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論語學習心得體會,來欣賞一下吧。

  論語學習心得體會一

  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雖是誇張的說法,但強調了學習《論語》的重要性。時至今日,學習《論語》是否也重要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而孔子是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應該說,《論語》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學習《論語》,自然可以學到智慧並且增進智慧。《論語》又是儒家經典著作,儒家提倡“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論語》中的很多思想對我們中華民族道德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學習《論語》可以提高自身修養,可以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個人感觸比較深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人生觀。《論語》的核心是講做人,而做人的首要問題是立志。孔子是“志存高遠”的典範,“修己以安百姓”即“修養自己,使所有的百姓都安樂”是孔子向君子提出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把個人的理想與社會責任聯絡在一起,而且堅持不懈地要去實現它,周遊列國14年之久,力爭改變無道的現實,所以有“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朝聞道,夕死可矣”,“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等之說。孔子這種以天下為己任、執著追求理想及勇於擔當的精神正是當代很多人所缺少的。

  價值觀。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即“長久處於貧困中”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中的“利”,是指個人的物質利益,是物質的、自然的方面;“義”是指反映社會整體利益要求的規範和個人的社會責任,是人文的、精神的方面。孔子肯定人們都希望富貴,厭惡貧賤,同時又要求按照義的標準來決定對富貴貧賤的取捨,自覺地把義放在第一位,以道義的要求約束自己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孔子還指出了君子和小人對待義和利關係的不同態度,不符合道義的富貴,孔子視為“浮雲”,對其是不屑一顧的。“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是古今中外都適用的道德準則,當今社會那些“一切向錢看”、以金錢來衡量人的價值、唯利是圖、甚至見利忘義的人難道不應該對照這一準則好好反省一下自己麼?

  孝悌之道。孔子講究孝悌之道,要求“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即“弟子在家要講孝,出外要講悌”,孝悌已成為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漸漸丟失。我們經常能聽到老人食不飽腹,衣不禦寒,甚至被子女趕出家門等不孝之事。那麼,滿足父母的物質需求就是孝了嗎?孔子在回答其弟子什麼是孝時曾說,贍養父母要“敬”,如不敬,那就與飼養狗馬沒什麼區別;孝敬父母難的是對父母要和顏悅色,如果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飯給父兄吃,這樣不能算孝。在向孟武伯解釋什麼是孝時還說道:“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說,要讓你的父母只為你的疾病擔憂,不必為自己其他方面擔憂。因此,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全部,還要尊重父母,按父母的意願行事做人,即使事父母竭其力了,但如果在社會上行事不檢點,違法亂紀,使父母擔憂,也不能算是孝。

  為人處世之道。《論語》中有很多篇幅是在講為人處世的方法,這些方法至今仍很實用。例如,孔子曾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和諧是貫穿在孔子仁禮思想中的根本價值追求,為了達到和諧的目標,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和中庸的思想。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於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給《四書·中庸》加註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的主要思想,在於論述為人處世的普遍原則,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不走極端,要恰到好處。“中”是“和”的基礎,過或不及都不利於“和”。有人認為中庸之道是不講原則的折中主義,其實不然,孔子說過:“鄉原,德之賊也”,鄉原是指那些與世俗同流合汙,不講原則,誰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可見,孔子是厭惡那些不講原則的好好先生的。不講原則的折中主義之說實屬對中庸之道的偏見,是後人的錯誤理解。

  為政之道。孔子曾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即“如果為政以德,就可以像北斗星那樣,處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的星星都圍繞在它周圍”,“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將政治歸結為正人正己,而且正人要先正己。為政以德首先要求當政者“帥以正”,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這樣才能有影響力和號召力。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當權者、領導者走歪門邪道,違反黨紀國法,下面的風氣自然會歪,更談不上對政事的治理能奏效了。

  論語學習心得體會二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裡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

