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新聞傳播學論文發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隨著學科的發展,研究方法對於新聞傳播學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已經愈發凸顯。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淡英國新聞傳播學教育

  英國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文化,孕育了具有英國鮮明特色的大學教育傳統。雖然國情,體制不同,但瞭解、學習和研究英國新聞傳播學的教育機制和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的我國新聞傳播教育有著可借鑑之處。本文主要探討了英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的實踐教學層面,認為英國傳播學教育在強調實踐性、豐富教學手段,注重評估及反饋、強調複合性師資及課程設定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一、英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發展淵源

  英國的新聞媒介發展較早。如英國最早的日報《每日新聞》創辦於1702年,路透社成立於1851年,英國廣播公司BBC以民營形式組建於1922年。如今,路透社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聞通訊社之一,BBC製作的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在全球已擁有了1.2億的受眾。在印刷媒體方面,英國現有各種型別的報紙1400餘種,其全國性的報紙12家;另有7000餘種雜誌,2400家出版社。正是媒介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英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的孕育成長,同時也伴隨著新聞媒介的發展而不斷髮展。

  根據相關資料,大眾傳播學教育在英國一般被稱為“媒介研究”media studies,最初是從英文和文學批評專業發展而來的①。英國的傳播學研究在上世紀30年代便初見端倪,相對而言,其新聞學專業的教育起步較晚。傳播學研究起源於一些社會科學家對媒體效果研究產生了興趣,於是創辦了傳播研究與傳媒研究院系,旨在培養傳媒批評者與分析者。而作為培養職業新聞記者的新聞院系,則是90年代後才在英國產生②。倫敦大學曾於1919——1939年率先開設新聞學專業本科教育,但在此後的三十年間一度中斷,直到1971年卡迪夫Cardiff大學開始開辦新聞學專業研究生教育,此後各英國高校才陸續開辦了相關的傳媒院系和專業。如今,英國大量高校都設立了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領域的學位點。據學者統計,大約有70家英國高校開設了傳播學和新聞學教育或進行媒介研究,其中還包括愛丁堡大學、拉夫堡大學、萊切斯特大學等許多綜合性大學③。

  二、部分英國知名新聞與傳播教育機構

  總體而言,英國新聞學教育與傳播學教育的區別較為明顯。傳播學領域的覆蓋範圍較為寬廣,包括文化、廣告等各方面的理論性知識;而新聞專業的教學特點則趨於實踐,在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有大量的實訓課程和實訓內容。英國的各個高校在各個專業領域側重不同,同時在不同領域中又各有自己的特色。

  1、謝菲爾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謝菲爾德新聞傳播學院成立於1994年,是英國傳播學研究和新聞教育領域的頂尖學院。該學院的專業齊全,與英國傳媒業聯絡緊密。學院頒發的學士學位是唯一個獲得英國三個新聞行業機構:BJTC英國記者培訓協會,NTCJ全國記者培訓委員會,PTC期刊培訓委員會認可的證書。目前,該學院在本科生階段不分專業,只開設了新聞學學士一個專業。而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則進行了細分,包括:新聞出版學MA Print Journalism,廣播新聞學,雜誌新聞學,網路新聞學,國際傳播等④。

  該學院的特色之一就是側重實際業務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教學目標就是以培養實踐人才為基礎。除了一些理論知識,研究方法等課程外,專業課程更側重技能和實用性,包括了大量的實踐,如新聞採訪、出鏡、新聞寫作和報道等。在本科的課程中,學生不僅需要訓練紮實的速記等基本功,學院也注重學生從全方位的瞭解新聞產業,包括各個媒介機構中,如電視、廣播、網路、報紙和雜誌的執行,學習如何做新聞,正視新聞和新聞產業面臨的關鍵問題。此外,其多媒體應用課程教學裝置齊全、精良,配備了各種採訪儀器、攝像機、照相機、計算機及軟體等,為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鍊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2、萊斯特大學大眾傳播研究中心

