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講道德有品行討論會發言稿
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工作、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規範化的做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借鑑。
⑴獻身教育,甘為人梯
獻身教育,甘為人梯,是人民教師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體的表現。它是履行師德要求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這是說,只有首先具備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覺履行其他師德規範,為人民教育事業盡責盡力。
教師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大多數教師在工作上不計地位,不計名譽,不計報酬,不計時間,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長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為培養下一代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因為如此,人民教師受到社會普遍尊敬和讚揚。人們把教師比喻為用知識雨露澆灌幼苗並使之茁壯成長的“園丁”; 比做吐盡最後一口潔白明淨的纖絲,一心一意為人類謀幸福的“春蠶”;還比做將全部心血化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靈的“紅燭”。如果說科學、技術事業及其他事業需要有人梯,那麼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就是這部人梯的最初幾級;人們常常讚美大廈的高大、壯觀、但卻忽略了根基,沒有大廈的根基,大廈就會倒塌,而且根本不會有大廈。這“園丁”、“春蠶”、“紅燭”、“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教師把自己的青春毫無保留地獻給人民的教育事業。這種熱愛教育事業,以獻身教育為樂、甘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師德情感的表現。
⑵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我國古代早有“師表”的提法。所謂“為人師表”,是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效法的表率。孔子作為教師,能被後世譽為“萬世師表”,絕非偶然,他最早倡導以身作則,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而最可貴的是身體力行。孔子從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熱愛教育,倡導教師要有良好的舉止、語言的修養,也很重視教育有道,鼓勵有方,任使得法。正因為如此,孔子受到他的學生的愛戴和尊敬,也受到後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學生除了向書本學習之外,主要是向教師學習。在兒童、少年的心目中,教師言行就是道德標準,教師是智慧的象徵、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說教師的榜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薰陶和影響著學生。學生的模仿和可塑性都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學生的眼睛是“錄相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訊號裝在“電子計算機”,然後指導他們的行動。所以要塑造下一代的心靈,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確實成為學生的表率。
率先垂範是為人師表的重要表現。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人民教師應該表裡如一,言傳身教。如果教師言行不一,說得漂亮,做得很差,這樣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沒有威信的,而且會對他們心靈產生極壞的影響。每個優秀的人民教師應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在政治覺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應成為學生的楷模。南京市特級教師斯霞說得好,“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要使學生遵守紀律,熱愛集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教師首先要身體力行。”每位人民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範,這是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要求。
⑶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調整教師與學生相互關係的師道規範。師生關係是否協調,直接關係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的天職。何謂愛呢?所謂愛是人的一種偉大感情,是主體之間誠摯而親密的感情聯絡。教師尊重和信任學生,需要訴諸理智和感情,這種理智感情的聯絡,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尊重是熱愛的根據,熱愛是尊重的表現;沒有尊重便沒有熱愛,沒有熱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熱愛學生,是教師在一種道德責任感的驅使下對學生髮自內心的誠摯的親密感情,它也是一種社會的感情。這種感情的產生和發展,是社會對未來所表示的關注和寄託。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孤立地看,是師生之間的愛,其實這種熱愛,是教師對祖國對人民對共產主義事業的愛的具體表現。責任感和良心,促使教師體驗到自己是社會利益的代表者,是受社會的委託,關懷著下一代的成長,使學生成為符合社會的設計標準,能履行社會職能的人。只有在這種責任感的驅使下,教師對學生的感情才是發自內心的和誠摯的。愛的感情是某種需要特別滿足時所產生的內心積極體驗。學生都有對愛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師、家長及社會的熱愛;當教師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要時,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有利於成才。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感情,同時也是一種不斷深入的活動。
熱愛學生並不是對學生溺愛、遷就和放縱,而是要從各方面嚴格要求學生,熱愛與嚴格要求是並行不悖的。俗語說,“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這些話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嚴格並不等於懲罰,教師對學生要嚴慈相濟,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自己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遠之。誨人不倦,就是教育學生要特別耐心,全心全意培養他們,希望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甘當一輩子人梯,使學生真正成才,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
