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之後肌肉沒有那麼明顯是什麼原因
很多健身者都有這樣的感覺,經歷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健身鍛鍊,有的達到了一年多,身體的力量和爆發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肌肉的塊狀痕跡不明顯,肌肉顯得不成形,線條不清。
對於很多最求塑型者的人來說,這也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追求瘦與適度的線條。
但對於一些想通過健身讓肌肉變得更大快,更明顯,有凹凸感的健身愛好者來說,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煩惱了。
不知道你屬於哪一種的健身愛好者?
1輕重量、快速運動來練習速度。
2大重量、低次數來練習絕對力量。
但我們想要的不僅僅是力量,而是通過健身訓練有效地增大各部位肌肉塊。
怎樣改善這個問題?
沒有先天完美的基因,當然會造成我們後期鍛鍊以及鍛鍊效果的一些困難。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主動地放棄改造自我。
例如有的人天生就容易練出完美的方形胸肌,健身房裡也不乏可以看到鍛鍊並不怎麼刻苦卻擁有很好形態的倒三角身材的人群,這些是先天基因決定的,不必去過度羨慕,甚至更不能去懷疑自己的後期努力,要堅信自己一定能練出好身材。信心是讓你堅持下去的最重要的因素。
有的健身愛好者覺得自己還是初級新手,對於大重量的掌握不到位,採取一種刻意迴避的態度。
而年齡稍大一點的健身族,相對來說,身體各方面體能、新陳代謝、耐力等都較年輕人變差,肌肉的增長速度也會相對變慢,鍛鍊的難度會顯得更大。
但要使肌肉生長,就必須用大重量訓練,把全身的肌肉都調動起來。
在進行增肌的階段不應過多注意肌肉線條,多調整、變換動作的方法來突破某些部位肌肉變化停滯不前的狀況。例如,練背的各種拉、划船,儘量在一個練背日都練到,讓肌肉得到力竭。
而你也不要錯誤地理解“大重量”的概念,大重量是相對而言的,並非越重越好。大重量的標準是在做好安全保護措施,不受傷的前提下,讓目標肌肉得到最大化的刺激,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發脹、膨脹感、痠痛。
重量是力量訓練的主心骨,但是運動量同樣也是增肌的關鍵。
為了讓我們的肌肉圍度變得更大,在你進行大重量訓練模式之外,你可以考慮分解之前的2到3次的大重量,調整到8-12次或者15-20次。這種訓練策略的目的是改變你的肌肉慣性,實際上也是一種調整技巧的方式,讓肌肉的刺激得到新的感覺,這樣你的圍度會有一個較好的提升空間。
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圍度和肌肉塊頭,那麼在進行健身鍛鍊時,對於耐力型的專案要做好規劃和控制,如長跑、長時間的快走等。因為這些運動消耗能量較多,基本上屬於有氧運動範疇,不利於肌肉的增長,而且會越練越瘦。
健身之後肌肉痠痛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