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的常見種類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海蜇是知名的海上生物之一,那海蜇有哪些常見的種類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海蜇的常見種類。

  海蜇的常見種類:黃斑海蜇

  與海蜇很相似。主要區別為:外傘部表面有許多短小而尖硬的疣突,並有黃褐色的斑點。每1/8傘緣有8個長橢圓形的緣瓣。口腕上著生的棒狀附屬物較短小,附屬物的末端呈球形或棒狀。生殖突很大,為卵圓形,基部表面有尖刺狀的突起。

  傘徑一般為250~350毫米,傘徑多為半球狀,傘部中央較肥厚、結實,傘緣較薄。8個感覺器的內窩處有放射肋,平衡棍末端有褐色色素。16條輻管均延伸至傘緣。各輻管側分枝相互連線成複雜的網狀管結構。口腕8個,三翼狀,有許多末端膨大的槌狀附屬物。有8對肩板,其上有許多絲狀附屬物。生殖下穴4個。

  成體為乳白色,外傘表面散佈有許多黃色的小斑點。此種為熱帶種類,多分佈於福建廣東等南方沿海。

  海蜇的常見種類:棒狀海蜇

  個體較小,傘徑40~100毫米,傘高50毫米。外傘十分光滑,很薄。每1/8傘緣處有14~16個略呈圓形扁平的緣瓣。沒有生殖突,肩板很小。垂管特別短,口腕長約35毫米,基部3毫米,腕盤直徑12毫米,著生於口腕部的棒狀附屬物較稀少,末端棒狀附屬物長約10~12毫米。絲狀附屬物不發達,只著生於肩板上。環管不發達,內環網狀系統寬而明顯,內邊輪廓大致與胃腔平行。感覺管分枝或呈網狀。此種在我國僅分佈於廈門一帶海區。

  海蜇的常見種類:沙海蜇

  為大型水母類,傘徑180~980毫米,呈半球狀,外傘表面密佈細小的顆粒。緣瓣數目變化較大,通常1/8傘緣有14個。8個感覺器。輻管16條,末端分枝相互連線成網狀。內傘有發達的環肌。口腕8條,基部癒合,遊離端向外展開,其末端二分叉,側面分枝長,口腕著生許多絲狀附屬物。4個彼此分離的生殖下穴,沒有生殖乳突。生活時,傘部呈褐色,附屬物呈深褐色。此種為偏冷水性種類,在我國主要分佈於黃海南部、東海北部。

  海蜇的常見種類:方水母

  傘徑300~500毫米,最大個體達1米,重約40多千克。外傘表面光滑,膠質層厚實,每1/8傘緣有14~20個舌狀緣瓣。無觸手。感覺器8個,分別位於主輻管和間輻管的末端,在每2個感覺器之間有10~20個緣瓣。感覺器的兩側各有1片呈葉狀的小緣瓣,又稱感覺緣瓣。內傘由許多以胃腔為中心點、作同心圓環、以覆瓦狀排列的環肌。環肌呈紅褐色、深褐色、金黃色或乳白色。沒有輻肌。在內傘間輻位上有4個腎形凹陷的生殖下穴,穴內側有膜隔開,不與外界相通。每個生殖下穴外側有1個表面粗糙的乳狀突起。口腕基部1/2處外側著生8對肩板,下端為口盤,並在口盤處分出8條口腕。肩板側扁形,外側三翼形,每個翼上都有許多皺褶,又稱縫合褶;褶上生有許多指狀附屬物和小吸口。翼片上也生有許多絲狀物。口腕亦呈三翼狀,內側一翼片較大,為主翼,外側翼片較小,為副翼;各翼皺褶上著生有許多指狀和紡錘形附屬物,並有許多小吸口和觸指。腕的末端有1條粗壯而長大的棒狀附屬物。口腕部各小吸口呈喇叭狀,由小管與腕管相通,由腕管通入胃腔。胃管系統發達,自中央胃腔向內傘延伸出16條輻射管,其中4條主輻管從胃柱伸出,4條間輻管從胃膜上界伸出,8條縱輻管與主輻管和間輻管相間排列。在內傘的l/2處有l條退化的環管,此環管在幼體期尤為明顯,並與各輻管相通。在環管內側的主輻管、間輻管均有多條分枝相連構造網狀管,縱輻管不分枝。在環管外側的16條輻管均分枝,並向傘緣延伸出相互連線的構造呈網狀。

