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有效語文綜合性學習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想了解更多的資訊嗎,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開展有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開展有效語文綜合性學習一

  語文綜合性學習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為內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學習方式,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集體學習活動。本文對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綜合性學習進行了探討。

  一、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理念

  在過去的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扮演著課堂主體的重要角色,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者,是配角。新的課程標準首先要求教師轉變自身教育理念的問題,語文綜合性學習尤其要求教師做到這一點。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必須首先明確自己的準確定位,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抱著為學生服務的學生主體觀念;教師必須要從過去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者變為學生髮展的引導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必須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綜合性、充分化、自由化學習中形成學生語文素養,鍛鍊學生語文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明確,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還要成為一個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這對語文綜合性學習能否真正取得實效也很重要。教師只有具備了以上種種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收到顯著的學習效果。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呈現形式

  1.課前活動。基本模式先是在課前探究實踐,相關資料的查詢,讓學生從報刊雜誌、圖書館、網際網路上收集資料,走訪社群、工廠、農村、採訪別人等。然後在課堂上彙報、交流、展示,如我上八年級語文課中“蓮文化的魅力”綜合實踐活動一節課時,嘗試著按以往“教師演示講解,學生觀看聽講”的傳統模式變成“課前學生探究,課上展示交流”,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再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上臺演示探索的成果。學生在活動課讓互相交流,自己感悟,這比教師硬性直接地灌輸給學生,效果要好得多,同時在展示交流過程中也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2.課後活動。在學生學習語文課本某一單元之後,引導學生走出學校,如教完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斑羚飛渡》、《華南虎》、《馬》、《狼》之後,我帶領學生參加六合區靈巖養鹿場,通過參觀、調查、採訪,親自體驗,學生們把自己實踐活動彙報展示出來:有的是投影、速寫、調查報告、觀察日記,有的介紹有關鹿的科普知識。

  我在學生情緒繳昂時佈置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完成任務,這樣效果很好。因此,這樣做,不僅僅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還培養和鍛鍊了學生將語文知識與周圍生活相聯絡的能力,使學生有較大發展空間。

  3.課中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前面兩種形式所不同的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因此課前準備一定要充分。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每冊後面有大量課外古詩,我從七年級開始注重課外古詩閱讀積累,八年級時我上了一節“趣背古詩”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師生相互配合,通過背誦古詩詞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同時拓展學生思維。

  三、有效利用好豐富的課程資源

  1.活用文字資源,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資源有這樣的表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辯論會、研討會、表演戲劇,圖書館、展覽館,布告欄、報欄、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對於農村中學,文字是他們語文學習最主要的資源。1教師要利用好文字資源,開展綜合性語文學習。如我在指導學生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蓮文化的魅力》的活動時,我提前一週佈置,給學習提供研究方案,按活動小組確定每個小組研究專題:指導學生以六人學習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有分工、有合作地從蓮與文學藝術、蓮與現實生活、蓮與科學知識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包括:蓮的名稱含學名、別名、美稱等、蓮的歷史、品種、蓮的圖片、工藝品含郵票、明信片、掛曆、水墨畫等、蓮的美食和藥用、蓮的名勝古蹟、蓮的詩文、故事、傳說、蓮與佛教的關係、藝術作品中的馬、文學作品中的馬等。2根據課題研究方案和教師的活動建議,設計制定自己的活動方案;3辦一份綜合性學習小報除教材中的資源外,還可利用圖書室、工具書、網路等可用資源收集有關資料,資源共享。所以,“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只有充分用好這個例子,才能拓寬語文學習空間。

  2.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語文學科不再是單一性的,而是能複合其他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學生語文知識的獲得,學習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養成,不僅僅是通過語文課本,而是通過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與學生生活體驗、社會生活的聯絡。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突破學科界限,加強與各學科的聯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比如,我指導《黃河,母親河》實踐活動課時,我可通過與地理、歷史等學科的結合,開發其綜合性學習資源:通過地理學科瞭解黃河起源、流經哪些省區、有多長,為什麼有“跳進黃河洗不清”之說等;通過歷史學科瞭解為什麼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瞭解黃河流域發現的人類文化遺址,大禹治水,以及昔日的缺口與斷流給中華民族帶的災害與苦難;通過政治學科瞭解人們呼籲保護黃河的聲音及當代人民對黃河的治理;還可通過與音樂學科的結合來激勵學生們的愛國熱情。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確語文學習不只是掌握課本知識,還需要利用各種有效資源提高語文能力。在讓學生獲取資料的同時,不僅要學會獲取資料的方法,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整理資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利用當地自然風光、民俗文化,開發綜合性學習資源。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語文學習的空間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風光、人物古蹟、風俗民情”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題的資源”,我曾組織學生去靈巖林果一帶調查,參觀六合區二水廠、金牛湖、桂子山石柱林,也利用學生去南京參加實踐活動去參觀科技館、看雲錦等。利用當地的雨花石資源,開展“賞雨花石活動”、“如何給雨花石起名字”等。這些自然、社會、人文等地方資源是語文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源泉。

