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養殖前景分析
棘胸蛙是我國最大的食用蛙,但目前上市的棘胸蛙基本上靠上山捕捉,未來棘胸蛙養殖前景會如何呢?下文是棘胸蛙養殖前景,歡迎閱讀!
棘胸蛙養殖前景
由於近年來人們濫殺和大量使用農藥,汙染水質,致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自然數量日趨減少,市場價格不斷上揚。
很多野生物種都經歷了因為商業過度利用和生境破壞而造成種群衰落,棘胸蛙也是如此。久遠以來,中國南部一直都有吃蛙的習俗。上世紀後80年代以來,伴隨中國南部沿海快速的經濟發展,吃蛙的習俗在中國南部變成時尚,而且這個時尚蔓延到很多其他從前不吃蛇的大城市。1988年,中國全國人大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國家、省、地方的資源部門加化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的管理和監督。可是由於利益的驅使,棘胸蛙和其它野生動物仍大量被非法捕捉。
2004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把棘胸蛙列為易危物種***VU A2a***。致危因素是:1大捕大吃:棘胸蛙是體大味肥美的蛙類,凡產棘胸蛙的山區群眾,都熟悉該類蛙的生活習性,捕食頗多。據江西、廣西報道,有經驗的捕蛙人,一個晚上常有捕獲二十來斤甚至七八十斤。閩西北某市年上市量不少於5-10萬斤。2產地居民對護蛙的認識不足,由於山塘水利失修,致使棘胸蛙的成蛙、蝌蚪及卵的生活環境遭受破壞。3各產地普遍使用化學農藥,殺死了大量的棘胸蛙及幼體。
上述原因導致棘胸蛙的數量大減,長此下去必致資源枯竭,不僅不利於棘胸蛙的繁殖生存,同時對農業生產也會帶來不良後果。
該專案有很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營造仿生態環境,人工繁育棘胸蛙,保護了黃山野生棘胸蛙,同時也保護了黃山的生態環境。二,棘胸蛙產卵量大、產量高、價格高,經濟效益顯著。三,將蝌蚪發放給周邊農戶飼養,公司加農戶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保護珍貴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地的同時,開展大規模人工繁育、必然是未來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的主要趨勢,等到野生種群滅絕或數量極少的時候再來保護,難度很大、成本極高,並且很難在短期內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近些年來,國內開展了很多棘胸蛙的人工養殖工作***樑仁濟等,1984;楊偉國等,1990, 1992;舒妙安,2000;肖調義等,2004;劉越強等,2011;陳雯等,2010***。大多侷限於小規模試養。即使規模較大,問題也很多,尤其是疾病防控不得力,造成大量死亡。
棘胸蛙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年產量可達100餘萬尾蝌蚪,飼養兩年可出售,銷售總額可達900萬元。黃山龍王潭生態園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加農戶的經營模式,把蝌蚪發放給周邊農戶飼養,有利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棘胸蛙如何辨別
棘胸蛙形似黑斑蛙,但比黑斑蛙粗 壯肉肥。全身披灰黑色,面板粗糙,背部有許多疣狀物,多成行排列而不規則。雄蛙背部有成行的長疣和小型園疣,雌蛙胸部無刺,背部散佈小型園疣,腹部光滑有黑點。棘胸蛙雄大雌小,雄蛙體長約8至12釐米,體重可達250~750克,頭、軀幹、四肢的背面及體側佈滿小圓疣,疣上還有分散的小黑棘,以體側最明顯。頭扁而寬,吻端圓,吻稜不顯;鼻孔位於吻與眼之間;眼間距小於鼻間距;兩眼後端有橫置的膚溝,顳褶極顯著;背部塗棕色,兩眼間有一黑橫紋,上下脣邊緣有黑縱紋。雄蛙有一對咽側內聲囊。胸部滿布分散的大刺疣;刺疣中央有角質黑刺。前肢粗壯,指端膨大成圓球形,指側有厚緣膜;關節下瘤及掌突均發達,第一指基部粗大,內側三指均有黑刺。棘胸蛙後肢肥碩,脛趾關節前伸可達眼部,跗褶明顯;趾間全蹼,第一、五趾的遊離緣有膜;關節下瘤發達;內耳突發達,無外耳突。
