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_博物館觀後感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參觀博物館能夠了解更多歷史。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下面是帶來的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一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於博物館,我自認為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複製的地道戰的場景,大夥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鑽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櫃。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彷彿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著牆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牆上的周恩來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裡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遊告訴:“抗戰中,偽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裡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裡卻是激動不已,心裡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二

  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築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眾非常多,並且很多是外國遊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著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釐米寬50釐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製而成的。

  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隻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更應該做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三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還寒,尤以風大為特色,彷彿要將所有渴望接觸春天的人們都趕回屋去。然而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的訊息讓我有些心裡發癢,早想去一睹為快。於是不顧那一天狂風呼號吹得剛發芽的嫩柳都為之瘋狂,我一頭鑽進地鐵,趕往國博!

  新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在原“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基址上擴充套件和改進起來的,於2010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為於天安門廣場的東邊,和人大會堂相對,是一座暖灰色、帶有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初建時期特色的巨集偉建築它是建國十週年“中國十大建築”之一。那一天下午,當我鑽出地鐵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還是它的“巨集偉”:它依舊是帶著沉穩的淺黃顏色,佇立在陽光燦爛的藍天下,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由於很久沒有參觀過長安街上的任何建築了,我光是找尋從哪裡能走進這座巨集偉巨大的博物館,就花費了至少二十分鐘時間!由於安保等原因,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門而去——由於這個錯誤,我見識到了長龍一般排隊等票的人群裡面不乏各色外國人,也領教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面像”帶給人的那種難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嚴聳立;前面是高度近兩層樓的臺階,其長度更是要走將近一分鐘的距離!閃著金色光芒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幾個題字鑲嵌在高高的立柱右側……

  我帶著還沒參觀裡面就已經有些疲憊的雙腳為了找,我幾乎圍著國博走了半圈!心裡卻被一種莫名的自豪感帶動的有些微微顫抖:這座建築不正是我們當代中國的象徵嗎?

  我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找到了,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銅孔子像,在我看來,他似乎帶著一絲來自遠古的微笑,迎接著世界上所有仰慕這座建築和裡面珍寶的人們。

  一系列安檢過後,我得以進入博物館的內部,心頭還想著剛剛那種莫名的自豪感,卻旋即被眼前開闊、明亮的廣闊廳堂給迷住了:

  那是一個和建築外觀幾乎一樣高、一樣長的大廳,百米左右寬,乳白色的基調,間或有淺咖啡色的牆壁裝飾,整體感覺非常明亮、優雅,卻又讓人意外的感覺到安靜——這在一個人多又大而封閉的建築內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環顧四周,我看清了各個展覽的導引圖,移步向前,我並沒怎麼留意左邊買紀念品的櫃檯,就左轉去尋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館。

  大多數展館都在三層。巨大、寬敞的臺階直通建築的高處,上行和下行兩條扶梯把臺階分隔開。沿扶梯上去右轉進入一條敞開式走廊,然後是一個被走廊分成兩半的展廳——比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發著點點亮黃色的光芒——那是這個展廳左側的佛造像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

  踩著厚厚的地毯,流連於魏晉、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間,那殘留在石造像上的華麗色彩、巨大然而缺損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態,都讓我深深為之感嘆。

  造像館對面是青銅館。隔著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顏色深邃的商代青銅鼎正對著一尊兩米高的宋代菩薩造像!也許只有在那種環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國古代的人民是多麼富有造詣,他們對神的敬仰,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靈活現的通過石像、青銅傳達的淋漓盡致!造像代表人民對佛的信仰,對來生的祈禱;鼎,是中國先民對祖先的祭祀禮器;造像中每個神的安詳神情,都是人民內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穩定,是政權鞏固,國富民強的象徵。

  我站在這青銅鼎和造像之間時,我突然感受到課本中“中華五千年”的具體意義:一個宋代,一個商代,都放在當代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裡!文化,跨越了時間、空間,毫無保留的向每一個願意去了解和讚歎她的人散發著她們各自獨特的魅力!