  四、因地制宜,積極尋求語文綜合性學習新途徑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在平時語文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前五分鐘能力訓練是一種用時不多,學生能力卻如雨後春筍不見其長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動。在平時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我以小促大,在我所教的兩個班級裡,具體做法是:每節語文課上課前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由學生輪流到臺前演說,提前一天準備,可脫稿也可讀稿,師生聽完後要發表意見和建議,並背出聽到的某些優秀句段,按十分制打分,組長記錄組員得分,期中和期末評出優勝小組和優秀演說家,全班表揚。我把平時我的學生所運用的方式作一下簡單的介紹:1.時事點評;2.興趣展現;3.佳作賞析;4.作品展示。這些活動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整合資訊科技,走進網路,讓學生語文學習的平臺更廣闊

  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共享、學習交流平臺。它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三個方面,即:語文味、綜合性、學習實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它集創作、感悟、日記、心得、摘抄、音樂、美術、剪輯、編排等為一體,讓學生在前衛的、全新的學習方式中學習,並樂此不疲!例如:在《說不盡的橋》的綜合性學習中,同學們上網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進行了詳細的歸類:橋之旅、橋與對聯、橋與詩歌、橋的傳說。然後把它們分別作成簡報,進行交流與分享。學生在活動中表現了空前的熱情,參與度大大提高。

  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傾筐倒篋容易,畫龍點睛艱難,確實事實,可是為了學生的長遠利益,似乎不應怕艱難而去走容易的途徑。”作為農村學校,一定要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地開發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靈活運用語文綜合性學習方法,不斷豐富有自己特色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使其成為農村學校特色文化的重要體現。

  開展有效語文綜合性學習二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同時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提高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較強的寫作技巧、和增長學生見識和見聞,培養學生熱愛學習語文興趣的途徑之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學習形式,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那麼,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我們應該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呢?通過近十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做好學前準備是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前提

  在開展每一次語文中綜合性學習活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總的來說可以從這幾方面做好準備:首先,選定好綜合性學習主題,主題的選擇應符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知識狀況;其次,根據主題選擇準備好交流素材;第三,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之前,要做好交流準備。比如我今年上六年級,通過學習了《草船借箭》這一組課文後,就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主題為“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做活動之前,我要求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三十六計”當中的一個成語故事,我給學生提供了“三十六計”的一些成語。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區尋找交流素材。從而為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創造了條件。

  二、設計合理的活動流程、給學生充分展示的平臺,教師善於調控是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關鍵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應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是這個活動的組織者,活動上的交流表現主要看學生,因此我們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去交流、去創作,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調控活動氣氛和準確拿捏時間的分配,在重要的環節上可以用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去交流,但是學生畢竟知識閱歷有限,他們有些時候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困難,避免學生走彎路,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放手讓學生自由去完成,有些時候會徒勞無獲的。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在設計的時候應科學合理地進行佈局設想。比如我在召開“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會這個活動時,首先:讓學生先在小組裡交流自己所讀到的成語故事,小組互評;其次:抽查彙報,讓學生推選小組裡講得比較好的同學上臺講演成語故事,教師進行點評。學生演講後說出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第三:總結:本次活動的收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想,然後再引導學生說出故事給人的啟示。這樣緊密合理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及時進行獎勵表揚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喜歡上了語文綜合性學習。

  三、做好活動延伸,達到學以致用、以學促進的目的

  每一次活動結束後,不能就此了結,因為對於一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還包括課後進行實踐延伸,要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中慢慢去體會,比如在我以“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會後,要求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成語故事所蘊含的道理運用在生活實踐中加以體現,但是教師要求學生必須要在遵守社會公德的前提下進行實踐探索,寫一篇運用成語故事的文章,加強對學生進行學以致用的訓練。比如參觀一處景物或觀看一場影像要讓學生先說出自己的感想,活動結束後還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寫得形象生動,並且還應寫出自己的感受。課後的延伸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選擇的主題和學生在主題學習中的變現切實做好延伸佈置。這樣不僅是對學生學習能力一個展示的平臺,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

  總之,選擇好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開展好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做好課後延伸,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如果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上面幾個方面做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工作,這樣開展的綜合性學習一定是有效的。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不斷創新的藝術,我們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希望指導教師和各位同行能給予我多多指點!

