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閣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天心閣參觀遊覽,本人是景區講解員XX,接下來就由我為大家簡單介紹天心閣有關的歷史和文化。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大家對古城長沙和天心閣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
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標誌和象徵,是長沙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國古代有“江南三大名樓”的說法,分別為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滕王閣”;後來加上山東的“蓬萊閣”,譽為“中國四大名樓”;現又加上我們長沙的“天心閣”、南京的“閱江樓”、昆明的“大觀樓”、永濟的“鸛雀樓” 並稱為中國八大名樓。天心閣自古享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的美譽,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新瀟湘八景中的“長沙四大古蹟”之一。它處在古長沙城的地勢最高點,地脈隆起,主吉祥之兆,所以一直被視為長沙的風水寶地。景區建於1924年,是為保護具有2200多年曆史的古城牆和500多年曆史的古閣樓而修建的長沙第一座園林景點。

     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座牌樓叫做崇烈門,它始建於1946年,是為了紀念在1928年“濟南慘案”及在抗日長沙三次大會戰中陣亡的將士,由國民黨高階官員蔣介石、陳誠、張治中等人帶頭捐款修建的。牌樓用全麻石打造,寬8.5米,高5.9米。崇烈門上的居中的這副對聯是“氣吞胡羯,勇衛山河”,“羯”為古代的一個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稱為“胡羯”,它附屬於匈奴,在這裡是指日寇。此聯與崇烈門都是蔣介石所題。旁邊的這副用篆書寫的對聯就有點難以辨認了,“犯難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其上下聯均出自中國經學典籍,上聯出自《易經》,下聯出自《孟子·告子上》。上聯的意思是:冒險而忘記生死,指的是為國赴難,奮不顧身;下聯的意思是:理想勝過活著,是指理想至上,寧可捐軀。這副對聯對抗戰將士們勇於戰鬥,為保民族氣節勇於獻身的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讚揚。可惜崇烈門毀於時期,今天大家看到的這個牌樓是按原貌重建的。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崇烈亭”,他與剛才我們看過的崇烈門是同一組建築。亭中“崇德”牌匾為蔣介石親筆所題,有“懷念烈士崇高功德”之意。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這個匾上的“崇”字少了一點,“德”字少了一橫,大家不要以為寫的是錯別字,這是蔣介石臨摹了中國四大楷書之一的長沙人歐陽洵的歐體的寫法,其特點是不拘泥於原字的筆畫。此亭內原有一門報時的午炮,每天中午鳴炮三響作為長沙城計時的標準,可惜此炮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1946年蔣介石為紀念抗日“長沙三次大會戰”陣亡將士所建,以此激勵全國軍民“再振雄風,重建家園”,這就是“舊事難忘一聲驚午夢,新風振起萬里看朝霞”這副對聯的由來。從1939年9月至 1942年元月,日軍三次大舉進犯長沙,有“百勝將軍”稱號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為主體的中國軍隊採取“後退決戰”的“天爐”戰略,奮力抵抗。三次會戰,日軍均從長沙敗退。長沙成為二戰歷史上堅持抗戰達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為中國抗戰相持階段的主要正面戰場之一。由於天心閣佔據長沙城內製高點,三次會戰中都成為我軍重要部防的主要陣地,英雄的長沙城以不敗的身姿屹立在世人面前。
現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樓閣,就是建於明代具有500多年曆史的天心閣了。有關天心閣的最早記載是明代萬曆四十年(公元1613年)善化知縣唐源的《分地方申詳》,其具體始建的年代不祥。初建時閣樓為一層,清乾隆年間修建為兩層,1774年作為《四庫全書》總閱官的李汪度還作了《重修天心閣記》;到清嘉慶年間,天心閣下的城南書院院長羅畸撥款重建,為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層,並增加南、北兩附閣,使之更加雄偉、壯觀;現主閣高14.6米,兩附閣各高10米,整座閣樓仿明清時期南方園林建築風格,“不登天心閣,不知古長沙。”請大家隨我一起登閣參觀。
     有的遊客可能看過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它當時在天心閣封閉拍攝了兩天,講述的就是青年毛澤東就讀湖南第一師範時發生的事。一師範舊有一條小路同往天心閣,距離僅三裡多,這條路叫做“天心遊路”。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澤東在該校第八班學習。毛澤東酷愛風浴,雨浴,遇大風雨時,毛澤東常獨自一人來到天心閣月城的炮洞內讀書學習,有時又與蔡和森等人來到天心閣上游憩,暢談國家大事。有一次毛澤東與蔡和森等人一道遊天心閣,蔡和森雙眼凝視著遠方湘江中的橘子洲,隱約見到洲旁一葉葉扁舟,即興說出上聯:“橘子洲,洲系舟,舟動舟不動。”在場的人無不拍手叫好,但一時無人對出下聯。而毛澤東看到當時天心閣漫天飛舞的鴿子,略有所思後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天心閣,閣棲鴿,鴿飛閣不飛。”這副對聯既對仗工整,又構思巧妙,成為長沙城家喻戶曉的趣聯巧對。
主閣一層為《百年長沙圖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紀長沙百年的歷史變遷。首先請大家看《天心閣眺望》一詩,詩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長沙。再請看一下古長沙老地形圖,它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大家看到湘江中的這個洲就是橘子洲,她長約5500多米,寬約100多米,是長沙這一特殊地理景觀代表。長沙的地質結構以石英砂岩為基礎,經過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於地表,由此得出長沙地名由來於“ 長形方洲,沙土之地”.

