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古詩教案範文
《靜夜思》是選自語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較經典的詩歌,之所以選擇它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抒情敘事詩,它還有著一種引人入勝的情節,刻畫出了季節的蕭瑟、冷清,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靜夜思》案例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1、現在正值冬季。寒風凜冽,臘月到來,緊接著就要過年了,跟孩子們恣意地想象年景,暢談過年的欣喜。引出許多遊子過年“過節”漂流外地的心結。描寫這一景象的詩歌、故事也有很多,《靜夜思》是選自語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較經典的詩歌,之所以選擇它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抒情敘事詩,它還有著一種引人入勝的情節,刻畫出了季節的蕭瑟、冷清,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更容易激發幼兒的欣賞願望、學習興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鳴。
2、利用本詩激發孩子孝順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愛長輩。
3、以此談論家中“唯我獨尊”的現象。
4、計劃過年。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色,感悟詩人的心境。
2、初步學習按古詩節律吟誦。
3、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使幼兒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養成背誦古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能入情入境的通順、流利的朗誦詩歌。2、激發積累古詩的願望,主動學習、積累古詩。
難點:基本理解詩中意境,體會詩人思鄉情結。
活動準備
1、有關古詩的現代散文及古詩大掛圖。
2、瞭解冬季植物、天氣特點。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1、邊聽音樂《靜夜思》邊進教室,感受歌曲的優美。
——歌曲裡描寫了霜、月光等景物,隨著作者思緒飄動著,好美啊!
2、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清秋季節,你們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秋天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呢?
——教師小結:秋天來了,涼風習習,讓人倍感寒意,那麼夜幕降臨,李白獨在夜裡,從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師邊朗誦散文邊出示大掛圖
3、引出古詩。
創設情境:教師模仿古代詩人大聲朗誦古詩《靜夜思》
剛才老師在朗誦時,你聽到了什麼呀?出示古詩大掛圖
教師再次朗誦。
4、教師朗誦《靜夜思》古詩,並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哪一句古詩的意思你不懂呢?請知道的幼兒告訴其中的意思,或教師可根據幼兒提出不懂古詩在現代散文中用不同顏色畫出來讓幼兒進行理解。
和幼兒一起來朗誦古詩。
再次一起來朗誦古詩。提出要求:大聲、慢、要有古代詩人的感受。
教師小結: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寒意,給詩人帶來了憂思。和幼兒一起感悟古詩朗讀。
5、教師與幼兒試著再次朗誦,學會古代朗誦時的神態。配樂
——小朋友可以回憶剛才教師模仿古代詩人朗誦古詩的樣子,一起來模仿著進行朗誦古詩。
附:靜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註釋】1題目:靜靜的夜裡,產生的思緒 。
2床:五種說法。⑴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⑵ 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 為“井垣也”,即井牆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床”,《易·剝床·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⑸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 “胡床”即馬紮, 一種坐具。[4]
3疑:好像。
4舉頭:抬頭。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賞析】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學反思
古詩對幼兒是一種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種文學活動,但作為一種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對孩子來說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詩的含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夾著現在的、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記憶。我運用幼兒已經學會的歌曲《靜夜思》進行匯入活動,讓幼兒感受古詩很美,可以和著音樂演唱。在記憶古詩時,加上相應的動作,使幼兒能形象的進行記憶,更好的對古詩進行理解記憶。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篇二
《蜂》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蜂》,理解詩的意思。
2、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中所表達的蜜蜂把辛苦歸自己,甜蜜送別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蜂》的課件、兩隻蜜蜂教具、漢字蜂、四幅圖。
【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古詩。
古詩接龍遊戲。
二、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過渡語:小朋友講得太棒了!嗡嗡嗡,誰也被我們吸引來了?出示兩隻蜜蜂
2、玩兩隻小蜜蜂的遊戲。
三、看圖講述,理解圖意。
1、欣賞一組圖:
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觀看課件:蜜蜂採蜜的圖片,觀察蜜蜂是靠什麼來採蜜的?
分角色表演蜜蜂採蜜。
2、蜜蜂這麼辛苦是為了誰呢?
教育幼兒要保護小蜜蜂,不能傷害它。
3、看圖連貫講述圖意。
四、學習古詩《蜂》
1、過渡語:其實這四幅畫裡還藏了一首古詩,有個詩人名字叫羅隱也非常喜歡小蜜蜂,小蜜蜂辛辛苦苦採花釀蜜,就寫下了一首詩來讚揚小蜜蜂,題目就叫《蜂》。
2、看課件欣賞古詩兩遍。
3、看圖分析古詩,瞭解古詩內容。
4、注意語氣,完整學說古詩。
5、配上身體動作學說古詩。
4、結束:今天我們學了一首羅隱的古詩《蜂》,也瞭解了小蜜蜂是怎樣採蜜的,那我們小朋友喜歡小蜜蜂嗎?為什麼?
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小蜜蜂,仔細觀察一下它是怎樣採蜜的,好嗎?
幼兒園元宵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