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養生之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中醫養生之道被很多人所關注,希望能通過養生讓自己延年益壽,延緩衰老,遠離疾病。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健康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1、心開竅於舌

  “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實際上,心氣足,不僅能保證舌辨五味,舌頭轉動靈活、說話流利順暢也有賴於心神的健旺。通常來說,舌色紅潤即表示心之氣血充足。

  心主血脈,舌上血管最為豐富而淺表,因而舌也能靈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狀態。心陽不足,則舌胖嫩或紫暗;心陰不足,則舌紅絳;心血虛,則舌暗淡;心火上炎,則舌紅爛、生瘡、疼痛;心血淤阻,則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異常,則會出現語言障礙,說不清話。

  2、腎開竅於耳

  “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能聞五音矣。”也就是說,腎氣足者,就會聽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腎精虧虛,則腦髓不足,容易出現頭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腎陰虛的病人還經常會有耳如蟬鳴的現象。

  另外,老年人出現的聽力減退、耳聾失聰等衰老表現,也與老人腎氣較弱關係密切。所以,聽力較差的人,可以考慮是不是要補補腎氣。

  3、肝開竅於目

  視力的好壞有賴於肝氣的疏洩和營養。中醫講,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動最直接的物質基礎,所以肝血的盛衰會直接影響到視覺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則兩眼昏花、視物不明,出現如夜盲等問題;若肝經火盛,可見眼紅腫痛;肝陰虛,可致眼糊乾澀,或也可見眼珠不靈活、斜視等;肝氣鬱結過久,則能導致口苦目眩。

  4、開竅於肺鼻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為呼吸出入的門戶,所以說,鼻子要想發揮正常的通氣和嗅覺功能,就必須依賴肺氣調和,呼吸暢利。其實,“肺主氣”的功能除了會影響呼吸,還有供給鼻子營養、保證鼻子通暢、預防鼻病的作用。

  臨床上,肺的某些疾病表現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風寒影響到肺,就會鼻塞流涕、影響嗅覺;肺有燥熱,則鼻孔乾澀。反之,如果鼻出現以上異常變化,即可推斷肺臟病變。

  5、脾開竅於口

  “口脣者,脾之官也。”脣是口的組成部分,被認為是脾的外在表現之處,當脾氣健運,氣血充足時,口脣得養,則脣紅潤澤;若脾失健運,氣血虧虛,脣失所養,則脣色淡白,或萎黃無光。

  不過要提醒的是,儘管五臟與七竅密切相關,但臨床診斷還需要結合其他方法綜合判斷。

  我們都知道,“五臟六腑”是一個成語,就是指人體內的主要器官。但真正能說出五臟六腑都有什麼的人卻很少。五臟六腑的作用是怎樣?五臟六腑的功能是怎樣?下面就來給您一一細說。

  中醫學認為,人的有機整體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極為複雜的統一體,它以五臟為主,配合六腑,以經絡作為網路,聯絡軀體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這是中醫學系統論的一部分。

  五臟就是指:心、肝、脾、肺、腎。

  六腑指的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五臟六腑:

  “髒”是指實心有機構的臟器,有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加上心包絡又稱六髒。但習慣上把心包絡附屬於心,稱五臟即概括了心包絡。髒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故為五臟。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有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受五臟濁氣,名傳化之府,故為六腑。

  中醫養生去病的方法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涼開水。晨起胃氣最弱。故爾飲涼水以激胃氣。此為養生第一。也就是說,人剛睡醒的時候胃氣最弱,還不能吃東西;只能喝涼開水去刺激胃腸道,使得下丘腦產生飢餓感。個人認為溫開水好些,即便涼開水有十分好處,也不可全佔了去,有養生老師說早起空腹飲白醋水,蜂蜜水,三七水等等,可以自己調節。

  午飯了,你要首先要喝豬蹄熬的保元湯,然後吃粗糧,以及小菜。午時喝保元湯勿食肉。進補而避肉毒。又進粗食小菜以裹腸毒。謂之七分飽。此為養生第二。

  肉湯可以分別是牛筋湯、豬蹄湯、羊蹄湯、肉皮湯、鯽魚湯、牛肉湯、排骨湯、雞湯。粗糧可以分別是玉米、小米、蕎麥、大麥、豆類、紅薯、芋頭等。小菜可以分別是土豆、柿子茭、蘿蔔、茄子、冬瓜等。

  午飯之後要散步半小時,然後午睡。飯後小憩。以養精神。此為養生第三。午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午飯是一天之內的最重要的補充營養的時機。而午睡的時候,就減少了其它部位的血液供應;使得胃腸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去充分吸收食物。但是午睡時間不要太長,有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午睡之後要喝果汁,這是補充維生素的時候。小憩之後喝果汁。以滋血脈。此為養生第四。不要圖省事買果汁喝,要自己動手壓榨水果。最安全的好喝的水果汁,是梨和蘋果等量壓榨而成。為什麼要喝果汁呢?要補充大量的維生素!那麼吃水果豈不是更好嗎?是的,如果你每天能夠吃3—5斤水果,那麼當然可以。

  下午要做健身。申時。動而汗出。喊叫為樂。此為養生第五。”每天下午大約16點的時候,是人體新陳代謝率最高的時候,此時鍛鍊身體不容易受傷。有些人認為活動身體,就叫鍛鍊身體。錯了!不管你採取什麼方式鍛鍊身體,必需全身出汗,只有這樣才能強身健體。

中醫經絡養生之道
中醫經絡養生視訊
相關知識
中醫健康養生之道
中醫健康養生知識有哪些
中醫經絡養生之道
女人健康養生之道
中醫健康養生偏方有哪些
男性健康養生之道
中醫脾胃養生之道
中醫冬季養生之道
中醫夏季養生之道_夏季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健康養生保健的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