  萊斯特大學的大眾傳播研究中心在英國的媒介和傳播的教學和科研中也處於較為領先的地位。研究中心認為對大眾傳播的學習就是了解在複雜巨集大的社會下傳媒的作用及程序。因此該中心的新聞傳播教育主張在廣泛的社會學科中汲取養份,比如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和文化研究等⑤。

  目前,萊斯特大學大眾傳播研究中心設定了兩個本科專業:通訊、媒體及社會理學士BSc Communications, Media and Society及傳媒、社會學學士BA Media and Sociology。其碩士提供的專業有大眾傳播、全球化與傳播、新媒體與社會等。總體而言,萊斯特大學的傳媒偏向傳播學研究,在最近的幾年中,大眾傳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包括媒介研究、電視和道德、廣播劇和健康教育、國際新聞、東歐電影、國際流行音樂工業、媒介和體育、編輯出版等等,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從課程內容看,萊斯特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的研究政策是以基本的傳播理論為起點,輔助於比較、分析及調查等定量性研究方式,從而探討各項大眾傳播媒體的運作過程、傳播效果以及和社會文化的關係。⑥近年來,研究範圍已擴張至全球及傳播多元化領域。其傳播學教育希望學生不僅對媒體研究領域有深入的瞭解,懂得分析和研究,並且還能掌握在當今資訊和媒介充斥的時代生活工作所必需的技能。

  三、英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現狀與特點

  1、教學注重實用性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英國新聞學課程最成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實用性強。這主要是因為在英國的新聞傳播學教育中,就業導向一直很明顯,大多數新聞專業都宣稱他們與業界聯絡密切,致力於培養滿足業界需要的畢業生。而掌握實用的新聞技能的最好辦法就是實踐,因此各個院校都不斷強調其專業的實踐性。

  新聞學教育的實踐性從英國各傳媒院系的專業設定就已能窺其一二。謝菲爾德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教育就按媒介細分了專業方向,如廣播新聞學、雜誌新聞學、網路新聞學等,然後再根據專業方向設定不同的實訓課程。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數字技術的來臨使得英國新聞的教育工作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現在英國大多數新聞專業課上,學生們除了製作廣播電視節目、編輯報紙雜誌外,還要學習製作網頁。這些實踐課程使大多數英國新聞學學生畢業後都能自信地走上新聞崗位,勝任自己的工作。

  不過,也有許多大學認為,僅有新聞 實踐或是新聞 教育對於本科階段的的學生來說是不夠的。因此,有些大學開設了雙學位課程,使學生在學新聞的同時,可以同時學習另一個專業如現代史、 社會學、 經濟學、 心理學等。

  2、教學手段豐富多樣

  英國高校的上課形式除了最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講座外,還包括了許多特色的教學方式,如研討會workshop、團隊合作Teamwork、講習班、小組輔導、個人輔導等各種形式。

  課堂講座和國內大學上課形式基本相近。但英國的教育體系非常嚴謹,課程安排,課前需瞭解的資料,學校會預先通知學生讓學生準備。在學期開始前,授課老師通常會發一份課程說明,上面有詳細的課程 計劃,上課內容,考核評估方式等內容,而且每單元的課程後會附一份詳盡的閱讀書單,包括書、期刊、 網路資訊等。由於每堂課的資訊量大,因此學生通常需要課前做大量閱讀功課。

  英國的教學非常重視小班教學,在課堂上也多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由老師提出主題,學生圍坐在一起討論,大家輪番 發表意見,沒有固定統一的答案。從謝菲爾德大學傳媒專業的討論議題中可以看出,議題更多的涉及到傳媒、經濟、 文化、 政治、社會、民族等多個領域,通過不斷跟進和討論,學生得以深化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小班教學保障了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導,並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同時也利於開闊思路,集思廣益。

