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鄭成功墓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導語: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以下是小編為你介紹的福建導遊詞,希望您喜歡閱讀:

  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去參觀鄭成功墓。

  鄭成功墓在南安市沿著福廈公路的水頭鎮附近的康店村復船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成功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石井人,出身於官商家庭。1624年農曆七月十四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市千里浜。在日本渡過七個春秋,1630年間隨從其叔芝燕等回國,住安平晉江市安海鎮鄭府。鄭成功自幼聰明敏捷,八歲能通讀四書五經,十歲能寫入股文,文章過人,詞藻華麗典雅,十一、二歲,兼習春秋左傳,孫吳兵法,並能舞劍學射。十五歲的稟生,二十一歲攻入南京國子監太學,氣字軒昂,才華橫溢,獲得師長稱讚:“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

  明隆武帝見成功年少英俊,文武雙全,問之日“江山危矣,你何從我乎?”對日:“文不貪財,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帝非常讚許他,即賜他與同姓,易名“成功”,封御營中軍都督,授尚方寶劍,儀同附馬,自是鹹稱“國姓爺”。

  鄭成功一生最偉大的功績是收復臺灣,驅逐荷蘭侵略者和大規模開發臺灣。永曆十五年公元1662年十二月甘三日,率軍三萬餘人,大部份是泉州人,把荷蘭侵略者從我國寶島臺灣趕走。鄭成功實現了他收復臺灣和開發臺灣的遠大抱負。當時曾賦詩一首“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服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菇苦間關不忍離。“收復臺灣以後,他走訪四社,瞭解民情及社會情況,在那荒涼的臺灣島上,實行“寓兵於農”之法,屯墾開荒,“農隙則訓以武事,有警則荷戈以戰,無警則負來以耕”。那時,臺灣新闢土地環境十分惡劣,瘴癧流行,“病者十之七八,死者基多”,甚至有數十丈巨蟒為患,開荒任務非常艱鉅,鄭成功都新率官兵,積極開發,同時採取各種措施加緊鞏固臺灣海防,堅守陣地,免於荷蘭侵略者“復仇”,重佔臺灣。鄭成功率軍披荊斬棘,流血流汗,艱苦創舉。由於十年征戰,馳騁沙場,積勞成疾,於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農曆五月初八病逝臺灣,享年三十有九,墓葬於臺灣的臺南州仔尾。歷經三十多年,其孫鄭克塽降清後,於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5月22日卯時遷柩歸葬於南安縣,拊葬於康店村的鄭氏祖瑩,隨同遷葬的還有其子鄭經的靈柩。當時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護柩外,還賜輓聯一對,日:“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爾後還派御林軍護陵守墓。同時遷葬於祖瑩樂齋公內還有其父鄭芝龍,其母和其妻墓氏,遷墓後重立墓碑。

  1929年,鄭陵被盜,即時搶救石質墓誌銘兩塊,一為鄭經1674年回鄉修祖墳時所立的橄欖山墓誌。另一是遷葬時鄭克塽之《鄭氏歸墓祖文墓誌》。鄭成功靈柩用棺廓兩層,裡面一層油漆硃紅鮮先澤,棺內佈滿水銀,骨骼完好,取出將盔一項,龍袍一件,腰圍玉帶鑲玉十七塊,靴鞋各一雙,還有頭髮等珍貴一級文物,由南安石井鄭成功紀念館收藏。

  鄭成功墓採用水灰三合土構築土堆墓,墓碑墓道皆用花崗石雕砌成,墓碑高75釐米,長15.8釐米,呈“山”字形,整座墓域佔地997平方米,墓前石質華表一對,相距15米,高14米,呈八角形,徑52釐米,頂端雕一座獅,儲存完好。墓前兩側還有石板旗杆夾九對,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有“戍子年解元”五個字。目前,擴大保護範圍,建築陵園大圍牆建立文物保管所,修築墓道和專線公道,綠化林木花草,建置碑亭,環境寬敞,風景優美,為海內外遊覽和祭拜“國姓爺”的好地方。

  參觀了鄭成功墓,想必大家會有一番感慨和聯想吧。

福建草菴摩尼教遺址導遊詞
福建峨尾景區導遊詞
相關知識
福建鄭成功墓導遊詞
福建峨尾景區導遊詞
福建華安土樓導遊詞
福建三坊七巷導遊詞五篇
福建永定土樓導遊必備導遊詞
阿斯塔那古墓導遊詞
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導遊詞
泉州伊斯蘭教聖墓導遊詞
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導遊詞
海瑞墓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