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築的起源及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近年來,哥特式建築風格逐漸在中國流行開來,無論是在服飾、裝飾裝修等等領域都有大量的哥特式風格元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一、哥特式建築風格起源

  哥特式建築,又叫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哥特式建築12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它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丹尼斯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花窗玻璃,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法。哥特式建築主要用於教堂,在中世紀高峰和晚期盛行於歐洲,持續至十六世紀,哥特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二、哥特式建築風格特點

  1、哥特式建築風格外形特點:門窗向上突出,高聳雲天的細長尖塔、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這是哥特式建築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其描繪的具體手法有:尖形拱門、尖塔高聳、、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大窗戶及花窗玻璃等,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其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祕、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

  尖肋拱頂:從羅曼式建築的圓筒拱頂普遍改為尖肋拱頂,是哥特式建築最大的特點。推力作用於四個拱底石上,這樣拱頂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且有“向上”的視覺暗示。

  飛扶壁:用來分擔主牆壓力的輔助設施,哥特式建築把原本實心的、被屋頂遮蓋起來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由於對教堂的高度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觀也被大大增強了。飛扶壁上往往有繁複的裝飾雕刻,輕盈美觀,高聳峭拔。

  十字平面:同樣繼承自羅曼式建築,但內部擴大了祭壇的面積。上圖左為德國科隆大教堂,又在十字平面基礎上設計成獨特的五進建築,它被認為完美地結合了所有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和裝飾元素

  花窗玻璃:哥特式建築逐漸取消了臺廊、樓廊,增加側廊窗戶的面積,直至整個教堂採用大面積排窗。這些窗戶既高且大,幾乎承擔了牆體的功能。窗櫺的構造工藝十分精巧繁複:細長的窗戶被稱為“柳葉窗”,圓形的則被稱為“玫瑰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祕燦爛的景象,也改變了羅曼式建築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感覺。

  束柱:哥特式建築的柱子不再是簡單的圓形,而是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強調了垂直的線條,更加襯托出空間的高聳峻峭。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裝飾細部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題,建築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整個建築看上去線條簡潔、外觀巨集偉,而內部又十分開闊明亮。

  在漫長黑暗的中世紀晚期,人們已迫不及待地需要擺脫教皇的控制。象徵神權的哥特式建築逐漸被擯棄,取而代之以恢弘簡潔、效仿古羅馬風格的文藝復興建築和自由奢華的巴洛克建築。但哥特式大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8-20世紀還掀起過哥特復興運動,影響了一大批教會與大學建築。

  2、哥特式建築風格室內裝修特點:哥特式建築風格內部裝修重在裝飾效果,其突出效果便是豪華大氣,木質門框,經典壁畫,白色的室內裝修,淡雅的皮質沙發,柔軟的羊毛地毯,客廳與餐廳完美融合,既節省了空間,也極具時尚氣息。

關於白楊樹的特點與精神
蘇州園林的藝術風格與特點
相關知識
哥特式建築的起源及特點
哥特式建築的名詞解釋是什麼意思
少林武術的起源和特點
三皇炮捶的起源和特點
太極拳各流派的起源與特點
中秋節的起源及傳說
成功佛牌的起源及功效
中元節的起源及其民俗文化介紹
茶樹的起源及演變
西方園林的起源及古典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