  3、師資構成呈複合性

  由於英國各傳媒院系都積極的與媒體產業保持 聯絡,因此經常有媒介機構、企業、政府和國際 組織任職的高管們來為學生開講座或者授課。他們講座內容經常涉及實際 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亟待解決的當前 熱點難點問題等,很受學生歡迎。同時各學校也常邀請一些產業實踐者和在各媒體工作的校友回母校與學生交流,這對學生了解媒體工作的方式以及 職業生涯的規劃頗有裨益。

  普遍而言,英國高校在引進教師時會採用“雙軌制”,也就是招聘具有博士學位、以理論研究見長的教師,同時也招聘具有多年從業 經驗、以實務見長的教師,並且對兩類教師採取不同的考核和評估標準。這種複合型的師資隊伍能有效的減輕困擾傳播學教育業界和學界難融合的現象。另外,英國的師資構成較為國際化,其學生結構更呈現出國際化特徵,約50%的研究生是外國留學生。對於新聞與傳播學教育而言這一特徵也成為了一定的優勢,一方面,學生構成的國際化特點帶來的文化間的相互融合,增加了彼此瞭解不同文化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以及對於新聞與傳播學領域的重要概念的多元文化理解。另一方面,新聞傳播學科本身具有非常鮮明的跨學科性質,而國際化的趨勢更有利於培養寬口徑、複合型的傳媒人才,也有利於對於傳媒實踐的深刻理解。

  4、評估反饋體系較為完善

  在英國新聞傳播學教育中,考核評估體系較為多樣化,通常不以期末的 考試成績作為單一的評估標準。學生每修完一門課,老師都會給出評定成績。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並不是期末考試,而是根據學生的 論文多為理論課、作品多為實踐課等做出綜合評價,而且多為複合式成績,也就是由幾種成績所佔的百分比算出最後的結果。

  在實踐課上,老師會根據實際操作,作品,個人和團體設計方案和工作日記等綜合起來評定成績。而理論課則常常結合主題演講、小組合作的方式給出一部分成績,最後再加上論文的成績來作為評定理論課的成績。期末時,英國高校的學生一般會收到各個課程的評估問卷,用以調查每一教學模組model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意見、建議。這份問卷設計得較為詳細,不僅涉及課程安排,授課質量,而且還會涉及到教學裝置、試驗裝置、圖書館資料、學習場所等內容。學生的反饋意見將由學院再組織討論,被認為需要修改的地方則在下一學年執行,由此不斷促進教學效果,完善教學質量。

  結語

  英國的國家體制、教育機制都與我國不同,但是中英兩國的新聞教育體系也有一定的共同點。比如兩國的新聞教育都植根於實用的職業培訓,把新聞報道、 寫作和編輯等實踐性訓練作為培養學生的核心課程,同時也都要求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思考等。特別是近年來,我國新聞傳播學學界正不斷縮小與歐美國家的專業教育差距,各高校積極通過聘請業界精英到學校任教,加大實驗室投資,更改課程設定等各種途徑來促進新聞傳播學的 發展。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新聞傳播學教育將更加完善,為學界業界培養出更多複合型的新聞傳播學學子。

  篇2

  淺談融合新聞報道

  一、緒言

  傳統媒體時代,記者們需要具備新聞業務能力以及專業素養等,但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讓各種不同的媒介產生了融合,這讓傳統的新聞媒體收到了不小的衝擊。同時,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又產生了新的新聞報道模式――融合新聞報道,融合新聞報道的出現給記者們帶來了不小的難題,記者,一個被人們稱為“無冕之王”的職業,要如何才能在新媒體時代更好的生存,如何適應融合新聞報道這樣新的報道模式,這都是媒介融合帶給記者的考驗,於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面對激烈的競爭,記者們需要去掌握更多的能力技巧,去發展更多符合融合新聞報道的素養,以期成為更加適應時代發展的全媒體記者。於是,在傳統記者的基礎上,媒體行業對新媒體時代的全媒體記者提出了更深一層的要求,本文將淺析融合新聞報道中,記者需要掌握的技術和需要擁有的能力,這是記者行業的一次挑戰。

