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要吃團圓飯
春節到,每一個人都儘可能回家吃團圓飯,那麼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為要吃團圓飯的原因
中國的春節,“吃”往往會成為大部分人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就是透著那麼一股喜慶熱鬧勁兒,這可以算是中國民間過年的最大特點了.“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似乎在春節這個傳統佳節更加顯得入情入理.
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相互見面時問候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吃”了嗎?節氣到了得“吃”,端午節“吃”、中秋節“吃”、重陽節“吃”、年年歲歲的春節期間忙著“吃”,聚會“吃”、結婚“吃”、生日“吃”、孩子考取大學“吃、找到好工作還是要“吃”……總之,遇到喜慶的事兒,大部分人所選擇的慶祝方式保準就是“吃”.
春節的熱鬧味兒向來是飯店先“嘗”的,一些飯店包房在節前半個月就已經預訂滿了,年夜飯火爆的場面可想而知.以去年春節為例,根據北京、上海、天津等10個城市飯店與餐飲企業營業額抽樣調查統計,春節黃金週期間餐飲業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左右,全國餐飲業營業收入約210億元,也就是說,一個猴年春節就“吃”進了200億.
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家人的團聚能夠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一家大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是一種幸福的時光.
春節吃團圓飯的傳統與特色
傳統:南北食俗自不同
春節是中國民間歷史最悠久、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漢族過春節,時間較長,一般從農曆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
從南北朝到宋代,長江流域年節有飲“屠蘇酒”、“柏葉酒”和“桃湯”的習俗.飲屠蘇酒據說可以避瘟疫.柏葉酒,由柏樹葉浸於酒中製成,柏為常青之樹,柏葉後凋而耐久,飲柏葉酒即取其壽命長久之意.
明清以來,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佳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裡.放糖的,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放花生或稱長生果的,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還有一隻餃子中放一枚硬幣,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餃子形似元寶,新年裡麵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糰子”、“圓子”,中間包糖為多,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過年包餃子、南方過年做湯圓的習俗仍然極為普遍. 江南風俗: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年貨,舉凡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年節前要預先做好新年米飯,盛放在竹籮中,上面放紅橘、烏菱、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飯”.
新年飲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語.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盤裡或碗蓋上放兩隻橄欖,稱為“無寶茶”.新年吃飯,必有炒青菜,說吃了“親親熱熱”;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魚頭,但不能吃光,叫做“年年有魚餘”.
北京風俗:北京民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列數:齒頰留香的過年吃食
過年為什麼要貼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