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大學生社會公德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培養大學生成為具有較高社會公德素質的人才,是高校德育目標的應有之義。近期我們對部分高校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本文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一: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21日

  調查地點:重慶大學虎溪校區

  調查物件:大學生

  調查人:略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分工:小明設計問卷並分發問卷,小劉統計分析資料並得出結論,小李執筆,小嘿協調成員關係並負責修改報告和定稿。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為最低層次的道德要求,社會公德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學生作為具有較高知識儲備和道德修養的特殊群體。大學生的社會公德和科學文化素質高低,將直接關係到21世紀我國精神文明的面貌和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社會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有較高的期望。大學生遵循社會公德對自身發展,對社會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在2009年11月進行了一次關於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調查報告。

  此次調查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進行,調查物件為大一學生,我們利用自己編制的問卷見附表對100為大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其中男生50份,女生50份,男生女生各佔50%。

  我們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了資料統計,小組成員對資料結果進行了討論:吳佳慧設計問卷並分發問卷,劉敏傑統計分析資料並得出結論,樑瑞霞執筆,李茜茜協調成員關係並負責修改報告定稿。

  講文明禮貌:難付諸行動

  在文明禮貌方面,在被調查人員中81%的大學生能做到尊敬師長,尤其是女生, 92%的女生都表示遇到老師會主動問好。但在公交車上遇到老弱病殘時,只有32%的被調查者會主動讓座56%的同學會視情況而定,尤其是男生,佔42%的男生選擇視情況而定。這說明大學生對文明禮貌的認知程度還算高,但要付諸行動卻有些困難。文明禮貌是開啟心扉的鑰匙,是交流思想的視窗,是溝通感情的橋樑,它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古語也有云“不學禮,無以立”。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更應該講文明講禮貌,讓文明的氣息洋溢在神州大地上,讓世界人民領略“禮儀之邦”的魅力。

  愛護公物:有待提高

  在愛護公物方面,約52%的同學在愛護公物方面態度仍不堅定,是否愛護公物還要視情況而定。比如,在對“課桌文化”的看法上,48%的同學認為那無所謂。只有29%的同學堅決反對“課桌文化”。但是,大部分同學還是愛護電話亭和指示燈的,56%的同學即使情緒不好也絕對不會通過砸電話亭,踢安全指示燈來發洩。但是在愛護圖書館的書籍方面存在極大問題,竟然多至64%的同學存在不愛惜書的行為,比如汙損、丟失、 摺疊書籍,甚至還存在撕頁,不歸還現象。

  這值得引起高度重視。在愛護公物方面,女生比男生做得要好,66%的女生非常愛惜公物並且認為應當維護好公共設施,而男生在這方面還有些遜色。愛護公物是對社會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當從我做起,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與每一個國民攜起手來共同珍惜和愛護社會公共財產,為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保護環境:意識較強

  保護環境方面,有89%的大學生認為在公共場作亂塗鴉是不好的,是在破壞環境,而其中女生佔94%,男生佔84%,而只有一少部分人認為無所謂,更有極少部分人認為好,能展現自我風采。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有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而且在這方面,女生的社會公德一是要高於男生。對於隨手亂扔垃圾這一問題,有90%的大學生選擇我不會樣做,但是卻只有5%的人會選擇把它撿起來。這說明在這方面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有待提高。但是在愛護草坪方面有53%的人會踩上去,認為自己玩耍時最重要的,小草被踩一下無所謂。有7%的人會視自己心情而定,而只有10%的人不會踩上去。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環境,而我們——大學生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有責任挑起這個重擔,保護環境,就從我們做起,從小事做起,為保護環境作出努力。