  海蜇的養殖技術

  一、塑料大棚的建設

  選擇適宜池塘,整修改造成長度不限、寬20m--40m、深1.2--1.8m的條形池塘,平整池底,四周用塑料薄膜護坡。在此基礎上,用直徑10cm以上的竹杆作立柱,其間距為2m--2.5m;用細竹或竹片作頂部支撐,其間距為1.5m--2.0m;用鐵絲將縱橫成網的棚頂結節固定好,外部封上霧滴型薄膜,兩端留出出口和風門,設定好進排水系統即可。一般每個塑料大棚面積0.7ha--7.0ha為宜,面積過大則不易管理和調控,且塑料大棚內的池塘四周勿留死角,以免海蜇叢集使其活動受限而致死。

  二、苗種育成與放養

  1.苗種來源。目前,獲得苗種的來源有三種方法:一是採捕海上自然苗種;二是半人工採苗,即採捕或收購海上成熟期的海蜇,通過人工投放附著基的辦法獲得苗種;三是人工育苗,即選用海上成蜇或人工養殖的成蜇,通過強化培育和繁殖獲得優質海蜇苗種,其蜇苗生長至1.5cm以上時,即可作為苗種使用。

  2.投苗。投苗密度一般掌握在5只/立方米--8只/立方米為宜。投苗前,養蜇池應放水50cm--60cm,施肥繁殖基礎餌料生物,以滿足幼蜇攝食需求。作為常年生產的塑料大棚池塘,應設立單胞藻培育池、輪蟲培育池和滷蟲培育池,以培育幼體的餌料生物,並視海蜇生長速度分級投喂。投苗時,應注意育苗池與養成池的水溫、鹽度等理化因子指標,儘量將兩者差距調整到越小越好,以免由於差異過大而影響蜇苗投放的成活率。

  3.養殖管理

  1水質調控。養蜇先養水,根據實踐,肥水放苗後應穩定水質5天--7天,待幼蜇逐漸適應時,池塘再行加水。水應少加、勤加,每次加水及後期換水量都不應超過總水體的15%。水量加至最大時,應進行適量換水,以保持幼蜇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每次加換水前,應定時進行水溫、鹽度測量,勿使指標變化過大。在冬春兩季,因塑料大棚內外氣溫和水溫差別較大,可在塑料大棚前設立配套的小型棚塘,將水抽入經陽光照射、水溫升到一定程度時再行加水,加水的最佳時間為每日午後3時--4時。

  2餌料投喂。選用餌料要鮮活、不變質、無外源汙染物和致病源。投喂次數每日2次--4次,投喂量視定期觀察海蜇生長情況來確定,在養殖中後期,因海蜇攝食量不斷增大,可採收野生輪蟲或滷蟲進行投喂,以避免海蜇忽飽忽飢,影響其正常生長。

  3日常管理。海蜇生長需要良好的氣液環境,故應注意塑料大棚的適時通風,特別是在養殖後期,由於棚內特殊的環境,導致水流、氣流相對不暢。針對這種情況,應設定小型增氧機,通過鋪設細管和氣石來進行水體增氧,但切勿用較大型葉輪式、水車式增氧機,因為這兩種機型的葉片較大,容易對海蜇造成傷害。在寒冷季節,棚頂應覆蓋草簾進行保溫在溫暖季節,可將塑料大棚兩邊的塑料薄膜捲起,使棚內通風順暢,以利降低溫度。

  三、收穫

  海蜇生長速度很快,經50日齡個體即達5kg--10kg以上,此時可分批採捕,捕大留小,陸續上市。其收穫方法很多,一般用具為抄網或定置網,最後可排水收穫。

  四、效益分析

  從目前消費市場和養殖趨勢看,一是隨海蜇自然資源日益匱乏,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2002年,鮮蜇價格為12元/kg--16元/kg,二礬成品價格在60元/kg以上,且供不應求,市場緊俏。二是在大多數養殖品種效益偏低的情況下,海蜇大棚養殖可謂一枝獨秀,一年四季可養六茬,每茬每公頃大棚純利一般在3萬元以上。由此可見,發展塑料大棚養殖海蜇的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河蝦網箱養殖方法
肉牛的飼養管理要點
相關知識
海蜇的常見種類有哪些
普拉提運動的常見種類有哪些
章魚的常見種類有哪些_章魚的飼​養方法
翡翠的常見種類有哪些
藥用菌的常見種類有哪些
運動損傷的常見分類有哪些
婦科疾病常見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牡蠣種類有哪些_牡蠣飼養方法
申請海外交換生專案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常見誤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