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飲食文化禮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大理白族地區的日常飲食文化,隨當地物產不同而有所差異。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吧!

  :乳扇

  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蘿蔔、茄子、瓜類、豆類及辣椒等。在白族飲食習俗中,下列幾種較具民族特色。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餚。這是將整隻豬或羊置於稻草火上烘烤。待烤至半生半熟時,去毛再烤,直至皮肉呈金黃色時為止。吃時將肉切成肉絲或肉片,佐以姜、蔥、蒜、燉梅、辣椒、蕪美等調料,又香又鮮,為款待貴客的民族佳餚。

  :海水煮海魚

  洱海邊的漁民煮魚時,特別是烹煮當地稱為“油魚”等肥美魚兒時,一般都不用油煎。他們舀來洱海之水,待鍋內水沸時,放入鮮魚,再擱上濃重的辣椒粉和花椒粉,其味鮮美麻辣,俗稱“海水煮海魚”。這是下關的地方特色菜餚。將洱海的肥美鯉魚,剖腹洗淨,抹上少許精鹽,醃上十來分鐘,與火腿片、嫩雞塊、鮮肉片、豬肝片、冬菇、蛋卷、肉丸、海蔘、豆腐、玉蘭片等各種適量配料,同置砂鍋內,再撒入適量的胡椒、精鹽、味精等調料,置炭火爐上文火k煮而成。食時,將砂鍋以盤襯墊上席,即熱氣騰騰,又鮮美可口。

  :燉梅

  大理地區產梅,尤以洱海東岸,綿延百里的半山半壩地區到處是梅樹林。梅有苦梅、鹽梅兩種。用苦梅製作的燉梅,是白族人民喜歡的調味品。燉梅是將苦梅放入沙罐,加上鹽和花椒,蓋嚴後,置於火塘正中,周圍堆上稻殼,點燃後,用微火連著燉上一至兩天。這時,黑色的燉梅味道酸香異常,老百姓常用作吃生皮的調料,或加上紅糖做成燉梅湯。燉梅耐貯,能放上一二年而不壞。產於洱源縣的雕梅,製作時先用石灰水將鹽梅浸泡。取出晾乾後,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連續曲折的花紋,並小心擠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縷,壓扁後其狀似一朵朵盛開的菊花。這時,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紅糖浸漬。幾個月後開瓶取出,雕梅色澤金黃,清香四溢,是洱源縣出產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併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誌。因為當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須依俗給婆家送上一盤姑娘製作的雕梅作為見面禮。新婚之夜,新娘要為親友賓客擺設點心甜席,此謂“擺果酒”,案十上陳列著新娘帶來的蜜錢、乾果、雕梅款待客人,並讓大夥品評。於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們製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果品,還稱得上是一種工藝美術品。

  :餌塊

  餌塊又稱粑粑,是廣泛流行於雲南的傳統小吃。但是,大理餌塊別具特色:將蒸熟的米團,放在大理石墊板上,用工搓揉。包入糖和核桃鹽、滷腐等,置炭火爐*烘烤。這種現揉現燒的餌塊,軟香可口。洱源鄧川壩,土地肥沃,水草豐美,這裡的農家素有飼養乳牛的傳統。當地出產的乳扇,為遠近馳名的特產。制乳扇時,先將鮮牛奶發酵成酸奶水,再放入鍋內加熱至60C一70℃,隨即傾入鮮牛奶,並用竹筷輕輕攪動,使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等漸漸凝結成絮狀,再用竹筷攤成薄片,晾在竹架上風乾而成。

  黃中帶白、純潔光亮、薄似紙張的乳扇,富含蛋白質、脂肪等,營養豐富。它可以生吃,也可煎、蒸、烤吃。但最好是用香油煎成淡黃色,取出置涼,又脆又香,尤為可口。孔詞是白族宴客的美味佳餚,是祭祀的必備供品,也是饋友的佳品。[中國吃網]

  :烤茶

  烤茶是白族的傳統茶俗。白族人家的堂屋,一般都設定了鑲以木架的鑄鐵火盆,上面放有一個鐵三角架,來了客人,主人便讓客人到堂屋落座,並在火盆升火,放上砂罐準備烤茶待客。待砂罐煨熱後,放入茶葉,迅速抖動簸盪煨烤。待茶葉烤至徽黃色,飄逸出清幽的茶香時,衝入一勺開水。這時,只聽“傭”的一聲,被衝起來的茶水泡沫也升至罐口,有如繡球花狀,堂以立時飄逸一股誘人的茶香。這一沖茶之聲,又響又脆,因而又稱烤茶為“雷響茶”。

