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秋節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中秋節是中國非常傳統的佳節,你知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有很多別稱,中秋節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團圓節"、"女兒節"、"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和"端正月"。

  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高山族在中秋的習俗文化

  臺灣的少數民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麗的民族服飾,齊集在“日月潭”邊,在銀輝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託球舞”的遊戲。

  相傳古代,大清溪邊有對青年夫婦,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魚度日。一天,太陽和月亮突然都不見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長,蟲鳥哭泣。大尖和水花決定要把太陽和月亮找回來。他倆在白髮老婆婆指點下,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陽的公龍;又用金剪刀殺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龍。他們還拿了大棕櫚樹枝,把太陽和月亮託上天空。為了征服惡龍,他們永遠守在潭邊,變成了大尖和水花兩座大山。這個大潭,人們就稱它為“日月潭”。

  所以,每逢中秋,高山族同胞想念大尖和水花夫婦的獻身精神,都要到日月潭邊來模仿他們夫婦託太陽、月亮的綵球,不讓綵球落地,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鬧哥孩

  流行於廣西德保縣。最初這頊活動叫“請囊海”,“囊海”是壯語,即“月姑”之意,意為請月亮裡的仙女大姐下凡與民同樂,但因為組織者和參加者都是女性,鬧的物件又是男的,所以叫“鬧哥孩”。

  屆時,村裡的老少男子都要來圍觀。在鬧臺上擺一碗米,上插數根燃香,一邊擺一碗月餅;鬧臺的兩邊各豎立一根柴擔,一根的頂部插一個柚果,果上有若干香條和蠟燭;另一根頂部掛一雙鞋、一雙襪子和一塊麵巾,婦女們圍鬧臺而坐,開始唱歌請月亮上的仙大哥下來與民同樂。

  歌唱近一個小時後,數位女子站起來東跑西穿,人們即知這是仙大哥下來了,那些女子便是仙大哥的化身。她們跑一陣後就在鬧臺前坐下,身子左右搖擺,口裡說著含混不清的話。

  這時其他婦女一起上前來問她們將來的禍福,仙人託身的女子也一一作答,從此以後她們便是公認的巫婆。“哥孩”下來後,鬧臺周圍的婦女便開始對歌,內容一般不涉及愛情,多是有關史實、社會一類的,盡興方散。此後對歌還要持續數個晚上。
 

猜你喜歡:

1.中秋節的來歷

2.關於中秋節的來歷

3.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4.傳統文化中秋節來歷

5.中秋節又被稱為什麼

中國中秋節的由來
中國中秋節的來歷
相關知識
中國感恩節的由來
中國感恩節的由來是什麼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
中國記者節的由來
中國教師節的由來
中國建黨節的由來
中國清明節的由來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以及起源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以及起源
中國中秋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