熱愛學生,還要堅持正面教育,要始終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學生人格,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當然,堅持正面教育並非遷就落後,姑息錯誤,而是要向學生提出高標準、嚴要求。熱愛學生,更要做到對所有學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無類”,意思就是說,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歧視。好的學生要教育要愛護,差的學生同樣要教育要愛護,絕不能分高低貴賤、遠近親疏。對於差生,不但不能嫌棄和歧視,反而更應倍加愛護,對他們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實踐說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⑷精通業務,學而不厭
嚴謹治學、精益求精是處理教師與教學勞動關係中的教師道德規範。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把人類的知識、經驗傳授給學生,因而勤奮學習,精通業務,掌握教學規律,是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決不單純是個業務問題,而是個社會道德責任問題。所以,千百年來,一直把精通業務的要求看作是師德的主要內容之一。“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則非師也”。
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古語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又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這些都是頗有道理的。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因此每個人民教師都必須勤奮學習,精通本行業務,要有學而不厭的進取精神。
人民教師不僅應當懂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精通所授課程的專業知識,而且還應當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以及社會學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教學規律,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堅持邊教邊學,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加厚基礎,做到精通一門學科,又研究相鄰學科,使自己具有廣博精深的學問和較高的文化素養,能勝任其本職工作。尤其是我們正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新知識新成果不斷增加,每個教師要勇於進取,勇於攀登,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不斷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另外,精通業務,嚴謹治學,還要求教師提高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和表達技巧等,以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學而不厭還包括向自己的教育物件學習,這是人民教師的又一美德。唐代思想家韓愈在《師說》中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如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就是鼓勵教師要博採眾長,包括向自己的教育物件學習。從總的方面來看,教師的知識和才能當然要高於學生,但是在某一點或某個問題上,學生有獨到見解,甚至比老師高明,這也是正常現象。遇此情況,教師應虛心向自己的學生學習,以彼之長補己之短,這是高尚師德的又一體現。
⑸互相學習,團結協作
一般說來,教師的工作既較多地表現為個人的勞動,但同時又是一種集體的活動。整個教育過程既凝結著個人勞動的智慧,又反映了整體勞動的力量。教師工作的這一特點要求每個教師既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要發揮互相學習、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即同一學科教師之間,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班主任與班主任之間,新舊老師之間,教師與其他教輔人員之間的關係等等。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發揮教師的和集體力量,應該提倡在教師之間彼此尊重、相互學習的良好道德風氣,同一學科的教師,可能畢業於不同的學校,教學時間有長有短,教學方法各有不同;他們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文化水平和業務能力也有高有低,有強有弱,這是正常現象。同事之間有實際差別,這是客觀存在。特別是同一學科的教師,要從教好學生這一共同目標出發,不要拆臺,互不服氣,要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共同提高。同事之間真誠相待。
在教師之間還要提倡:有教學資料,公之於眾,大家使用,不搞資料保密;有教學經驗,及時交流,切磋琢磨,不搞知識私有;有意見分歧,展開討論,共同探討,不要互相攻擊。在新老教師之間要提倡: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互尊互敬,不搞文人相輕。一般說來,老教師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情操高尚,青年教師要向老年教師虛心求教,認真學習,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朝氣蓬勃、敢衝敢闖、上進心強,老教師也要學習青年教師的這些長處,對他們要關懷愛護,精心培養,切勿求全責備,埋沒人才。
同樣,在教育過程中,搞好教師與領導、工人、幹部、教輔人員之間的關係,也是極為重要的。在教師與領導之間要提倡:教師應尊重領導,服從領導;領導應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師,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攻擊。在教師與工人、幹部、教輔人員之間要提倡:教師應尊重工人、幹部、教輔人員的勞動,尊重他們的人格,學校職工要尊敬教師,以教學為中心搞好本職工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方便的條件。總之,教師與職工之間應加強彼此之間的瞭解和團結,形成“團結協作,勉勵共進”的校風。
互相學習,團結協作,搞好教師同各方面的人際關係,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對貫徹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對於促進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昌盛,對於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都具有極大的意義,廣大人民教師一定要奮發向上,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努力把自己鍛鍊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帶頭人。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以學促做、知行合一,做合格共產黨員,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著眼點,也是樹立黨員先鋒形象的落腳點。