  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論語學習心得體會三

  作為一名教師已不是第一次與《論語》打交道了,《論語》在我

  看來像是一位變幻莫測的朋友,每次接觸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發現。這個假期在教體局、校領導的安排下,我再次走進《論語》,與它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教給了我們很多處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應講原則,更應該把握原則裡的分寸。我們今天總是在說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是好什麼事是壞,其實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的判斷不單單是好壞之分,只是看你什麼時間做這件事,或者把這件事做到什麼程度,只要把握好這個尺度,就不會出現問題的。孔子的一個學生曾經問過他,有一個人說:以德報怨何如。以德報怨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我們經常說生活裡頭有這樣的人,無論別人怎樣對不起他,他還是對別人那麼好,我們覺得這樣的人格應該在孔子那裡是得到讚賞的,可沒想到,孔子反問他了一句,“何以報德?”孔子的意思是說一個人他已經用德抱怨了,那他還留下什麼去報人家的恩德呢?讀到這,我猶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以德報怨是大度是豁達的表現,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這裡孔子又教會了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他有負於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對待他,去處理這件事,但是你要留著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饋那些真正有恩於你的人!

  孔子說:“天人合一”。于丹老師解釋說這種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身為一名教師,那麼我的和諧是什麼?我想最根本的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教師和學生在我看來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組合,而不是對立的組合。孔子教育學生時態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張張稚嫩渴望知識的小臉,他們年齡還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慢,這就要求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能夠心態平和,而且要對他們有信心,能夠發自內心的肯定他們。 在我的職業道路上,我也會抱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與同事和平相處,做好我的本職工作。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教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老師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即使有什麼不開心的事降臨,我也要儘量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因為我堅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儘快的過去,這樣我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我才會活得更有效率。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一個好的心態,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是多麼的重要。要使他們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無論對朋友領導還是家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常言道:“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活一世,毀與譽,從來都是如影隨形的。名氣越大,越是難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將你狠狠地踩在腳下。豈只是活著的人,即便是蓋棺之人,也難以定論。孔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別人的攻訐也好,吹捧也罷,全不必當回事的。假如有人捧你捧得太厲害了,其背後一定隱藏著某種目的。就拿孔子本人來說吧,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們之所以如此推崇他,不過是利用他的學說,用以禁錮民眾思想,作為鞏固其階級統治的工具罷了。所以做人一定要腳踏實地,做事一定要問心無愧,不要被他人的花言巧語所迷惑,要認清糖衣裹著的往往是炮彈。贊也好,貶也罷,嘴巴是生在別人身上的,誰都有說話的權利,豈是誰能左右得了的?

  孔子有這樣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天乎!”意思是說別人不瞭解你,嫉妒你、攻擊你,你也不惱怒,而是時常反省自己,我還有哪些不足之處?與其浪費時間去反擊別人的指責,倒不如埋頭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實和完善自己。要堅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孔子曾說過,看一個射箭手技術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沒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後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沒有。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對他人不能太苛刻,寬容別人其實更是寬容自己。

  人生在世,總是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也總會產生各種不快與摩擦,在處理問題上,有的人會三思而後行,而有的人卻採取了極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時候我們寬容了別人,別人就會寬容我們,善待我們;而我們對別人苛刻,別人也會反過來以更加惡劣的態度來回擊我們。讓我們用寬容對待身邊的人吧,這不是消極或懦弱的表現,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風。

  是《論語》使我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對工作燃起了新的激情,它教會我最多的就是寬容。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需要理解。寬容是催化劑,可以消除隔閡,化解矛盾;寬容是潤滑劑,可以調節關係,避免碰撞;寬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寬容是一種豁達的風範,更是一種幸福。它是一盞綠燈,幫助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通行。選擇了寬容,便選擇了財富!讀懂了《論語》,便讀懂了人生!


學習雷鋒精神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範文
相關知識
論語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英語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向張楠烈士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外出參觀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向張富清同志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黨校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參觀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合作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3篇
張楠事蹟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