主閣第二層有兩副大型浮雕,一邊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文夕大火”後,周恩來與時任國民黨湖南省主席的張治中親臨閣樓視察災情的情景。另一面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懷為首的紅三軍團武裝攻克長沙,在中山亭勝利會師的場景。當時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產國際委託,提出“武裝包圍城市” 的戰略思想,後因敵我力量過於懸殊,紅軍又主動撤離了長沙。
為何稱 “天心閣”呢?根據中國古代星像學,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為“朱雀”,在其尾巴上有顆主壽命的“長沙星”,而閣樓建好之後正好對著天上的“長沙星 ”,好比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閣”,是古人祭天神、觀星象的“靈臺”;大家都知道古人歷來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閣樓供奉著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以保長沙文運昌盛,“振人文而達天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為了心靈的心。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長沙僅存的一段古城牆了。公元前202年,也就是西漢高祖五年,劉邦建漢時冊封他的八大功臣為王,其中長沙王吳芮,就用土夯築成長沙的古城牆,據今有2200多年曆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長沙守禦指揮使邱廣改土築城牆為磚石建築,目的就是為了加強防禦,使長沙成為堅不可摧的城市。明末張獻忠率大西軍攻入長沙,城牆曾遭到破壞;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洪承疇經過湖南,駐長沙,拆運明藩府磚石修築城牆,使古城牆再展雄姿。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城牆又遭太平軍破壞,後歷屆湖南巡撫駱秉章、毛鴻賓等重修加固,增設炮臺並建月城,使古城牆成半環拱式內雙城格局。本來古城牆方圓有8.8公里,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1914年,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了修環城馬路,僅保留251米的眼前這段城牆至今,作為長沙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見證。
     請往我手指的方向看,這就是長沙古城牆的重要組成部分——“月城”,又名甕城。顧名思義,因形狀像半個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臺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放置遠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內還有儲存彈藥和糧食用的倉庫和通往城外的密道,它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防禦工事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有興趣的朋友等下可以下去自由參觀。
     請朋友們往古城牆下方看,是否注意到下方有一座大型花崗岩雕塑?它取名《太平軍魂》,訴說的是1852年7月,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率太平軍攻打長沙,不幸被我們眼前這兩座“紅夷大炮”炸死的悲壯歷史。這兩門炮為左宗棠專門拆除長沙北門原鐵佛寺一座鐵菩薩鑄成。太平軍在長沙攻打了81天,最終無功而返。正由於此次戰役讓道光皇帝看到了湖南人的厲害,使得他於1853年委派湖南湘鄉人曾國藩,開始組建“扎硬寨,打死仗”的湘軍。
     發生在古城牆下最出名的戰役,莫過於《關公戰長沙》。三國時期的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諸葛亮派兵遣將,爭奪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關羽在長沙城下大戰守將黃忠,互生企慕:一戰各打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二戰關公使“拖刀計”而黃忠馬失前蹄,關公要贏得光明磊落,故而放了黃忠;三戰黃忠詐敗,回頭向關羽放了三箭,頭兩箭為還關公人情,黃忠放的是空箭,後箭為報答關羽不殺之恩,黃忠只射了關羽的盔纓,這回關公知道了黃忠的厲害。回城後長沙太守韓玄疑黃忠通敵,要將他推出斬首。魏延救了黃忠,要斬韓玄,韓玄為迷惑魏延,故意將他的兩隻靴子各放南、北兩處,故今長沙還有“南、北倒脫靴 ”的巷名。魏延識破了他的詭計,抓住他殺掉,因此長沙又有“賜閒湖”刺韓湖。後來魏延獻了城池;黃忠閉門不出,劉備親自登門相請,才出來歸降。
     最後請大家觀看《長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說的就是發生在1938年11月13日凌晨2點的“文夕大火”。
     好,本人的講解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江埡導遊詞
小黃江源導遊詞
相關知識
天心閣導遊詞
湖南天心閣導遊詞
四年級天一閣導遊詞3篇
浙江天一閣導遊詞五篇
最新的浙江天一閣導遊詞範文
西柏坡天桂山導遊詞3
黃果樹天星橋導遊詞
張家界天門山導遊詞
泉州天后宮導遊詞
關於天津的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