  待茶泡沫落下砂罐時,便可衝入開水,斟茶獻客了。煨烤的茶水,茶色澄黃,濃香撲鼻。烤茶一般沖水三道,邊煨烤邊品茗:初飲覺得其味微苦,再品則甘香醇厚,最後一道更覺其味甘甜,愈品味道愈美,滿齒留香,令人回味不止。此謂“頭苦、二甘、三回味。”有的地方在飲第二道茶時,還往茶內放入核桃仁片、紅糖、蜂蜜和幾粒花椒,別具一番風味。

  烤茶的茶具也很別緻。烤茶的砂罐粗糙,而茶盅卻為小巧玲瓏、潔白晶瑩的瓷杯。按照“酒滿敬客,茶滿欺人”的習俗,主人斟茶要少,僅以品啜一二口為宜。當主人雙手高舉茶盅向客人獻第一盅茶時,客人接茶後應將它轉敬主人家中的最年長者和座中長輩,彼此謙讓一番之後,客人方可品茗。這時,客人一邊品啜,還要一邊讚賞茶味的甘香,欣賞茶盅的精巧。因而,白族的烤茶習俗,堪稱一門茶道藝術。

  白族烤茶所用的茶葉,多為下關淪茶。下關向為製茶中心,這裡出產的散茶,遠銷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遙遠,常遭風雨,損失甚大。後來將散茶壓成碗形茶塊,不但耐儲易運,還不失茶味。茶葉運至地處長江、淪江匯合口的四川滬州時,茶商為廣銷此茶,便宣傳道:“淪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久而久之,四川人便將下關出品的茶葉稱為下關注茶。於是,這種茶味醇厚,湯色澄黃,香氣馥郁,解渴提神,又有消食行氣、散煙醒酒之效的下關淪茶,便聲名遠揚了。[中國吃網]

  :豬肝胙

  霜降過後,鶴慶的一些農家開始宰豬了。這時,他們照例要醃製白族傳統風味食品——豬肝胙。

  豬肝胙的製法大略如下:將新鮮豬肝、豬肚、豬大腸和排骨等洗淨,入鍋煮成半熟,撈起來晾涼後,把豬肝、豬腸、豬肚切塊,將排骨剁成小節塊。然後,再按10%的比例放入鹽巴,12%的比例配辣椒粉,以及150一200克的花椒粉、50—100 克的小茵香粉和烈性.酒1斤,調勻拌和後,裝入陶罐,壓緊,封嚴,置於通風陰涼之處。

  經三四個月以後,可開罐食用了。啟封時,一股豬肝胙特有的香味便飄逸出來。食用時,用一碗盛上豬肝昨,放入飯甑蒸局。蒸後的豬肝脾光潔油亮,香味誘人,吃起來麻辣鹹香,鮮嫩可口,是白族農家款待親友的上好下酒菜。如果食用米線、麵條,用它作蓋澆菜,其味更佳。

  白族賀新房習俗與祝賀歌在白族地區,起房蓋屋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自然也就要舉行隆重熱鬧的儀式,還要按儀式 程序吟唱祝賀歌。

  建蓋新房先要擇吉日動土砌石腳,石腳砌好後隔幾個月 有的地方要隔二至三年,白族稱這段時間為歇牆才擇吉日 開工營造。在營造中要唱祝賀歌。祝賀歌由“上樑歌”和“封 龍口”兩部分組成,分別由木匠師傅在不同時辰吟唱。“上樑 歌”要在上樑的時候唱。在一派歡樂的嗩吶、鑼鼓和前來祝賀 的歡聲中,當頭的木匠師傅身掛一道紅彩,接過主人遞上的大紅公雞,一進步出堂屋,一邊唱道:“大紅公雞雄赳赳,你在 家中報五更,遇著主人造金屋,用你報佳音。吉日良辰放聲 唱。四鄰好友賀新聲,良辰喜慶大家唱,日子天天新。”他一 邊唱一邊在人們祝賀聲中爬過腳手架,登上利用兩根中柱臨時 搭起的“陽臺”,面朝東西南北中各拜了一拜,又高聲唱道:“一點龍頭出學子,二點龍尾上天。

餐桌禮儀五大禁忌
龍與中國飲食文化
相關知識
白族的飲食文化禮儀
廣州人的飲食文化禮儀
端午節潮汕人的飲食文化禮儀
廣西壯族的飲食文化有哪些呢
關於立春的飲食文化和文學記載
關於大暑的飲食文化
義大利的飲食文化簡介
哈爾濱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特點
貴州的飲食文化習慣有哪些
廣州的飲食文化有哪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