  帶著對石造像和青銅器那種質樸的感懷,我進入了下一處國博的長設館:中國古代瓷器藝術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館不大,玻璃展櫃裡陳列著從漢代到清朝,每個時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顏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紋飾帶著西洋味兒的外銷瓷,有世界聞名的法門寺祕色瓷;從起初顏色灰暗、厚重的漢代瓷壺,到近百年之內官窯製作的晶瑩、精緻的杯盤……

  一個八零後爸爸抱著他三五歲的兒子,正諄諄教導著:“這是龍泉窯…….;這是釉裡紅……;這是耀州窯的……”孩子的小手輕輕指點著玻璃櫃裡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複著那些詞彙——這一幕令我深受觸動,彷彿看見文化化身成真實的血脈,代代相傳。

  離開三樓,沿階而下,到二樓往左一轉就是一張四米高的油畫招貼:德國畫家希克的作品《海因裡希.丹內克》,畫中年輕婦人單純的眼神和紅白藍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視覺衝擊力。

  這個館是德國柏林、德累斯頓及慕尼黑三家國家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合作的產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續活動之一。整個展廳轉下來,除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油畫風景、人物還算見過,其它的東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搖的長頸鹿模型、19世紀的歐洲婦女服飾工藝及其複雜!、18世紀的鋼筆插畫等等,感覺展品種類豐富、獨特,好像每轉過一個拐角都有一個驚喜!

  說實在的,轉了這麼久之後,說身體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見所聞調動起來了,身體的疲憊都暫時被忘掉。帶著一種興致勃勃的感覺,我回到一層,又輾轉上了一個隱祕的半層高的臺階,尋覓到了“李可染、黃胄和潘天壽藝術大展”展館。

  這三個館是獨立的,館外照例有大師們的畫冊出售,價格不菲。黃胄和潘天壽兩個館我只是粗粗轉過,之後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館中的多媒體螢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為父親製作的生平簡介,以及一段大師的繪畫錄影。

  在這面幕牆前,我逗留了一個小時,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畫作非常吸引我,對我自己的繪畫也有很大的啟發。他是所有近代國畫家中,少數能把畫面做的氣勢磅礴而又細如髮絲的一位人物。看過展廳裡他的真跡,再細細品味大師的生平,及創造這些畫作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一點:“認真對畫,認真做人”。對待喜歡的事物,真的需要潛心研習,並且在承繼傳統的過程中追求創新、不斷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張畫,是他的代表作《萬山紅遍》。那宣紙上的紅,面積那麼大,卻一點也沒讓人感到“堵”。紅顏色無論在國畫還是西畫裡都是很難控制的,他卻能運用的這麼自然,絲毫沒有造作之感,真令人歎為觀止!

  其它的作品裡,我喜歡有一張畫教堂的,那些建築的邊線用水墨表現的是那樣有趣;還有他畫的最熟練的牧童:悠閒,傳神;還有他中年時期的山水,水面上點點的風帆,山峽間的奇峰古剎…….

  國家博物館真是一個彙集各方精華的地方!無論從歷史、文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能打動你的內容。我帶著這樣的感慨走進了國博最著名的展館:復興之路館。

  那是一個讓每個中國人重溫建國曆史的地方,走在展館的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沾滿先烈鮮血的遺物之間,我忽然想起了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我們萬眾一心,……前進!前進!”——是啊!我們的民族從愚昧、被動挨打,到革命、建立獨立的國家,再到覺醒、建設富強的中國——整個過程,兩百年,歷盡艱辛,多少人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為當代中國百姓的生計和幸福而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看著安靜的展館,看著悠然的觀看展品的人,我心裡暗自感恩,感謝先輩的犧牲換來的中國的獨立和和平,也感謝當今那些為中國社會的和平、安定、進步作出自己貢獻的千千萬萬的人們!

  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心裡帶著這種種的感慨,回想古代中華燦爛的文明,回想國外美術的趣味以及與中國的不同,回想中國的近代歷史——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回頭看那依舊巨集偉的建築,突然又想起初見它時心裡的那種種莫名的自豪感。

  這自豪感從何而來?因為這座建築: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們中國的象徵,但不僅是當代的,更是從久遠走到今天,那全部的歲月的象徵。它象徵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象徵著中國政府、中國的人民迴歸自我、面向世界的風貌;它象徵著過去,更象徵了未來!

  我想,在中國的首都有這樣的一座建築,可以說真的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下一頁更多精彩“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博物館的定義是什麼
唱首新歌賀新年的歌詞
相關知識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_博物館觀後感怎麼寫
學術報告心得體會範文_學術報告怎麼寫
在飯店打工心得體會_飯店上班總結怎麼寫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範文
參觀圖書館的心得體會範文
觀看瘋狂動物城的心得體會
參加科技館的心得體會範文
參加科技館的心得體會範例文
參加科技館的心得體會報告
參加科技館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