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茶文化的感想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茶文化是數千年中華民族文化智慧的結晶,是東方傳統文化的精華。那麼我們學習茶文化後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茶文化學習心得

  9月20日,在這個秋色宜人、秋高氣爽的日子裡,秋實家人們歡聚一堂,向張、孟兩位老師共同學習探討中華茶文化對我們精神的薰陶和內心的昇華。

  靜靜的傾聽,茶的起源和流傳有著它的歷史和故事,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人們生活當中離不開茶,茶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被賦予了借茶相聚、精神昇華等等豐富的內涵。讓這小小的樹葉,蘊含了豐富多彩的寓意。

  我們專注的學習有關於茶文化的所有知識,我們不僅僅瞭解到了茶歷史的悠久和厚重,更是體會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2

  參加茶藝班總結

  通過上個月的茶藝學習,我突然悟出了兩個加快學習力的方法。

  我的親身經歷:參加為期5個晚上的茶藝學習班,全部近60個學員都是成年人的情況下,我在非常短的時間裡,第一個掌握了“紫砂壺泡法”。在一個晚上三次筆試模擬考試中,直接從第一次不及格59分提升到第三次模擬考83分。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思考為什麼我學東西的速度會比其他人快?班裡也有不少比我年輕的人,但是他們的學習進度非常的緩慢,是什麼原因呢?

  我分析了與同事一起參加筆試模擬考11月21日-25日學習,29日模擬考的情景:首先起點是一樣,我和他都沒有接觸過茶藝,也沒有看過老師下發的複習資料。但是在考試的過程中,我和他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他比我早到考場10分鐘,我在做第一道選擇題的時候,他在做第12道選擇題;當我做到第20道題的時候,他也剛好在做20道題;當我做到50道題的時候,他還在第30道題目那裡徘徊;當我把100道題全部做完的時候,他還在做選擇題。實際就等於我做五道題目是他做一道題目的時間。這樣的情況導致他的理解力遠遠跟不上我。第一次模擬,我59分,他50分;第二次模擬,我76分,他56分;第三次模擬,我83分,他50分。

  第一次我和他都不及格,因為我們學習茶藝知識後,從來沒複習過,不及格也是理所當然。但第二次和第三次,我直接從不及格跳到70、80分了,而我的同事不管考多少次,他就是不及格。這就是他的理解能力出了問題。我的做法:我在第一次考試失利後,快速把做錯電腦隨機考試,所以做完會有提示對錯的題目瀏覽一遍,馬上考第二次,接著是第三次。我個人總結就是閱讀速度決定了理解速度。你讀得越快,你的理解力也會相應的提高。相反,你用老牛拉破車的速度去閱讀瀏覽,你的理解能力也只能是老牛拉破車。

  那如何快速學會實操?我學習紫砂壺的泡法的過程,先用自己理解的詞語去解釋沖泡的過程。很多學員一看到紫砂壺泡法的解說詞,迫不及待的就開始背誦了。其實這樣做,是完全錯誤。因為你不理解這個解說詞,裡面的“巧煮甘泉”、“烏龍進宮”、“鳳凰點頭”是用來做什麼的?但其實就是煮水、投放茶葉和拉高水柱衝入壺內三次。先把這些沖泡的專業解釋詞轉化成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的詞語,當充分理解後,再配合動作進行回想,就很容易記住這些專業解釋詞了。這裡的“回想”,我要說一下。就是不要急著動手,而是在腦海裡把老師示範的沖泡過程像放電影一樣播放一遍,如果漏了哪一步,也不要緊,重要的是必須在腦海中過一遍。這樣去實操,自然學得非常的快,而且不但能順利把解說詞脫口而出,還能把動作要領銘記於心。

  班上的人——老師、其他學習者都以為我在家裡反覆練習了好幾次。其實,我一次都沒有在家或者辦公室裡練習過,我就是用“放電影”的方法,在腦海中重複的過幾遍而已。

  最後,總結兩個學習方法:一是閱讀速度決定你的理解能力;二是用“放電影”的方式在腦中把學習的內容過一遍。

  3

  茶文化學習心得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果把悠悠的五千年在中華文明比作結滿果實的大樹,那麼茶文化就是樹上的一個碩大的果實,時時散發出誘人的芳香。一直以來茶文化就以它獨特的魅力屹立於民族文化之林,為後人所敬仰。不單是它的各種功能,還有它所包含的道理和教育意義,對生活在物慾橫流的現代年輕人更是有不可缺少教育意味。

  一、茶文化的起源及發展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然,茶之起源在於何時呢?“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唐·陸羽 《茶經》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遠古時期老百姓就已發現和利用茶樹了。對中國人飲茶的起源尋根,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唐代的說法也都有,而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並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無論茶起源於哪個朝代,都可以證明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

  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飲茶的起始時間當比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

  據東漢名醫華佗《食經》記載:“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已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由此可知茶文化的正式發於漢朝。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當時各種文化思想交融碰撞,主要是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的玄學相當流行。當時的玄學家大都是所謂的清淡家。最初清談家多酒徒,酒能使人興奮,但喝了多了便會舉止失措、胡言亂語,有失雅觀。而玄學家喜演講,普通清談者也喜高談闊論。而茶則可竟日長飲而始終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態平和。況且,對一般文人來講,整天與酒肉打交道,經濟條件也不允許。於是,許多玄學家、清談家從好酒轉向好茶,因此後期出現了許多好茶大家。