武夷山市保護區內的石鱗又與其略有不同,現提供一批高清圖供大家辨別。詳見右圖相簿。本地土著的說法是,石鱗公的比母的好。特別適合體弱的女孩,孕婦,產婦等。體長100—125毫米,體粗壯;頭寬而扁;吻端圓,吻稜不顯;鼻孔在吻眼之間或略近眼,眼間距略小於鼻間距或相等;鼓膜不顯僅隱約可見;犁骨齒斜置,左右不相遇。雄蛙前肢特別粗壯,指趾端膨大成圓球狀,指略扁平,指側有厚緣膜;指長順序3、1、4、2;關節下瘤及掌突均發達。後肢肥碩,脛跗關節前達眼部,左右跟部僅相遇或稍重迭;跗褶明顯;趾間全蹼,第一、五趾的遊離緣有緣膜;關節下瘤發達;內蹠突細長,無外蹠突。面板粗糙,雄蛙背部有許多窄長疣,多成行排列而不規則,此外還有小圓疣滿布在頭、軀、四肢的背面及體側,體側的最為明顯;雌蛙背部有分散的小圓疣;顳褶極顯著;兩眼後端有橫置的膚溝。液浸標本體呈深棕色,眼間有一深色橫紋,上下頜緣有清晰的黑縱紋,背部及四肢上的黑斑不甚顯著。雄蛙前肢極粗壯,第一指基部粗大,內側三指均有黑刺;胸部滿布分散的大刺疣,疣基部隆起,中央有顯著的角質黑刺,咽部有時也有黑刺。雌蛙腹面面板光滑。雄蛙有一對咽側內聲囊。蝌蚪後肢發育良好時,全長70毫米左右,尾肌發達;脣齒式I:4—4/Ⅱ:1—1。
棘胸蛙如何養殖
蝌蚪池的建造:蝌蚪池可以是土池也可以是水泥壁土質池。飼養初期,以水泥壁土質池飼養效果好,一方面池水較清,池水不渾濁;另一方面蝌蚪可以吸附在池壁上休息。但水泥池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在蝌蚪變化為幼蛙時登陸不便。解決的辦法是:在池中擱置一些木板、竹簾,以供幼蛙登陸。水泥池面積一般為2-4平方米,池深50釐米,有排灌水孔,並留有陸地。若用土池培育蝌蚪,面積宜大些,一般為10-20平方米,水深40-50釐米,在池的沿岸應搭遮蔭棚,或種植瓜果遮蔭。
投喂的飼料以黃粉蟲等鮮活餌料為主,活餌要求大小適口。在適溫範圍內,日投喂量為體重的5-10。在溫度高於30℃時,可以不投喂。平時應根據天氣、水質和蛙的攝食情況,酌情增減,做到適量、均勻。
分級飼養:隨著幼蛙個體的增大、出現大小不一的情況,要定期按規格大小歸類分池飼養,以免幼小的搶不到食,影響生長和成活率。
越冬管理:水溫低於8℃時,棘胸蛙進入冬眠狀態。當水溫降至10℃前,室外的棘胸蛙要移入室內、或搭篷保溫越冬。越冬期間不必投喂。春季室外水溫穩定回升到10℃以上後,棘胸蛙越冬結束。
在親蛙下池前10天左右,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池消毒。親蛙下池時用2‰的食鹽水浸泡15-20分鐘,再下池。親蛙下池後,開始由於環境改變,很少出來活動,稍有聲響即潛入水中。4-5天后即可活動攝食。親蛙的飼料要求達一定的蛋白質含量,以親蛙積累營養物質,促進其性腺發育成熟。在日常飼養中注意加入一定的肉骨粉和蛋氨酸,以增加懷卵量和精子活力。高脂肪、高熱量的飼料少喂,以免親蛙脂肪積累過量而導致難產。最好投喂一些鮮活餌料,如蚯吲、小魚、蝦、螺蚌肉等。越冬後的親蛙日投喂量為體重的5-6%,產卵後1-2月,投喂量為體重的8-10%。每天上午9時和下午4時定點投喂。
投喂方法:一般在池邊設食臺,其底部用密網、窗紗布或編織袋,釘在木框或竹框架上,浮於水面,使食臺內保持3釐米左右的水深,將活食投放於其內,讓親蛙自由攝食,膨化顆粒飼料也可投放在食臺上。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活餌死亡發臭或飼料變質,均應及時清除。棘胸蛙的常見的病害有水黴病、紅腿病、爛皮病、腸胃炎等。應預防為主,積極治療,慎重用藥。嚴格進行蛙池和蛙種消毒,每10-15天進行藥物常規消毒;死亡的個體隨時撈除,患病的個體及時隔離治療。
棘胸蛙養殖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