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防治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土豆的市場空間大,經濟效益好。那麼土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防治的方法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土豆的種植技術

  1、整地施肥,應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疏鬆,透氣性好,微酸性的沙壤土,播前要進行滅茬、深耕,耕深應達20釐米。結合翻地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0千克/畝,同時根據土壤墒情入20千克以上的複合肥氮、磷、鉀的比例為1:0.5:2。

  2、種薯處理,選用適宜的優良品種,並應進行催芽處理,可將種薯攤晾在散射光下,保持15-20℃,直接催出短壯芽後,進行播種;播種前應用草木灰加百菌清加新高脂膜進行拌種,促使切塊的的刀口儘快的癒合,減少爛種,增加鉀素,防病害。

  3、合理密植,適時播種,下種後應及時在地表噴施新高脂膜保溫保墒,防止土壤結板,提高出苗率。出苗後應及時中耕培土,應以除草、疏鬆土壤為主,並向苗根培少量土。同時配合噴灑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保護禾苗茁壯成長。

  4、田間管理,應及時鬆土、培土起壟,並適時澆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同時應在土豆開花前、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適時噴灑地果壯蒂靈,以有效控制地表上層枝葉狂長,加速地下塊莖超快膨大,增強抗禦蟲害能力,確保土豆的優質高效和豐收。

  土豆的病蟲防治方法

  一、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毀滅性流行性病害,主要為害馬鈴薯的葉、莖及薯塊。葉片發病大多先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為水漬狀退綠斑,後漸擴大,暗褐色,邊緣不明顯。莖部受害,出現長短不一的褐色條斑,溼潤時,表面長出白黴。薯塊受害,初為小的褐色或稍帶紫色的病斑,稍凹陷。防治方法:

  1、選育和推廣抗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選擇高燥、沙性較強的地塊;實行高壟栽培;發病嚴重田塊在收穫前一週割除地上部莖葉;秋播馬鈴薯適時早播,收穫時可錯開雨季。

  3、及時噴藥防治:田間發現中心病株後立即拔除銷燬,並採取全面噴藥。藥劑可選用銀法利氟吡菌胺、75%百菌清、甲霜靈錳鋅等藥劑,噴藥次數根據氣候而定。

  二、馬鈴薯青枯病:

  青枯病是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維管束,在馬鈴薯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發生。田間的典型症狀是葉片、分枝或植株呈急性萎蔫,即不等枝葉發黃變色而仍保持青綠色的時候就枯死了。青枯病主要防治方法是:

  1、水旱輪作,一般與水稻輪作2-3年可將青枯病減輕到最低。

  2、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3、藥劑防治,可選用75%百菌清連防2-3次。

  三、馬鈴薯早疫病:

  馬鈴薯早疫病又稱輪紋病和乾枯病,是馬鈴薯上的一種常見病害。一般多在生長後期發病,主要為害葉片,也能侵害葉柄、莖和薯塊。馬鈴薯早疫病主要防治方法是:

  1、栽種抗病或耐病品種。

  2、清除病殘株。

  3、輪作:不要和茄科作物輪作或鄰作。

  4、加強管理:增施鉀肥,及時灌溉促使植物生長健壯。

  5、藥劑防治,可選用75%百菌清、70%丙森鋅、50%代森錳鋅、40%菌核淨等藥劑連防2-3次。

  四、蚜蟲:

  馬鈴薯出苗後至開花前可選用20%莫比朗或70%吡蟲啉噴霧,可有效防治蚜蟲,也可減少病毒病的危害。

  土豆的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1、漢中平川和丘陵露天馬鈴薯的安全播種期為2月4日的立春前後,山區氣溫低播種期相對推遲。

  2、品種選擇。經近幾年的試驗示範推廣,漢中露天馬鈴薯的適宜品種有克新6號、克新一號、沙雜15、安薯58號、安薯56號、臺灣紅皮等。

  切芽塊

  1、播種前的15天,挑選具有本品種特徵,表皮色澤新鮮、沒有龜裂、沒有病斑的塊莖作為種薯。

  2、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 頂端優勢。方法為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後再分切。