  開展有效語文綜合性學習三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積極提倡。”作為一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雖說是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很精通,卻應義不容辭地、認真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好此項語文活動。通過自己的學習及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從培養學生參加活動的興趣入手

  從一開始就要培養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興趣,為今後他們能自覺、自主地開展活動做好鋪墊。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開始實施的過程中,無論學生活動的結果如何,教師都不應輕易地否定學生,而應該小心翼翼地像保護幼芽一樣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尊重他們的一頁紙,一張畫,一幅照片……不吝嗇自己的讚美,那對孩子今後的自主學習可謂是大有裨益。

  二、教師要學會活用教材,拓寬視野

  教師可結合學情、校情等主、客觀因素靈活安排綜合性學習的時間,也可根據實際需求增添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即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

  現行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綜合性學習內容的安排以單元為主線,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基本跟單元內容一致。為了體現教材的循序漸進原則,中年級安排的綜合性學習內容不多,如第五冊課本中僅有“快樂的課餘生活”、“中華傳統文化”兩次綜合性學習內容,第七冊課本中也只有“中外童話”、“成長的故事”兩次綜合性學習內容。有時結合班級的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當增添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如在學生對課本中的古詩產生興趣時,我們可以開展“誦讀唐詩宋詞”活動;在學生被古代神話深深吸引的時候,我們可以抓住契機,組織學生拜讀名著經典,演一演“我喜歡的神話故事”;當學生沉醉在優美的遊記中時,我們應該積極鼓勵他們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或是從作者的作品中領略祖國河山的壯美秀麗……

  另外,課本中部分綜合性學習的時間安排,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前或推遲。如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有一次“走進田園”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教學中我將這次活動提前佈置,組織學生利用“五一”長假開展活動。不少學生都利用假期回鄉探親或外出旅遊,真正走進田園的學生不在少數。活動展示彙報中,學生的照片、日記、小報、圖畫等豐富的成果,證明我的安排完全是切合實際的。

  三、活動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

  《課標》中對中年級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明確指出: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由此可見,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是綜合性學習中應高度重視的。尤其是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向嬌生慣養,“惟我獨尊”,更需要合作精神與能力的培養。 轉貼於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從分組活動開始,教師就應引導學生學習合作。

  誰做本次活動的負責人,誰上網查資料,誰記錄,誰畫畫,誰排版出小報……這都需要合作。活動開展得怎樣,更與學生的合作好壞密切相關。教師除了親臨指導,適當地採取獎勵措施也很有必要。如對開展活動中合作良好的小組成員要給予及時、大力地表揚,並定期對各活動小組進行評比,並在班級的紅花欄印小紅花,發小賀信。對於各活動小組的組長,教師更應“調教”好,充分發揮他們的榜樣帶動和監督作用。一旦“教師—組長—組員”的反饋機制建立,教師的“遙控”能力增強,對於各組學生的合作情況會有更清楚地認識,從而教育的針對性更強,效果也會更好。

  四、活動中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利用多種途徑查詢、蒐集資料,並能對資料進行簡單處理的能力。

  《課標》中同樣明確指出中年級綜合性學習應讓學生“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蒐集資料,共同討論。”因此通過多種途徑有目的地查詢、蒐集資料也是中年級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著重培養的能力。在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一開始就將目標定的過高過難,讓學生望而生怯。在中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有蒐集資訊的意識、會有目的的蒐集資料更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教給學生蒐集資訊方法的同時,積極的鼓勵、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更為必要。學生在圖書館查閱的一篇文章、從報紙上剪下的一則報道、從生活中搜集到的故事、新聞、從網上瀏覽到的訊息都是他們辛勤勞動的結晶尤其是首次的勞動結果,他們迫切需要得到老師的肯定,老師的評價是否得當關乎他們今後學習的積極與否,因此,此時教師一定要做個有心人,肯定學生付出的每一絲努力,表揚他們取得的每一點成果。

  五、保障安全,是活動最大的前提

  校外開展的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要努力取得家長的支援及配合,以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

  學生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要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這難免就會有一定的風險。對於中年級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年齡較小,生活能力較弱,更需要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如走進田園,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等外出性活動,教師如若能發動孩子家長參與其中,那麼學生的安全便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以上淺述僅為本人教學實踐中的點滴體會,供大家參考、指正。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希望能得到更多專家、同行的啟發、點撥,這也是我今後開展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要繼續探索的內容:

  1、學生由於家庭生活環境的差異,蒐集、處理資訊資料的能力差異明顯。

  2、語文課時的不足導致期末學習計劃完不成。能否在課表中專門安排語文活動課來開展綜合性學習,也突出了它的重要性。

  3、以怎樣的形式來衡量學生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能力,以促進學生持續學習的積極性。

  4、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的整合性極強,迫切需要音、體、美、科學等諸學科教師的協作。

初中生如何把初中數學學好
關於心靈雞湯經典語錄
相關知識
如何開展有效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方案
五年級上冊語文綜合性學習手抄報
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答題技巧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答題技巧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複習資料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複習資料
家長如何正確有效的教育孩子學習
如何指導高中生語文研究性學習淺探
有關語文綜合學習手抄報的模板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