  遵紀守法:情況可觀

  在遵紀守法方面,大部分大學生都有較高的守法意識,但仍有不足之處,有待加強。例如:在如何看待考試作弊現象一題中,68%的同學認為應該嚴懲,其中女生60%,男生76%。認為考試作弊是小錯誤教訓一下就行的同學佔總人數的23%,其中女生24%,男生22%。僅有9%的同學認為考試作弊現象很正常,其中女生佔8%,男生佔10%。從上述資料可知,大部分學生認為考試作弊應該嚴懲,但仍有1/3的同學存在投機取巧,世故圓滑的意識,應當引起關注。當問到見到貴重物品是否交公時,81%的同學認為該主動交公,其中82%的男生,80%的女生,男女生比例接近。除此以外,有10%的同學選擇視情況而定,只有9%的同學選擇不交。總體而言,在遵紀守法方面,男女學生都有較高的意識,但還存在部分同學的社會公德意識不強,需要在多方面加強大學生的法律及紀律意識。

  助人為樂:總體樂觀

  在助人為樂方面,對於在學校舉行的愛心募捐活動中,被調查的大學生有62%的同學選擇“經常參加”,有26%的同學選擇“偶爾參加”,只有12%的同學選擇“從不參加”。但面對乞討人群時,有37%的同學選擇“同情並給與幫助”,54%的同學選擇“視情況而定”,9%的同學選擇“鄙視,覺得肯定是個騙子”。這說明大學生總體上來說還是富有愛心的,但由於社會上?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懷閒乓蛩乇熱縉蛺終叩惱嫖鋇撓跋臁4笱??詵釹裝?氖斃睦鋃嗔朔辣福?律系筆芷??媚切┩寄輩還斕娜擻謝?沙恕5?還茉躚???宋?質俏夜?拇?趁賴隆?ldquo;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口號,是炎黃子孫團結友愛的標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大學生更應當樂於助人,學習雷鋒樂於助人的精神,積極主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從小事做起,為祖國建設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總結分析出: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總體情況樂觀,積極向上,而且女生的社會公德意識要稍強,但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加強。

  比如在公交車上面對老弱病殘時,只有32%的大學生會主動讓座,大部分同學選擇視情況而定。在愛護公物方面,面對校園內的課桌文化還有很多同學並不表示強烈反對,甚至有部分同學認為這方便自己記東西。圖書館的狀況更是糟糕,書籍被破壞的程度很大,大部分同學只是方便自己閱讀,隨便摺疊書本。在保護壞境方面,大學生的意識還是較強,絕大部分同學反在公共場合亂塗鴉,大部分同學不會在公共場合亂扔垃圾,但仍有一部分同學隨意踐踏草坪。很可觀的是大部分同學都有較高的遵紀守法意識,都能夠遵守學校規章制度,都認為要嚴懲考試作弊行為。對樂於助人方面也有半數的同學經常參加公益活動。上述行為雖然不能在總體上影響學生,但還是存在許多不良影響。因此對於作為21世紀接班人的大學生,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勢在必行。

  造成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失範德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大學生處於一個成年與未成年的過渡期,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和確定,判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控力較差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誤導,是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偏差,造成道德觀念淡薄,甚至嚴重影響大學生的社會公德行為。另一方面是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學校方面,學校傳統的應試教育一味的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而且對社會公德的宣傳力度不夠,造成學生容易忽略社會公德的重要性。在家庭方面,父母不拘小節,自身不太注重社會公德,沒有起到榜樣作用,造成大學生從小養成不良習慣,缺乏社會公德意識。在社會方面,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很多人無視社會公德,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給大學生在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方面造成衝擊。

  我們認為要提高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必須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自身的作用。尤其是大學生本身的因素是主觀因素,起決定作用。大學生應當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受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和誤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社會公德的觀念。如: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從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幫助身邊的同學朋友;多閱讀有關美德的書籍,提高自身的修養,增強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明確自己的方向,不受外界不良的風氣的影響。在客觀方面:學校應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加強規章制度的管理,加大社會公德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同時提高社會公德意識,而且要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創新社會公德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父母應以身作則,提高重視度,為小孩樹立良好的榜樣;在社會方面,國家應當建立完善市場經濟體系,要嚴懲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淨化社會風氣,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同時要加快社會公德法規劃程序,加快社會公德行為的輿論監督。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二:

