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小學二年級對數學的已經有了一定的概念,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悉心教導,老師的定期反思會起到促進的作用。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分桃子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32頁“分桃子”主要是通過“分桃子”的過程,使學生感受“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體驗“平均分”的含義。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動手分一分的活動,讓課堂成為提升學生數學思考的訓練場。

  1、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喚醒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我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請你幫助猴媽媽分桃子——分一分”這樣的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數的分解,找到了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生長點,改變了傳統的概念教學“複習——引入——新課——練習——鞏固”的模式。我藉助多媒體向學生講述分桃子的故事,引出只有分的“同樣多”平均分兩個猴寶寶才滿意,適時滲透數學文化思想,使學生數學思考從這裡“開始”。

  2、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數學思考——平均分。 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是教師傳授和輸出的結果,而是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情景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如果說以往的概念教學,教師側重於直觀演示,通過舉例證明理解概念的含義,那麼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課堂教學要有“質”的變化。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媒介”,它對教學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教學中,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我大膽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怎樣分桃子、分魚、分智慧星„„還設計了變式練習,辨析“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練習,在小組練習“分智慧星”的活動中,引出了有餘數除法,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由“分一分”——平均分——有餘數除法。

  3、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概念是生活現象的“數學化”,是由具體到抽象的“昇華”。針對低年級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沒有把現成的除法意義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以後,及時設計了一些操作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引導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試一試、擺一擺、分一分”,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義,體驗“平均分”。讓學生在做中學,抓住不同物體的“平均分”,既培養了數感,又強化了對除法意義的初步理解。與傳統教學相比,整個課堂教學看似淡化了“除法的概念”教學,實際上卻在“核心”處加以“引導”,在關鍵處加以“點撥”,教師真正成了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藉助課堂教學這個提升學生數學思考的“運動場”,使學生的思維由“無序”到“有序”,真正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

  我在本節課教學中,力求營造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幫助學生“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義。從引導開始起“跑”分一分——有目標的進行跑平均分————最後水到渠成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做家務

  這是一節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地方的處理臨時發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時間關係怕完整的教學結構無法展示給聽課的領導,以學生髮展為本思想被淡化,關注學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並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裡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並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後,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麼關係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於此處編制的。

  對於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係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關係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節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鬆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師說的沒有錯: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麼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節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麼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麼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髮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麼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

  在這節課中顧及過多,想展示的也過多,反而顧此失彼,一些傳統教學中的優點也給忽略了。

  :回家路上

  這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觀念:

  1. 創設學習情境,啟用學生的學習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有趣的。直觀形象的數學學習活動。因此,在教學伊始設計成觀察主題圖、聽錄音故事、想數學問題等活動,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喜愛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主動地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

  2. 剖析學生情況,靈活調節學習重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地思考,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

  思。”是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平時學生從練習與作業中反映出來的不善於用完整數學語言整理資訊的現象,設計有價值的思維活動,積極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動筆在練習本上寫出想提出的問題這一環節,就是培養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後,能用通順、簡潔的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既充分培養初步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意識,又整合了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科的知識聯絡點。

  3. 優化合作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而且,合作精神是時代對人的基本要求,真實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項任務,都必須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實現。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著力優化合作交流的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是尤為重要的。

  1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營造合作氛圍,提供合作機會。如:在聽故事後,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想提出什麼問題,而後再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並且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互相評價,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們在愉悅、民主、平等的氛圍中,縮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共振,激發起合作的慾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活動中去。

  2拓展合作時空,注重應用實踐,提升數學素養。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人在教學設計時特別注意體現這一理念,努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去與他人交流和分析探索的結果,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如:教學訓練安排學生和父母或好朋友觀察家中物品或上學路上的景物,尋找數學資訊,試著提出並記錄5個數學問題,進行相互提問並解答的遊戲。充分貫徹聯絡生活和數學應用的思想,讓學生具有實踐活動的機會,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應用數學。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總結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吃西瓜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示例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北師大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師教學計劃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手抄報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試卷分析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期中試卷分析
青島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試卷
江蘇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期中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