  唐代陸羽著《茶經》,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把茶文化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從此吹響茶文化的號角。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拓展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使茶事十分興旺。

  到明、清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品茶圖》,文徵明的《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所以簡單概括茶文化的歷史,可以為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

  那現代的茶文化發展如何呢?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巨集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份份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列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二、茶的文化內涵和地位

  1、我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飲料,茶與文化一直結有不解之緣,我們的祖先,在發明茶的栽培和各類茶製法的過程中,還創造出品飲藝術。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它融詩詞、書法、琴棋、歌舞、工藝為一體,集哲學、經濟、歷史、地理、禮教為一堂。綜合體現了燦爛的東方文化,它融進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倫理、思想和文化精髓,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2、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無不和民族興衰,國家的命運密切相連。戰亂年代,茶葉生產歷經劫難,茶文化黯然失色。改革開放,國運昌盛的年代,茶葉生產如日月中天,茶文化香溢四海,享譽全球,時代沃土滋潤著茶葉,芬葉又映襯著色彩斑讕的時代,茶的香郁孕育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精英,茶文化是歷史前進車輪的潤滑劑,促進時代進步。

  茶文化的茶藝,不僅表現社會教養和文明程度的一般文化特徵,而且具有表現人們的心態、民族的融和、經濟的發展及政治的民主和社會的穩定等特殊功能。傳統的中國茶文化不愧是中國歷史上的珍寶,它以其深刻的內涵在中國文化上佔有特殊地位。一方面,茶文化的氣氛更為濃郁,在陶冶時代的風尚,增強人們的感情,豐富社會生活等方面顯示出無窮的魅力,另一方面茶文化日益滲入到政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合力。

  現代茶藝活動的興起,更能提高和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著淨化社會心理的作用。緊張生活中的人們在百忙中偷閒,邀三朋四友,圍桌而坐,泡茶品飲,水甘茶串香。茶的品飲,已經不單單是為了解渴,更是為了呼朋聚友,增加精神樂趣。

  三、茶文化在當代的教育意義

  1、弘揚茶文化、振奮民族精神

  茶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一個分支,它一方面從中國各民族文化中源源不斷吸收精華以壯大其身,另一方面又以回報的方式促進了我文化的進步,使得我國文化更博大精深。 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我國茶文化是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社會文明生活中的一束美麗花朵,芬芳而甘醇。以茶為主題的茶藝活動,引發了詩詞、歌舞、書畫、影視、戲劇等創作,促進葉生產和茶具製造業的發展,更昇華為品飲的禮藝和規範,成為一種高雅的藝術時尚。如此博大的茶文化框架,可容納多少茶葉技藝、科研技術和經濟財富?它是數千年中華民族文化智慧的結晶,是東方傳統文化的精華。

  2、提倡茶德、淨化社會風氣。

  茶在生活中的地位,由藥飲到解渴、發展到品茗,並衍生一系列茶藝活動和特定的思想內涵,經過漫長歲月逐漸形成一種樸素、廉潔、寧靜、淡泊、和睦、互敬等茶德精神。因此,茶藝的精神給人們的審美愉悅,最終是對人們的品行道德的一種修煉。人們對茶道精神不斷探求,已使茶從具體形質人格化為道德風貌和行為規範。如陸羽在《茶經》是中說:茶對“精行儉德之人”、“為飲最宜”。

  四、心得與體會

  學茶文化有四個字是體會最深的。茶文化之重不外乎四字,“德”、“和”“廉”、“敬”。而“德”則為其中之一重,司馬遷就曾說過“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在才與德之間,德就放在了首位,由此可知的德之重要。

  在茶文化中把德行放在首位是有歷史事實為證的。宋徽宗趙佶和清高宗乾隆同樣是皇帝,同樣是才華橫溢,同樣是愛茶之人。為何一個國都淪陷,為他國囚犯,更身死他鄉,另一個卻開創自己的盛世,國力強盛,萬國來朝,更流芳百世?我個人認為不外乎一個“德”字!為何?趙佶於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更重用蔡京、童貫、樑師成、等奸臣主持朝政,可以說毫無德行可言。結果被金軍攻佔了汴京, 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盡了凌辱,囚禁期間,更是受盡精神折磨,最後在靖康二年被金太宗下詔貶為庶人。

  而在看看另外一個皇帝, 乾隆。他壽高86歲,據說還是得益於茶。雖說是因為茶而得高壽,但是如果沒有德行,怎麼會獲得心靈上的寧靜呢?要知道德為健康之本啊。他25歲登極,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更開創了乾康盛世,確為一代有為之君。兩位皇帝的結局反差如此之大,一個德字足以說明一切!

 

學習茶文化茶藝的視訊
學習茶文化的感受範文
相關知識
學習茶文化的感想文章
學習洗衣服的感想作文
我學習洗衣服的感想作文
學習做家務的感想作文
中國變化的感想文章_中國發展變化的心得體會文章
學習茶文化的感受範文
學習黨文化的思想彙報
學習雷鋒的感想文章
學習企業文化的感悟
學國學後的感想文章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