  二、融合新聞的界定

  在數字技術還沒有出現時,傳媒產品中,報紙是文字和圖片的載物,廣播播放音訊,電視播放視訊,這些不同的媒介的傳播渠道和內容都不同,在當時是沒有辦法直接相容彼此的,然而數字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這些傳媒產品之間的壁壘,使它們逐漸走向融合,走向一種合作模式,這也就是“媒介融合”的出現。媒介融合的方式有很多,總結概括可以分成內容融合和渠道融合,而內容融合這一方式中,從物理形態上看,可以分成文字、聲音、圖片、影象等;而從媒介載體上看,分為了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和手機等。“融合新聞”是媒介融合環境下內容融合的產物,這是一種新的新聞傳播模式,是將多種媒介的新聞傳播活動進行整合,通過多媒體,多渠道的方式傳播新聞,它融合了文字、圖片、音訊、視訊、超連結以及GPS 等多媒體產品形式的新聞形態被稱為媒介融合的“終端新聞產物”。

  “融合新聞”在個體層面的標誌是哪些掌握了多種媒介技能的“超級記者”,這些人在美國還有“揹包記者”等多種稱號,他們掌握了全面的多媒體技能,能夠同時承擔文字、圖片、音訊、視訊等報道任務,為多種不同媒體提供新聞作品。這也就意味著在融合新聞報道中,記者不能夠僅僅只是完成採訪、寫作任務等,融合新聞報道中從前期採訪,到製作新聞,考慮新聞中融合哪些元素,以及受眾的接受程度,到後期放到什麼平臺上,如何展示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工序,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記者來完成,這不僅考驗著記者的專業素養和新聞採寫能力,同時還要求記者掌握並擴充套件更多的知識、能力和技巧,以求具備更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更加完善的全媒體能力素養。

  三、融合新聞報道對記者的要求

  融合新聞報道模式的出現對記者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能力要求,要求一個更全面,更優秀的全媒體記者。

  1.融合性思維模式

  一則新聞適不適合以融合新聞的形式進行報道,或者說沒有必要以融合新聞報道方式來報道,這就需要記者在瞭解事件整個的發生經過後,要能分析在整個事件中能不能融入多媒體元素,除了文字還能否加入其他的更直觀的,更富含視覺元素的形式來達到傳播效果。如微博上成都女司機被暴打事件,就是很好的融合新聞報道素材,在這個事件中,多媒體元素非常豐富,一來它有車載攝像,也就是有了音訊和視訊,同時整個事件中劇情反轉多,這樣的新聞以融合新聞的模式進行報道會增加更多的看點。在判斷之後,再分析其中的看點,驚爆點,分析該以怎樣的融合新聞表現方式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於是對於成都女司機被暴打事件,記者可以結合兩車的駕駛軌跡做出GPS導航圖進行圖解分析,在幾個關鍵的男司機被強行別車的事件點處配上視訊和文字解說,增加觀眾的現場感,使觀眾深入到事件中去,同時還可以配上和交通安全相關的擴充套件連結,提供給受眾更豐富的資訊。

  2.多媒體操控和識別能力

  不同媒體的技術運用和傳播特點是不同的,因此也會導致同則新聞,它的內容,結構,傳播形式和受眾的不同。記者除了基本的新聞業務能力需要掌握之外,還要能熟練地掌握各種媒體的運用技巧,清楚在不同的媒體上報道會產生哪些不同的效果。如一則新聞要報道時,在內容上是以文字為主,還是圖片,還是視訊,如何選擇,如何結合才能讓新聞報道更加有深度有內涵,更加完整。在考慮內容的結合的同時考慮其和傳播渠道的搭配,因為不同渠道的傳播效果不同。