“人無學,則不明理;人之有學,則有力。”學習黨章黨規,重在明確合格黨員標尺、樹立黨員行為規範,弄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是黨員幹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學習系列重要講話,重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這是增強黨性修養、踐行宗旨觀念、涵養道德品格的基本要求。
“學”的目的是為了“做”,“學”得怎樣要靠“做”來體現、通過“做”來檢驗。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必須抓住“做”這個關鍵,將所“學”付諸行動,把合格的標尺立起來,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把黨員的先鋒形象樹起來,用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立好標尺、守住底線,堅持一切按規矩做人做事,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本色的重要保證,是黨性修養和黨員意識的直接體現,也是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發展環境的關鍵因素。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做合格共產黨員,就是要對照黨章黨規和系列重要講話要求,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讀正書、樹正念、守正規、立正人、用正權、揚正氣、聚正能、走正道,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努力做到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西藏是邊疆民族地區,是反分裂鬥爭的第一線、主戰場,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長期並存,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鉅繁重。特殊的區情,使得西藏“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要求更高,標準更嚴。做好“六種人”,無疑是檢驗我區學習成果是否落到實處、黨員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尺。
強信念、做思想上的明白人。加強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錘鍊黨性修養,矢志不渝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自覺踐行者;講規矩、做政治上的忠誠人。堅定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經常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在維護祖國統一、開展反分裂鬥爭這一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守節操、做紀律上的乾淨人。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廉潔自律,不觸法律的高壓線、不越紀律的紅線、守住廉潔的底線;踐宗旨、做為民的貼心人。視群眾為家人、視民生為家事,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族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走近群眾,工作上服務群眾;甘奉獻、做工作上的擔當人。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努力做到“三有四不怕”,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勤奮工作、幹事創業,對黨中央和區黨委的決策部署堅決貫徹執行,在促進改革發展穩定中當先鋒、做模範;重品行、做生活上的正派人。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和生活方式,重家教、立家規、正家風,始終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堅持把以學促做、知行合一貫穿全過程,既“學”得深入透徹,更“做“得紮實合格,真正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確保不走過場、取得實效,為推進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西藏篇章提供堅強保證、注入強大動力。
黨的幹部其自身的素質、作風和形象如何,直接關係到黨在群眾中的威信。作為一名黨的幹部,就要有把組織事業、把公道正派看得比生命還重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時刻牢記 “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的行為準則,時刻注重自身品德、品行、品格,做一名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愛崗敬業、公道正派的黨員幹部。
一、講黨性,要內修品德昇華自我
做“官”先做人。一個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幹部,必然是一個明辨是非、嚴於律己、情趣健康的幹部。由於身處的位置和具有的影響等因素,幹部的言行舉止對一個地方和部門的風氣具有明顯的示範引導作用。如果忽視了做人,不僅敗壞社會風氣,而且損害黨的形象和威信。因此,一名黨的幹部必須切實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注意防微杜漸,拒絕燈紅酒綠,堅持擇善而交,堅決抵禦腐朽沒落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積極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作風,以高尚追求樹立良好形象,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和諧。
二、講黨性,要外修品行樹立黨員幹部形象
古人云:“德乃才之帥”。德才兼備是選拔幹部的主要標準,其中德是第一位的,品行和能力相比,品行更為關鍵。品行如同人的影子,幹部自己往往看不到,可週圍群眾卻看得一清二楚,它不僅關係著幹部的個人形象,而且關係著黨在群眾中的威信。重品行,就是要從公道正派、艱苦奮鬥、家庭和睦等這些點點滴滴規範約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昇華思想境界,完善自我品行。
三、講黨性,要重修品格忠於黨的事業
古人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作為黨的幹部身上一定要修煉具備甘為人梯的品格魅力。要淡泊名利,堅持事業第一,工作第一,不怕吃虧,不怕吃苦;要發揚甘為“人梯”、樂為“基石”、善為“伯樂”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為他人進步而高興,為奉獻自己而快樂;要甘當無名英雄,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得失,不爭名、不攬功、不圖利,時時刻刻服務黨的事業和工作大局。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