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商業祕密保護下的財務資訊公開論文
商業祕密Trade Secrets,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資訊和經營資訊。商業祕密是企業的財產權利,它關乎企業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商業祕密保護下的財務資訊公開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商業祕密保護下的財務資訊公開全文如下:
[摘要] 商業祕密的保護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充分保護企業價值的一個重要手段;而財務資訊公開也是國家法律和資本市場的嚴格要求。因此,財務資訊公開與商業祕密保護是一對不可忽視的矛盾。企業應考慮如何界定和把握兩種看似矛盾的行為,以及如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妥善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首先從概念和現有法規入手對兩者進行界定,並分析了處理好兩者關係的重要意義,提出了企業如何在商業祕密保護的前提下進行財務資訊公開。
論文關鍵詞:商業祕密,財務資訊,信用公開
一、我國財務資訊公開的現狀
財務資訊主要是財務報告提供的各項資料。根據《刑法》第219條規定,商業祕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資訊和經營資訊。原則上說,公司沒有披露其商業營業資訊的義務,法律要求公司披露其商業祕密必須有法律依據和正當理由,而且為避免侵犯公司利益,應通過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劃清商業祕密資訊和資訊披露的界限。
一資訊披露不準確
上市公司出於經營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願披露詳細、真實的資訊,外界投資者不能準確地判斷公司的財務狀況,使得公司財務資訊不夠真實。
二資訊披露不充分
充分披露要求資訊披露的當事人依法、充分、完整地公開所有法定專案的資訊,不得有遺漏和短缺。資本市場都將充分性作為資訊披露的首要條件。但是,由於財務報告等會計資訊的完全披露很可能讓公司在同行業競爭中陷入不利的局面,不少公司都是報喜不報憂。不少上市公司在資訊披露中,對有利於公司的財務資訊過重披露,而對不利於公司的財務資訊披露不夠充分,三緘其口,借保護商業祕密為由,對一些重大事項的披露不夠充分,隱瞞對企業不利的財務資訊尤其是涉嫌違規行為的披露。
三資訊公開的程式混亂
近年來,資訊披露的程式規定不斷完善,監管措施也不斷加強,資訊披露的充分性程度得到不斷提高,但企業在資訊公開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具體表現有:上市公司各利益方影響財務資訊的供給,甚至積極參與財務資訊的供給工作,這樣經過協調的財務資訊便有失偏頗;資訊披露前稽核不嚴,在進行資訊披露時拖沓、隱瞞、弄虛作假,有些甚至將涉及企業商業祕密的相關資訊錯誤披露出去。
二、財務資訊公開的必要性
財務資訊是指以貨幣形式的資料資料為主,結合其他資料,用來表明企業資金的運動狀況及其特徵的經濟資訊,主要有財務報告提供的資料,包括對外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有關附表、報表的附註、財務情況說明書等。而財務資訊公開是指證券發行者將公司財務經營等資訊完整及時地予以公開,供市場理性地判斷證券投資價值,以維護股東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相關法律制度的要求
隨著我國股票市場的不斷髮展,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法律法規及內容規範基本確立。目前,我國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為主體,以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資訊披露實施細則試行》等一系列具體規範及首次披露、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三部分的資訊披露基本框架,初步形成較為完備的資訊披露法規體系。針對資訊披露的各項原則,相關法律都有規定,例如,針對公開性原則,我國《證券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依法發行股票,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依法發行公司債券,依照公司法的規定,應當公告招股說明書、公司債券募集辦法。依法發行新股或者公司債券的,還應當公告財務會計報告。”
二履行受託經濟責任的要求
受託經濟責任論認為,會計的根本目標是完成和認定受託責任,而會計資訊提供的作用是判明受託人是否完成了受託責任、是否值得繼續信任。這種觀點與代理理論相呼應,將會計資訊看作服務於三個層次代理關係和相應受託責任,即將會計目標細化為三個具體目標:一是單位內部管理中各級受託責任,這主要是管理會計目標;二是單位與其投資者之間的受託責任,這主要是財務會計目標;三是單位與國家及社會之間的受託責任,主要由社會責任會計來實現。由此可見,公開財務資訊是這三個具體目標的必然要求。
三籌措優質資金的要求
上市公司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能夠使其很快達到籌資目的。投資者無時不在密切關注公司所披露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發展前景。這是投資者進行科學決策的前提。因此,投資者在做出買賣股票的決策前,必須要考慮投資的收益性、風險性和變現性。當然,投資者主要依據的是公司披露的財務資訊。對於投資或注資方來講,需要企業披露全面的經濟資訊,特別是企業的償債能力,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贏得優質資金的青睞,從而獲得長久的發展動力。
四維護企業信用的要求
企業及時、全面地披露財務資訊有助於宣傳和樹立良好的形象。資訊公開的過程也是公司向相關者進行宣傳及樹立公司良好形象的過程。這是上市公司公共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資訊披露是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溝通的紐帶。投資者對證券產品長期投資失去信心,入市只是為了短期炒作,根本無法形成對上市公司的制約和管理,這必將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企業是否誠實地公開財務資訊將會影響到股票股價的基本資訊,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誠信指數。
