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需要注意什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講。
◆ ◆ ◆
這個節氣開始,氣溫逐漸回升、降水也逐漸增多。雨水節氣養生三要素要記住,即防“倒春寒”、“健脾祛溼”和“準備養陽 ”。
春捂要恰到好處
很多朋友因為要預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恰到好處,否則反而不利健康。具體的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機率;腹部保暖是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睡前摩腹加提肛
那麼如何在睡覺前養護我們體內的陽氣呢?按摩腹部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具體方法是:仰臥床上,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來有利於促進消化,排除脾胃溼毒,二來有助於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質量。還有一個方法是“提肛”,提肛就是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一提一鬆就是提肛運動。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
健脾祛溼食芡實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貴如油的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溼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溼困脾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黃帝內經》中說“溼氣通於脾”,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溼。最簡單的健脾祛溼的辦法便是食療,比如芡實蓮子苡仁湯。
豆苗,俗稱豌豆藤。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豌豆種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種,苗生柔弱如蔓,有須,葉似蒺藜葉,兩兩相對,嫩時可食。”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時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
中醫認為,豆苗性涼微寒,具清熱作用,春天吃可清熱祛火,還助於使面板光滑柔軟。另外,豆苗還有利於消除水腫。
豆苗的吃法很多,下面向大家推薦一道豆苗蘑菇湯。基本材料就是豆苗、口蘑、金針菇等。在事先燉好的雞湯或高湯白水亦可中放兩片姜,加蘑。水開後,加入金針菇,煮3分鐘,再放入豆苗,加少許鹽,注意不要蓋蓋子,水再開後關火,點入香油出鍋即可。
薺菜在我國被食用的歷史已有幾千年,《詩經》中已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說明西周時人們就已經食用薺菜了。自古以來,薺菜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野菜。我國很多地方有陰曆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有的人還在這天採集大量的薺菜晒乾,留著經常煮水服用。
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還含有黃酮苷、膽鹼、乙醯膽鹼等。薺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能降低血壓、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
1
山藥丸子養脾胃
春天其實是各種慢性胃炎、胃潰瘍高發季節。因為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首推山藥,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妨做山藥丸子。
做法:把山藥洗淨上鍋蒸熟,去皮,切小塊後,放入保鮮袋中,用擀麵杖壓成泥,放鹽、胡椒粉、海鮮粉、熟糯米粉拌勻,揉成球狀即可。可搭配西蘭花、紅椒絲一塊吃。
2
韭菜合子助昇陽
雨水後,環境逐漸舒適,各種細菌也活躍起來,此時注意機體陽氣的升發宣疏,有助於條暢氣血,進而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做法:韭菜先洗淨切碎,炒好的雞蛋、木耳,泡發的蝦米拌勻加佐料和成餡兒,鹽最好包時再放。用麵餅裹餡,烙至兩面金黃即可。
3
甜湯蓮子防風溼
這段時間宜少酸增甘,喝碗蓮子湯就不錯,不但甘甜可口,還有防風溼的功效。而且蓮子還含有較多鉀元素,對調節心臟節律也有好處。
做法:先將紅棗、蓮子、銀耳洗淨,湯鍋中加入1200毫升水煮開,放入紅棗,轉小火續煮30分鐘。放入蓮子和銀耳續煮30分鐘,最好加糖煮開即成。如果買的是幹品蓮子,須先泡水兩小時後再煮,才容易煮得軟熟。
雨水節氣應該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