  調查人:

  調查時間:20xx年7月9日至7月13日

  調查地點:

  調查物件:

  調查目的:大學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來社會的主要生力軍。此次調查

  旨在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道德素質現狀,讓當代大學生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做事;遵紀守法,能夠自我警醒;自我評估,提升大學生公德修養。大學生公德素養的提升將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和諧社會的建設程序,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大學生公德屬於特定社會群體的公民公德,因此大學生社會公德取向的好壞可以直接反映出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報告,我們提出意見與建議,更好的提升大學生社會公德素養。

  一、前言

  一摘要

  本文以在河北大學進行的有關“大學生公德現狀”的隨機調查問卷資料為分析依據,結合當代大學生對目前社會公德現狀的一些看法,再加上我們調查小組各個成員認真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得到了關於當代大學生公德現狀的不完全分析結果,包括大學生公德現狀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大學生的優點與缺點,並且提出我們的一些合理化建議,為大學生的公德修養變得更好做出我們的小小貢獻。

  二引言

  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生活最基本、最廣泛、最一般關係的反映,因此,社會公德是我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也是作為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是“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的支柱人才,其個人素質決定著我國的未來發展,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僅需要自己的人才有著高超的科技水準,更需要其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科技可以強國,而偉大的人格卻魅力卻可以真正贏得人心,只有高尚的靈魂才能真正贏得尊重,一個國家的靈魂只有強大才能真正稱得上強國,而作為這個國家最優秀的未來的代表的大學生,他們的公德水平是否能讓人滿意,是否真的能展現出我們文明古國的風範,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因而,對大學生的公德水準進行調查,勢在必行。為了更好的研究當代大學生的公德狀況,我們決定以大學生公德現狀為主題展開研究。

  二、調查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共發放120份調查問卷,收回12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為100%。

  我們調查小組從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這五個方面剖析大學生目前公德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大學生日程生活中最能體現大學生素質的一項社會公德,並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公共場合行為文明等方面。

  在我們的調查中,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有82.5%的大學生會積極讓座;12.5%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並且大多數人能夠將這種文明禮貌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然而仍舊有5%的大學生表示不會讓座,這說明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為每一件日常小事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另外對於在超市購物時,會不會破壞超市物品,比如捏方便麵、巧克力等行為的調查,其中2.5%的大學生表示經常會這麼做,15.9%的同學表示偶爾會有這種行為,81.6%的同學則從來不會這麼做。說明目前大學生的文明禮貌意識還是很深厚的,大家對於自己的要求還是很高的,不過也有少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會有不文明禮貌的行為,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是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二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更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良好品德。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三愛護公物

  公共設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大家的共同物品,也是國家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而投資的設施。作為當代大學生,在保護公物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此次調查的有關題目是針對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現的物品“課桌”而做的調查:

  你對教室的“課桌文化”怎麼看?

  A 蠻不錯,有品位 B不管我的事 C 十分討厭

  這個問題很貼切大學生的生活,而且這種問題我們每個學生都會碰到,因此得到的調查結果也比較真實。調查結果顯示,19.2%的同學認為課桌文化蠻不錯的,有的內容還很有品味;有24.2%的同學認為和不關自己的事,也不過問;56.6%的同學則覺得這種“課桌文化”十分討厭,自己也不會做破壞課桌的行為。從調查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的大學生對於愛護公物方面還是比較有自己的責任心的,對於公共設施的保護也能夠從自身做起,有較高的公德意識。但仍有24.2%的學生不把這些問題當回事,顯然他們的公德意識還不夠高,沒有能夠意識到“課桌文化”在顯示其娛樂功能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地破壞了學校的公共設施。這一方面,我們大學生應該從自己的思想方面改變自己,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

  四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周邊環境的也在日益改善,大學生對於環境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很多人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踐行著自己保護環境的義務。

