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心理教育課不同於一般文化課,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以整合,靈活運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體現其科學性。有哪些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通過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覺得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洩。比如,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再如,由於家庭的殘缺,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首先, 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學校也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諮詢師,就應該做到實處。使學生通過諮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據瞭解,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諮詢師外,學校還應該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另外,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個別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那麼學習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共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篇二

  通過對本學科教學的反思,對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有以下認識:

  ***一***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師。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直接影響著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效,影響著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因此,作為學生心靈的導航者——心理健康教師,要解讀心理健康課程性質、任務和教學目標,認真把握這門課程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踐,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成長、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為己任。

  所以,應該把共同研討心理健康教育的詳細操作方法,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隊的使命。才可能把發揮心理健康課的實際作用,真正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學中應體現人文關懷,做到育心育人

  學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長的保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師生關係。因此,心理健康課的教學要求和評價方式要有別於其他課程。

  首先,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多設計一些走進學生中間的討論性問題,減少在講臺上面講的時間,據心理學家介紹:空間距離與心理距離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師離學生越近,其心理距離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師多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交談討論,從心理上縮短師生的距離。 “親其師,信其道”教育才有意義。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點賞識。許多學生缺乏自信,課堂上不敢發言。因此,傳授知識其實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課真正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快樂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若一味板著臉,那麼就等於“對牛談情”。若和藹、寬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學生是會有變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的賞識要有度。賞學生欣賞之處,識學生整體,有的放矢地運用賞識,激發學生的閃光點。

  再次,要張揚學生的個性。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使學生敢有懷疑的態度,有發散性的思維,有標新立異的答案,甚至是荒誕的思維都可以,一定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課堂教學空間,使學生能有信心去思考,那麼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教學意識,而且要有課程意識,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要創造學生的個性,哪個方面有發展就培養他哪方面的特長,給他們心理支援,幫助孩子認識到,只要努力,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人人都能成為人才的思想觀念。

  總之,心理健康課程的目標不是為了傳授心理學知識,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解決學生心理髮展中的矛盾與衝突,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長中學會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懂得如何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提高其心理素質。與傳統學科相比,在教育內容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原則與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別,應該更著重與學生的體會和實踐,而不是他學到了什麼。

  篇三

  從今學期開始擔任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工作。心理教育課不同於一般文化課,它的授課方式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等都與一般的文化課有很大的區別。而且涉及的知識領域是十分廣泛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以整合,靈活運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體現其科學性。

  “活動”和“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兩個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還不在於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個體內心的認知衝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實際地影響他們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對於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啟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教育是一種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教育。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源於實踐,用於實踐,經過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

  1.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在第一堂課裡以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為內容。從夢到星座,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這堂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3.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同學們同齡人的“故事”。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洩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經過實踐沉澱下來的幾點看法和做法。當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要真正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


  

小學數學解方程教學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小學心理健康活動教育教案集
大學生心理健康培訓教育心得體會
大學心理健康工作教育計劃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計劃
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教育活動總結
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講座方案
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工作總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研究論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教育計劃
小學四年級心理健康活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