思義,柔軟而堅韌,通常指人體肌肉、韌帶及連線其間骨架、筋腱的延伸能力,這是一幅健康的體魄所必須的。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一下關於:。
古諺: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裡的功,一方面有身體柔韌度;另一方面也有執行氣血之默功。
柔韌度是最基礎的訓練起點,俗稱抻筋拔骨。先人把“踢腿”“躥腰”“抻筋”作為練武之人必備的三個要素。有人說,太極拳也需要這三方面嗎?回答是肯定的。太極拳的塌胯、鬆腰、沉肩墜肘,內在意念與外在形體上都有嚴格的要求,需要更鬆柔的韌性。
如何練好身體的柔韌度,為太極拳的習練打下良好基礎呢?
首先,動靜結合,太極拳的柔韌性是柔而不軟,柔中帶剛,剛柔相濟。動:是指壓腿、踢腿、涮腰、擺胯等筋骨活動。靜:主要指意念上的持續,看似靜止不動,實則內裡在動。機體各部位、器官、組織結構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有效地協調各個器官組織之間的靈活性、統一性,可以更好地促進身體柔韌度的提高,即剛而不硬,柔而不軟。
據科學證明:人體的柔韌度最佳時機是少年兒童期,這時候關節軟骨較厚,肌肉韌帶伸長性較大,關節活動範圍鬆馳易拉伸,肌肉生長縱向,肌纖維較細嫩,柔韌性較好,通過柔韌性的練習,不僅可以增強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運動的幅度,甚至還可以改變肌肉的線條,促進少年兒童生長髮育和健美,這些是成年人無法比擬的。
意念上的功法是默功,即不用形體上的動作,而用大腦來強化思維,意守丹田之功法。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對大腦皮層的刺激形成神經系統的聯絡,加深動作的強化和連貫性,通過刺激神經系統來達到內修外煉的效果。
詮釋拳理拳法,建立更高層次的武功,基礎不可廢棄,筆者認為,柔韌性的練習必不可少,或是建築局瓴的地基所在。
相關閱讀:
太極拳總體的特點
概述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安全日國旗下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