  根據調查瞭解,在公園遊玩時經常會亂丟垃圾的約佔1.60%,偶爾會丟垃圾的約佔41.40%,從來不會亂扔垃圾的佔到了56.6%;在公園經常會踐踏草坪的約有5.8%,偶爾會踐踏草坪的約有55.9%,從來不會踐踏草坪的佔到了38.3%。從這些資料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代大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現狀。大部分的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還是很強的,在自能力範圍內,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保護環境,我們大學生的表現也會是不錯的。但也有一少部分的大學生,把保護環境當作了別人的事,不能夠從自身做起、以主人翁的態度來保護環境。說明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遠遠不夠的,有待加強。

  五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

  這次我們調查的相關題目是:

  三、造成目前公德現狀的原因

  一 學校教育存在問題

  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利益的反映, 是基礎文明修養的重要內容, 重視和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是學校教育的應有內容。但傳統的學校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多數學校往往過多地關心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和得失, 以此來評判學生素質的好壞以及學校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對思想品德、道德修養、思想政治等重視不夠, 特別是對社會公德教育缺乏計劃性、長期性, 即使重視和加強了這方面的教育, 多數學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標空泛、理想化, 教育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公德教育過程抽象、空洞, 學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實踐, 道德行為能力不強, 進而造成道德願望和道德行為相矛盾的現象。

  二 家庭教育的問題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 絕大多數家庭都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極為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投資, 也願意花費時間去督促引導孩子的學習。但大多數家庭忽略了對孩子的社會公德教育, 普遍存在重智力輕德育的傾向。特別是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於“核心”地位, 部分父母或長輩對孩子寵愛有加, 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對孩子犯的錯誤, 無原則地原諒, 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導。長此以往, 造成了孩子惟我獨尊、性格粗暴等不良習氣, 這種習氣伴隨孩子進入社會, 就會表現為目中無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個人主義思想嚴重, 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識。同時, 很多父母也忽視了自身的人生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現實中, 很多父母不遵守社會公德, 不注重個人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孩子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

  三 社會風氣存在問題

  大學生的成長是一個通過不斷學習及不斷適應各種社會規範併成為正式社會成員的社會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 他們的道德價值觀尚處於未最後形成的階段, 仍然較易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助人為樂、尊老愛幼、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質被有些人認為是大話、空話、套話, 使其在調節、約束人們行為方面的作用弱化, 良好社會風氣受到汙染。面對社會上諸多的道德行為, 一部分大學生放棄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價值主體的唯我化、價值取向的功利化、價值評價的利己化, 致使部分學生重利輕義、重個人輕集體、重眼前輕長遠, 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四 大學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為弱點

  此次調查中,我們還設了兩個主觀的問題:

  16.你認為現在的社會公德的約束力怎麼樣?

  17.你認為當代大學生的公德現狀怎麼樣?

  從資料可以看出,作為當代大學生, 具有思想活躍、積極向上、 富於想象力、勇於創新的特點, 另一方面辨別是非能力不強,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還沒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躍與混亂、單純與複雜、自強與脆弱、理性與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狀態在他們身上同時存在。

  四、意見與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校園公德環境,切實強化對大學生的公德教育。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制約和影響作用,良好的公德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學校公德環境的優化來說,一方面要重視人文環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養,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來引導學生、帶動學生。其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健康向上的校園風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公德教育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並以實際行動維護學生形象、維護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養。第三,積極發揮輿論在學校公德建設中的導向作用,倡導公德意識,推崇先進模範,宣傳優良的社會公德事蹟,譴責不講公德的行為,鞭撻醜惡現象,從而在校園內形成人人講公德、唾棄不文明行為的良好公德環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園美化工作,以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薰陶人,感染人,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把社會公德教育納人思想品德課程教學。

