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高密度養殖泥鰍技術
稻田飼養泥鰍是個很好地養殖泥鰍的方法,稻田怎樣去養殖泥鰍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稻田養殖優點甚多
第一是在不破壞稻田原生態系統及不增加使用水資源的情況下,可以做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效果,直接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是生態效應更為突出,主要表現為泥鰍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蟲,起到生物防治蟲害的部分功能,節省農藥,減少了糧食汙染。
泥鰍喜棲息於底層腐裂土質的淤泥表層,除用鰓呼吸外,能用面板和腸道呼吸。泥鰍是雜食性魚類,喜夜間覓食,以昆蟲、小型甲殼動物、水草嫩葉以及矽藻、藍藻、綠藻、黃藻和浮游動物等為食。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通過施肥培養浮游生物餌料,沉積池底的殘餌、糞渣也可作它的食料。人工飼養還可投喂商品飼料,如花生餅、米糠、麩皮、豆餅、蠶蛹粉、螺、蚯蚓、水絲蚓、魚肉、家禽家畜內臟等。泥鰍個體小,重量輕,貪吃,過飽時易引起消化不良,影響正常呼吸造成脹死。
泥鰍是溫水性魚類,在稻田中呈土黃色,其生長水溫為15-34度,最適生長水溫為24-30度。當水溫降到5-6度以下或高於35-36度時,它便潛入泥中10-30釐米泥層進行休眠。
泥鰍稻田建設
稻田養殖泥鰍,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面積2-10畝的稻田,並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紗窗等入泥30釐米建設起80釐米高的防逃牆。沿田埂修一20釐米寬的臺階,離田埂頂15釐米。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溝,溝寬、深為50釐米。進、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處,管口均用細密鐵絲網攔截,排水管平時用水泥封住。
泥鰍鰍种放養
鰍魚最好是來源於泥鰍原種場或從天然水域捕撈的,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年齡在2齡,雌性體重15-25g ,雄性體重12g 以上。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每畝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勻潑灑,進行清整消毒。畝施發酵過的豬糞1000公斤,進水經過濾入田,溝內水深30-40釐米,培肥水體,水的透明度為25釐米左右。秧苗返青後,畝放3-5克/尾規格的鰍苗2-2.5萬尾,放養前用3%的食鹽液浸泡10分鐘,消毒後入田。
泥鰍飼養管理
一、施肥
養殖過程中,為了保證浮游生物不斷,必須及時、少量、均勻地追施有機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畝用肥150公斤。另外根據水色的具體情況,每次每畝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氫氨,以保持水體呈黃綠色。
二、投餌
由於田中泥鰍的密度較高,應投喂人工飼料,如豆餅、蠶蛹粉、蠅蛆、蚯蚓、螺、蚌、屠宰場下腳料、米糠、豆渣、菜籽餅、麩皮等,以補充天然餌料的不足。7-8月是泥鰍生長的旺季,要求蠶蛹粉達15%、肉骨粉10%、豆餅25%的配比,日投餌2次,投餌率為10%。9-10月份以植物性飼料如麩皮、米糠等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為泥鰍總重量的2%-4%。早春和秋末2%左右。具體根據泥鰍取食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餌後,1 -2小時內基本吃完為宜。
三、水位控制
水位控制極為重要。田面以上實際水位一般控制在5釐米以上。適時加入新水,一般每半個月加水1次,夏天高溫季度應適當加深水位。
四、疾病防治
由於泥鰍適宜於水田養殖,在養殖過程中一般沒有疾病發生。為防止赤皮病發生,每月用呋喃酮藥餌10-20克,配50公斤飼料投喂2-3 天,每月每畝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漿後全池潑灑。水稻施農藥時間一般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後5-7天,對秧苗施藥預防一次。
五、日常管理
日巡田2次,檢查防逃設施,特別是雨天注意仔細檢查漏洞。防止天敵入侵如水蛇、鴨等,觀察泥鰍的活動和攝食情況。嚴禁含有甲胺磷、毒殺酚、呋喃丹、五氯酚鈉等劇毒農藥的水流入。
泥鰍捕撈方法
一是沖水捕撈,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鋪上網具,從進水口放水,因泥鰍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時間後將網具提起捕獲。此法適於水溫20度左右,泥鰍愛活動時進行;二是餌料誘捕,把炒香的糠或麩皮放在竹籠內,將籠置於溝內誘鰍入籠;三是乾田捕捉,慢慢放乾田水,使泥鰍集中到溝土裸露處捕捉。
泥鰍體表潰瘍症的診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