  3、場地消毒。切芽塊的場地和裝芽塊的工具,要用2%的硫酸銅溶液噴霧,也可以用草木灰消毒。減少芽塊被感染病菌和病毒的機會。

  4、切刀消毒。馬鈴薯晚疫病、環腐病等病原菌在種薯上越冬,切刀是病原菌的主要傳播工具,尤其是環腐病,目前尚無治療和控制病情的特效藥,因此要在切芽塊上下功夫,防止病原菌通過切刀傳播。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個瓷盆,盆內盛有一定量的75%酒精或0.3%的高錳酸鉀溶液,準備三把切刀放入上述溶液中浸泡消毒,這些切刀輪流使用,用後隨即放入盆內消毒。也可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秒鐘然後繼續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環腐病,黑脛病等通過切刀傳染。

  5、切芽塊的要求。芽塊不宜太小,每個芽塊重量不能小於30克,大芽塊能增強抗旱性,並能延長離乳期,每個芽塊至少要有一個芽眼。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播種

  1、選擇地塊:適合栽培馬鈴薯的地塊,要土質疏鬆,通透性好,有機質含量豐富,地勢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2、合理輪作:馬鈴薯不宜連作,因為連作能使土傳性病蟲害加重,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嚴重缺乏,破壞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使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質積累增加,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前茬作物可以是水稻、玉米、蔥蒜、瓜類等。

  3、合理施肥:施肥最好採用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按馬鈴薯的需肥規律施肥,試驗證明,畝產塊莖1000公斤時,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5.6公斤、磷2.2公斤、鉀10.2公斤。馬鈴薯對肥料三要素的需要以鉀最多,氮次之,磷較少。氮、磷、鉀的比例為5:2:9。不具備平衡施肥條件的地方,中等地力每畝施農家肥3000公斤,含鉀量高的三元復混肥75-100公斤。

  4、播種:按照壟距為50-60釐米開溝,溝深10釐米,在溝內施化肥,化肥上面施有機肥。在有機肥上面播芽塊,儘量使芽塊與化肥隔離開。按照馬鈴薯品種要求的密度播種,早熟品種株距為20釐米,中熟品種株距為25釐米。覆土達6-10釐米厚。中等地力條件下,保證每畝種植5000穴以上。大田播種完成後,在地頭、地邊的壟溝裡播一定量芽塊,以備大田缺苗時補苗用。

  田間管理

  1、幼苗期出苗-現蕾管理:

  1 中耕培土。第一次中耕培土時間在苗高6釐米左右,此期地下匍匐莖尚未形成,可合理深鋤。10天后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莖未大量形成,要合理深鋤,達到層層高培土的目的。現蕾初期進行第三遍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莖已形成,而且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形成塊莖,因此要合理淺耕,以免傷匍匐莖。苗期三次中耕培土,增強土壤的通透性,為馬鈴薯根系發育和結薯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2 防治害蟲。苗期乃至結薯期、長薯期的主要蟲害是蚜蟲、地老虎和紅蜘蛛,田間發現個別蟲害時,即可防治。防治藥物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3 追肥。在土壤肥力好,底肥充足的條件下,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有追肥之必要時,可在6葉期追肥,追肥過早,起不到追肥作用,追肥過晚增產效果差,甚至貪青徒長,造成減產。

  2、結薯期現蕾-落花管理

  1 對於大量結實的品種,要摘除過多花蕾,節約養分,尤其節約光合產物,促進地下部結薯。摘除花蕾時,不要傷害旗葉。

  2 此期是需水最多的時期,要避免乾旱,遇乾旱要澆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3 此期易發生、流行馬鈴薯晚疫病,可在發病前期,用甲霜靈錳鋅、瑞毒黴、代森錳鋅、百菌清、硫酸銅、敵菌特進行預防。

  3、結薯期落花-塊莖生理成熟管理

  此期根系逐漸衰老,吸收能力減弱,要注重防早衰,葉面噴施一次0.5%-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有效地防早衰,使地下塊莖達到生理成熟。

  收穫

  大部分莖葉由綠轉黃,繼而達到枯黃,地下塊莖即達到生理成熟狀態,應該立即收穫。


土豆的種植時間
土豆種植技術
相關知識
土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防治方法
芡實的種植技術及病蟲防治
番杏的種植技術及病蟲防治
紫菀的種植技術及病蟲防治
紫菀的種植技術及病蟲防治
蠶豆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白鮮皮的種植技術及病害防治
蒲公英的栽培技術和病蟲防治
荸薺的栽培技術和病蟲防治
蠶豆的栽培技術與病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