  高校要重視社會公德德育教育的課堂教學,要把社會公德教育作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內容納人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一方面要教育學生髮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待人禮貌、寬厚、誠實守信、謙遜、恭敬、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克己自制等優良傳統。同時要努力用體現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和時代精神來教育學生,以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教育引導學生。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說教。促使他們利用認識到的社會公德規範,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中去,有意識地不斷實踐,使自己的不道德行為受到抑制,高尚的思想、行為得到強化。

  三強化社會實踐環節,加強社會公德日常行為的訓練。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聯絡實際、向人民群眾學習,進一步瞭解社會、認識國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培養大學生具有為人民服務和獻身精神的重要環節,也是最直觀、最生動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學校可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科技諮詢、參與社群服務等活動併力求使各項活動的開展形成一種制度,以保證這些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大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可以深刻體會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發現人民群眾偉大,增強勞動觀念,在實踐中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進而增強他們的道德需要,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高校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活動情境中去感知體驗,從而在其中解決心理問題及由此形成的社會公德認知和行為問題,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與公德行為習慣;根據形勢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諮詢機構,開展心理諮詢工作,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瞭解學生心理狀況,為一些處於不良心態的特別不良道德心態的學生諮詢,幫其分析導致困境的原因,使之擺脫矛盾和困擾,正視自己的情況找到如何解決不良心態的方法,及時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 定期開展心理衛生知識講座,並通過開展學習、交往、 情緒等方面的主體心理輔導,讓學生學會自我保健、自我調節,保持身心健康發展。

  五優化社會大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德氛圍。

  人總是處在一定的氛圍之中。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並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觀念, 都要受到環境氛圍的各種影響。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是搞好社會公德建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賴於整個社會的社會公德水準得以提升。首先要充分發揮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大眾媒體的作用,以正面宣傳為主,弘揚正氣,為社會公德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其次,要在全社會努力營造一個揚善懲惡的社會倫理機制, 利用道德的約束力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氛圍是無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在人人講道德講豐貌的氛圍中,久而久之就可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第三要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在全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以此促進和保障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和發展,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表示:“大學生依然單純,素質並沒有下降。”在得到社會肯定和表彰的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大使。

  具體實施建議如下:

  一用純潔的力量再次感染大學生,讓大學生給幼兒園或者小學生去上思想教育課,讓他們去教小孩子們做人的道理,面對兒童純真的眼神,我相信大學生會刻意注意讓自己做得更優秀,在給孩子們講道理的時候,也是再次洗滌自己內心的時候,相信多給大學生一些接近孩子們的機會,他們在給孩子們上完課後,自己的公德水準也會邁上一個新的層次。

  二學校定期開展文明日,文明月活動,讓學生在整個學校的公德行動中,去嘗試著不斷改變自己以前一些沒有注意到的那些壞習慣,一點點改正。

  三學校應改重視學生價值取向的培養,讓他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那些值得我們去追求的事,比如正義,學校應改鼓勵學生對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提出建議,讓他們樂於說出自己想法,敢於相信自己的是非判斷,敢於為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去堅持,對黑暗的敢於去質疑。

  四鼓勵學生去從事一些公益活動,讓他們在幫助人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感覺到自己有限的力量還可以去幫助甚至改變一些人,樂於做更多善意的事,這樣善良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共得自然會提升。

  五開展禮儀公德知識競賽,讓同學們在競賽氣氛中學到更多東西,耳濡目染。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三:

  一.調查地點:南華大學

  二.調查時間:12月8日到12月14日

  三.調查物件:在校大學生

  四.調查方法:

  1.上網瀏覽,再網上查一些有關資料。

  2.查詢書籍、報刊,瞭解。

  3.實地調查訪問.