三、商業祕密保護與財務資訊公開之間的矛盾分析
關於商業祕密保護與財務資訊公開之間的矛盾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一管理層保密意識和法律意識不充分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應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保護用人單位的商業祕密。長期以來,企業管理層商業祕密的保護意識淡薄,職工退休、離職等各種原因已導致相當多的商業祕密流失現象,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目前在一些企業當中,單位領導對保守商業祕密還未達成共識,沒有把保護商業祕密的具體辦法及員工應當承擔的義務告訴全體員工;商業祕密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不足。另外,在法律意識方面,企業的管理人員對於商業祕密的相關法律還了解較少,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給那些意欲竊取企業商業祕密的不法份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二商業祕密保護制度不完善
企業的商業祕密保護制度在已建立的基礎上還應不斷完善。目前我國企業商業祕密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未建立人力資源的保密制度。該制度主要是在員工招聘、就職、崗位調動、離職等各個環節,建立相應的保密制度及措施。第二,未建立基本的商業祕密監督、使用制度。該制度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商業祕密確認登記表、商業祕密使用申請表、商業祕密使用登記表、商業祕密級變更申請表等等。
三商業祕密管理制度不繫統
目前,我國不少企業尚未建立商業祕密的管理制度。企業擁有一整套的商業祕密管理制度對其發展是大有裨益的,這種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商業祕密事項產生、認定管理辦法;商業祕密資料使用和銷燬管理辦法;商業祕密密級確定及保密期限管理辦法;職工保守商業祕密管理辦法;商業祕密管理獎懲辦法;對外接待保密管理辦法;商業祕密要害部位保密工作管理辦法;會議保密規定;傳真機、計算機和通訊裝置使用管理規定等。另外,企業還應儘快設立專門的商業祕密管理機構,由專門的管理的機構來梳理龐雜的企業資訊,使企業有選擇地對重要的資訊進行保護。
四、解決財務資訊公開與商業祕密保護兩者間矛盾的措施
1、制定有關商業祕密保護的單行法
我國對於商業祕密保護的規定散見於《民法》、《合同法》、《勞動法》、《刑法》、《保密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中。此外,我國已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因此1995年1月1日生效的《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的相關規定對我國也具有法律效力。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具有不同效力層級的商業祕密法律保護體系,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然而,我國商業祕密的現有法律保護仍然存在著缺陷,主要體現在:
1法律規定過於分散。我國保護商業祕密的法律規範散見於不同的法律法規中,由於這些不同的法律法規在立法主旨和側重點上都各不相同,因此很難保證其內容上的統一性、協調性和完整性。
2可操作性不強。由於法律規定過於原則,對於立案標準,案件管轄、價值評估等均未作明確具體的規定,導致在司法實踐中極易造成認定上的偏差,甚至造成一些侵犯商業祕密的訴訟案件難以正常處理。這種立法上的空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商業祕密的有效保護,從而削弱了法律的可操作性。
3處罰力度不夠,對受害人的損害補償不足。我國現有法律對加害人的制裁力度明顯不夠,對加害人的經濟利益威脅不足,容易導致某些不法行為人為了非法利潤鋌而走險,不能對侵害商業祕密的行為人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因此極大削弱了法律保護商業祕密的作用。
2、對網路資訊傳輸進行特殊的立法保護
基於虛擬網路的特性,商業祕密在其中的合理使用與合法保護是當前出現的新問題,值得法學理論界與司法界予以重視,並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系統規制。在今天的網路資訊社會裡,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組織對各種資訊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在網路資訊產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全球各國都在重視網路資訊保護的立法和研究。
總之,在現代化社會,財務資訊公開與商業祕密的保護並行不悖。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對內營造良好的商業祕密保護環境,對外時刻關注各國技術和市場發展情況,防止由於掌握了部分商業祕密而固步自封,阻礙創新的腳步;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及時、準確、全面地公開財務資訊,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克泉.上市公司財務資訊透明度研究.第1版.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8,5.78
[2]王博,王冰.完美的商業祕密管理.第1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3.110
[3]孫錚,楊世忠.會計資訊質量特徵.第2版.大連:大連出版社,2005,2.23
資料分析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的應用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