  比如通過手機客戶端傳播時,如微博等手機應用軟體上,受眾多是在碎片化的時間段看一看,這時受眾對新聞的關注度和專注度不一定高,同時也因為手指滑動螢幕的頻率較高,對資訊的攝取呈碎片化狀態。這時記者就要選出新聞中最出彩的部分,配上短小精悍的文字和圖片,或是小段的視訊來對整個事件進行高度概括,以求留下印象;而在電視上報道新聞時,受眾大多靠在沙發上,享受休閒的時光,這個時候,受眾是處於一個長時間的休閒狀態,那麼就可以推出專題式的,故事性較強的長篇幅的報道;而當人們瀏覽網頁時,這時人們處在一種“前傾體驗”之中,身體前傾,盯著電腦螢幕,狀態相比於電視和手機要更加專注,所以這個時候可以推出深度報道,可以有長篇的文字,配以圖片,音訊解說,視訊介紹等,不僅可以讓受眾瞭解到更全面的更深入的報道,同時也能夠加深受眾對新聞的印象。所以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媒體,搭配起來會產生不同的傳播效果,記者要熟練操控各種媒體,並熟練搭配,見機推送。

  3.能與受眾互動

  互動性在融合新聞報道中是舉足輕重的部分,因為在融合新聞中對於受眾體驗是非常注重的。一名記者通過對文字、圖片、視訊、音訊等等的融合,再挑選報紙電視網路等不同渠道,這麼一系列複雜的過程就是為了能讓新聞更加完善並讓受眾最大程度的瞭解新聞的內容,所以融合新聞報道是需要得到受眾的反饋的報道,且它的互動性的存在更是為了讓受眾不再只是單純地接受資訊,而是能夠在接收資訊後,對接收到的資訊作出迴應,評價,發表自己的觀點等,當記者收到了這樣的反饋後,可以從中把握到受眾對於不同的媒體的不同接受習慣,清楚自己的新聞哪裡做得好,哪裡有欠缺,並思考如何在下一次報道中增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此提高受眾的接收程度。

  4.自我定位更精準

  新媒體時代,傳者和受者的角色都產生了變化,再也不是傳統的傳者到受者了,更多的是雙向互動的局面,傳者可以是受者,受者也可以是傳者,釋出新聞的人同時也可以是接收新聞的人。尤其在融合新聞報道中,記者不僅僅只是新聞的發現者了,同時也是製作者,釋出者,組織者。在融合新聞中記者要根據自己蒐集的各種資料,圖片,音視訊等進行編排組合,使新聞中的視覺元素與文字元素交融,是新聞更加的直觀和形象,在這時,記者就是新聞的製作者,之後記者在不同的平臺上釋出新聞,是新聞的釋出者。對於組織者的理解有兩點,一點是組織新聞材料,根據新聞要報道的內容來進行內容組合,一點是從受眾中組織資訊,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記者要做的不僅僅是把一切報道資源掌握在受眾,而是要去相信受眾,為他們提供報道的視窗和平臺,此時此刻,記者就可以從各個受眾的反饋交流中獲取更多資訊。

  四、挑戰與機遇並存

  每個時代,每個產業,每個職業都會在發展中遇到或大或小的挑戰,媒介融合時代下融合新聞報道就是對記者行業的一次挑戰,記者們可以在這次挑戰中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技能,在挑戰中取得進步,在挑戰中謀得新的機遇。

新聞傳播學十二大考研名校優劣勢分析
高考填報志願指導
相關知識
有關新聞傳播學論文發表
新聞傳播學論文發表參考範文
新聞傳播學論文發表
有關新聞編輯類論文發表
有關新聞傳播學方面論文發表
關於新聞傳播學論文範本
關於新聞傳播學論文範文
新聞傳播學論文範文
自考新聞傳播學論文範文
新聞傳播學論文選題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