  五.調查內容:大學生的社會公德

  六.調查問卷:見附錄一

  關鍵詞: 社會公德 助人為樂 文明禮貌 環境保護

  參考書目: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遵紀守法

  一.問題的提出

  ? 社會公德是一種人人都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大學生的言行和道德修養,對周圍的人產生著影響.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的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已進入又好又快的執行軌道,這種“好”字當頭的快速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的實踐中既要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的勞動者的整體素質。

  作為道德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公德與經濟交融為一體,成為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源泉。在這樣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社會公德便備受關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

  二.社會公德的具體體現

  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指在人類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要求每個社會公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澱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它對維繫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作用。與“私德”相對,這裡的“公德”是指與國家、組織、集體、民族、社會等有關的道德;而“私德”則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助人為樂 俗話說: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助人要從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為善最樂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儲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見到老師主動問好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積極讓座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需要做好.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作為公民來說,我們對於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就是間接或直接地保護了自然環境;我們破壞了居住、生活環境,就會間接或直接地破壞了自然環境。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乾淨,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範。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

  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大學生處於一個成年與未成年的過渡期,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和確定,判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控力較差,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誤導,所以更要努力學習有關知識來增加自己的能力.

  三.調查的結果和分析

  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45份.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的主幹群體,81%左右的被調查的同學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意識,僅有19%公德意識薄弱。在文明禮貌方面,接近93%能做到尊老愛幼。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標準,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相關,也是樹立中國人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為樂方面,?大學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為樂。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40%的同學在愛護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態度,有60%會明確如何對待公共財物。在保護環境方面,?有15%的同學才會自覺地保護環境,?主動撿起乾淨教室中的碎紙屑。20%的同學會視而不見,?其餘被調查的同學會考慮去撿,?但不一定會付諸行動。

  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群體上比力強,但仍有不足之處。造就高尚的道德氣節,營建互相幫助、互相眷注的和諧氛圍,是建設民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底子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向。咱們需再接再厲,爭當道德模範。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所完成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對於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另外,社會這個大環境也應相應正確輿論導向,並及時樹立典範.只有這樣,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社會公德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最起碼、最簡單的行為準則,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是適應社會和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特殊且廣泛的社會作用。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1.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場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環境、維護現實社會生活的最低準則,是人們現實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

  2.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會公德發揮著維護現實的穩定、公道、揚善懲惡的功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會公德的這種作用體現在:一方面肯定、維護和促進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礙於或有害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這主要是通過社會公德的規範方式來促進社會和個人棄惡揚善,扶正祛邪,從而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非強制性地調節和規範著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言論和行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秩序,宥效地為滿足社會與社會成員的需要服務。

  3.社會公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精神文

  明程度的“視窗”。社會公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會公德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穩定而深刻、廣泛而持久。社會道德又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人們實踐社會公德的自覺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狀況。因此,如果社會公德遭到了踐踏和破壞,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就可能會瓦解,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也將被破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會的精神文明當然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但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社會的道德風尚通常是衡量一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是整個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一種反映和體現。因為,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總是先從社會風尚中表現出來。總之,在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進行的基礎,是現代社會必須高揚的基本道德。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自覺地以社會責任感考慮自己的行動,遵循體現社會群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規範。

  建議: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公德??這題作為問卷調查上的題目,有很多同學提出了他們的建議。普遍建議政府應該加強社會公德的宣傳教育,同時政府要加強監督,加強社會的輿論力。對於個人,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提高個人的修養.多學習,多實踐,多參加公益活動。

  對於社會,社會中的公眾人物、優秀人士應該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帶頭作用。應該充分利用好他們的號召能力,號召大家從自身做起,提高社會公德。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 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科學素質,對宣傳、維護社會公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社會公德與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絡。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遵守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增強社會公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努力做社會公德規範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1.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加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

  2.從小事做起,從小節改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範。社會公德所規範的行為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為細節,這些細節極容易被人們忽略,而它一旦被社會群體中的大多數人所忽視,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另外,我們要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在遵守道德規範的同時,時刻不忘用法律保護自己、 他人和社會的合法利益。

  總之,我們要積極利用各種有利的資源和環境,培養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並積極履行社會公德規範,不辜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同時也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

社會公德調查個人心得3篇_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調查
相關知識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3篇
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優秀範文
社會公德調查個人心得3篇_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3篇_法律意識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社會道德調查論文
社會公德調查報告範文
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3篇