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中醫養生貴在養心,如果心態不平衡就是再好的養生食療藥療也不能使人保持健康。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在春季,為少陽相火所住,《易》稱之為巽,風,木,雷。容易產生急躁,易怒,頭暈,目眩,心悸,口苦等症狀。這些症狀也正是一些疾病的病因,病原。所以,在情志方面主要預防發怒。經絡要疏導開。是氣得生。《內經》雲: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在一些傳統的養生方面按摩是固不可少的。可以多按壓肝膽經的穴位來使氣得生。有效穴位:太沖,陽陵泉,列缺,照海。藥物上可以以藥代茶,用枸杞子,菊花,草決明,甘草這四味藥來調養。導引方面可以做“五禽戲”終得猿系,使陽氣生髮。每一節氣分為三侯,上,中,下三侯可以打坐,使其生長。清代周版的易筋經是現在公認最好的版本。在飲食方面,吃一些當令的食物。東方人的食物主要以五穀,蔬菜為主。“五穀為養,五蔬為充,五果為助”。所以在春季應該多吃當令的山菜,野菜。

  《素問》提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就是說要預防好傳染性疾病。如2002年的SARS就是少陽司天,所得之邪為火邪。今年的甲型流感就是太陰司天,為溼邪。知道大概天氣的屬性,在疾病的傳播上可以起到預防作用。預防藥,如2002年時,主要去火邪,所以預防主要用,板藍根,雙花,連翹,大青葉,白醋等藥物。今天應當以蒼朮,藿香,佩蘭,黃芩,八角等藥物為主。

  這樣就是中醫所倡導的,天地人三才制宜的養生方式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中醫養生祕訣

  一、頭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經典文獻《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認為:“諸陽之神氣皆上會於頭,諸髓之精氣皆上聚於腦,頭為精明之府。”也就是說,人體的精明活動,完全是靠人體先天和後天的精氣來維持。若有病變,則會出現“頭頸低垂,不能抬起,兩目凹陷無光”的精衰神亂之象。

  現代中醫學研究認為:人體之重要十二經脈和四十多處大小穴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匯聚於頭部。

  頭頂中央即前髮際後5寸與後髮際前7寸處有百會、四神聰、上星、頭維穴,項後枕骨一帶有風池、啞門、醫明、玉枕、翳風穴,兩鬃有太陽、率谷穴,額前還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鍼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將會起到疏通十二經脈,促進大小週天血液迴圈,使氣血流暢,調節大腦神經功能,增強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延緩腦細胞的衰老,增強記憶力,醒腦提神,還能消除各種勞累疲倦、失眠煩躁、三叉神經痛、偏頭痛以及聰耳明目等多種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為此,有人主張“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後梳一回,中午休息後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兩分鐘梳60-100次為宜。只要你持之以恆地梳頭,就會感到頭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髮變黑,食慾增加。由此可見,勤梳頭的確是一種保養人體精、氣、神的最簡單經濟的長壽保健方法。

  二、腳稱第二心臟,常搓湧泉保健康。

  腳部乃“三陰交之始,三陽交之終”,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有26塊骨,19塊肌肉,33個關節,50多條韌帶,50多萬條血管,4萬多個汗腺。

  祖國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有著密切的聯絡,佈滿了相關全身器官的反射區。但由於腳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主要薄弱環節,容易遭受寒溼邪氣的侵襲,可見人體健康與否,和腳部健康關係極大,所以腳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顯得尤為重要。

  歷代醫學家認為,腳部保健並對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湧泉穴即腳心中央凹陷處。針炙經典文獻《靈樞·本輸》說:“湧泉屬足少陰腎經”,“腎出於湧泉”。

  意思是說,腎經之經氣猶如水井中泉水一樣,將從這裡源源不斷地湧出,長期不斷,經常以熱水浸泡後搓此穴,既可以溫補腎經,益精填髓,舒筋活絡,平衡陰陽,又可以舒通心腎,滋生腎水,抑制腎臟虛火,排洩體內毒素雜物;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迴圈,禦寒暖體,緩解肌肉緊張,消除各種疲勞,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氣,祛風溼,助消化,通大便,止瀉痢;同時,還能治療頭頂痛、疝氣、腎炎、性功能衰退、小兒驚風、失眠、高血壓、冠心病、心悸、咽喉腫痛、腳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幾十種疾病。

  正因為如此,湧泉穴才被中外醫學權威譽為“健身之穴”。

中老年有哪些中醫養生的知識
中醫養生學整體觀
相關知識
中醫養生心得
腎肝脾胃心的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調理
中醫養生體質養生
老年人的中醫養生知識
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養生的禁忌
中醫養生防衰老要點
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春季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